看电视比玩手机还累?遥控器成智商检测器,老人孩子都被劝退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7 16:46 1

摘要:电视,早已不是客厅的主角。很多人花了几千块把它摆在家里,开机广告一响,连兴趣都没了。广告不是偶尔跳出来,而是每次开机都强制播放,时间从十几秒起跳,不可跳过。

电视,早已不是客厅的主角。很多人花了几千块把它摆在家里,开机广告一响,连兴趣都没了。广告不是偶尔跳出来,而是每次开机都强制播放,时间从十几秒起跳,不可跳过。

有的电视甚至会在商场展示时进入“演示模式”,把广告暂时隐藏,等用户买回家一开机才发现,根本不是原来看到的样子。

操作系统越来越复杂。原本“开机即看”的逻辑,被一层层菜单覆盖,遥控器不再简单直观,而是变成了谜题:按键越来越小,图标越来越抽象,不看说明书根本搞不清楚。有的品牌甚至把常用按键取消,换成几个毫无意义的符号图标。

遥控器的使用难题,不仅在于操作繁琐,更在于需一分为二。一支用于调控电视,另一支则掌管机顶盒,如此配置着实增添了使用的不便。

想看传统电视节目,着实繁琐。需连接电视盒子,切换信号源,再于菜单中翻找。如此步骤,令人颇感不便。年纪大的用户常常连遥控器都找不到,更别提这些复杂流程。

如今,电视的主流受众群体已然发生变迁。曾经作为重要收视力量的年轻人,逐渐不再是电视的主流用户,电视的观众结构正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态势,在当下,真正热衷于开启电视的群体,大多为中老年人。

他们于闲暇时光,习惯伴着电视的声响,感受那份独有的温暖与陪伴,在屏幕光影流转中找寻岁月的痕迹。可他们恰恰是最容易被复杂系统劝退的群体。早在2022年的一项调研便已指出,智能电视跻身于令老年人最为困扰的家电之列,其复杂的操作等问题,让不少老人头疼不已。

连接Wi-Fi、找频道、下载应用、清理缓存,每一步都充满障碍。广告弹窗随时冒出、会员提示随时跳出,怕点错被骗,干脆不敢用。

年轻人也没好到哪里去。想看个直播节目,得先熬过开机广告,再跳过一堆VIP推荐和首页导航。点错一步,就掉进陌生页面里,想退出还得折腾一圈。广告、会员、推荐内容堆满屏幕,实际可看的内容反而被埋得更深。

广告已经渗透进电视的每个角落,开机、关机、待机、暂停、播放页、频道入口、皮肤界面、购物链接,统统是广告位。OTT广告报价一路飙升,一块开机广告位起价5万元,每多一层操作界面,就多一个可售位置。厂商靠广告回血,把系统设计得越复杂,用户接触广告的路径就越长。

会员体系宛如一座错综复杂的迷宫,置身其中,会员仿若迷失方向的行者,在重重规则与权益交织的路径里探寻,每一步抉择都可能引向不同结局,充满未知与挑战。手机上买的会员,电视端无法通用;开了影视会员,儿童频道还得另购;充了家庭会员,遇到热门内容还需要升级“超级家庭会员”。

明明已然完成付费,电视屏幕却依旧不合时宜地弹出“请开通会员”的提示,这突兀的提醒,着实令人心生困惑与不满。音乐、K歌类应用同样如此,层层设限,毫无统一标准。不小心点进付费页面,就容易陷进“套娃式”的收费陷阱。

电视系统随着时间推移会卡顿、死机、黑屏。年轻人可能知道恢复出厂设置这一招,但对不少老人来说,这种操作相当于“技术封印”,一旦出现故障,几乎就等于报废,与其折腾,不如弃用。

而手机、平板、短视频应用变得更加吸引人,操作简单,随点随播,不用切信号,不用接盒子,连广告都可以点掉。不少中老年用户逐渐告别电视,投向更易上手的设备,甚至连投影仪都成了替代选项。

电视厂商不是不知道这些问题,只是它们的盈利结构早已变了。靠卖硬件早就赚不到钱,如今电视的利润来源是广告分发和会员体系。用户越难跳过广告,商家越容易推送营销;界面越复杂,收费入口就越多。当广告成了主要收益渠道时,用户体验自然退居其次。

过去,电视承载着家庭娱乐的期待,是连接一家人情感的窗口,如今,它变成了复杂系统和收费机制的堆叠体。电视品牌为了补贴价格战造成的亏损,把盈利重心放在用户打开电视的每一步操作上。从界面入口到播放路径,每一步都被设计成变现渠道。用户的点击,不再是选择权的体现,而是一次次被动地让渡隐私、金钱与时间。

消费者在购买时并不知道广告是否能关闭,也不会被主动告知关闭流程。即便有些品牌可以通过售后客服加激活码来屏蔽开机广告,流程也极其隐蔽,需要用户自行摸索、主动询问。而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还有“关闭广告”的权利。

久而久之,电视的魅力在一层层弹窗中消耗殆尽。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智能电视,没能成为更好的内容载体,反而变成了广告商和平台利益的工具。它越来越不像一件供人休闲娱乐的家电,而更像是一场“用户体验与商业设计”的博弈场。

看似智能,其实是复杂的陷阱。每一次开机都是一场测试,测试用户的耐心,也测试人们对电视最后的感情还剩下多少。当“看电视”变成一件费劲心力的事,越来越多人选择不再打开它。

来源:厉建林医生通血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