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俞教授同机的还有巴西电影导演路易斯·费雷斯,纪录片导演鲁本斯·克里斯平,以及飞行员马塞洛·佩雷拉·德·巴罗斯,他们乘坐的小型飞机在南马托格罗索州潘塔纳尔地区的阿基道阿纳市坠毁,无人生还。据悉,俞孔坚教授此行是在潘塔纳尔地区拍摄纪录片《海绵星球》。
巴西当地时间9月23日,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俞孔坚教授不幸遭遇坠机身亡,终年62岁。
与俞教授同机的还有巴西电影导演路易斯·费雷斯,纪录片导演鲁本斯·克里斯平,以及飞行员马塞洛·佩雷拉·德·巴罗斯,他们乘坐的小型飞机在南马托格罗索州潘塔纳尔地区的阿基道阿纳市坠毁,无人生还。据悉,俞孔坚教授此行是在潘塔纳尔地区拍摄纪录片《海绵星球》。
俞孔坚,1963年生,浙江金华人。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1997年回国后先后创办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创办了国际获奖期刊《景观设计学》并任主编,并创办了国家甲级设计机构土人设计Turenscape。
2012年他当选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士(ASLA Fellow);2016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20年获世界风景园林联合会授予的最高荣誉——IFLA杰弗里・杰里科爵奖,表彰其“为改善社会和人居环境、提高人类福祉作出了杰出而意义深远的贡献,并有力推动了学科和行业的发展”;2021年获世界生态哲学领域和生态文明领域的最高奖“柯布共同福祉奖”(John Cobb Common Good Award)。
2023年获Cooper Hewitt美国国家设计奖;同年,俞孔坚从全球300多位被提名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世界景观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界的最高奖、两年一位的奥伯兰德奖( Oberlander Prize),表彰其 “非凡才华、创造力和勇气,富有远见并完成大量城乡环境建成作品”。他曾分别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联合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被国务院侨办授予“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俞孔坚把城市与景观设计视作“生存的艺术”,他的理论研究、教学及实践促进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他的代表作品有广东中山岐江公园、河北秦皇岛红飘带公园、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等。
2005 年,俞孔坚团队的沈阳建筑大学 “稻田校园” 项目引发中国景观设计界的激烈论战 ——20 位资深教授联名发文,直指其 “用庄稼取代传统园林” 的设计是 “对古典园林艺术的背叛”,认为稻田、水渠等乡土元素 “缺乏审美价值”,甚至批评其 “将农业生产场景低俗化”。
这场争议的核心,是两种景观价值观的碰撞:传统园林派坚守 “亭台楼榭、小桥流水” 的精英美学,而俞孔坚提出的 “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主张以最低成本修复生态、保留场地记忆。当时被诟病 “廉价” 的稻田校园,最终却以每年仅 5 万元的维护成本、90% 的生物多样性提升,成为生态校园的典范,并于 2005 年斩获首个 ASLA 荣誉奖,为后续逆袭埋下伏笔。
2025 年 9 月 8 日,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公布年度奖项,俞孔坚团队凭借南昌鱼尾洲公园与海口美舍河凤翔公园,分别斩获综合设计类最高奖与城市设计类荣誉奖,加之 2024 年海口江东滨海公园的获奖记录,成就国际景观设计界罕见的 “三连冠”。
这座由 55 公顷粉煤灰堆放地改造的公园,创造性地构建了 “水下森林 - 湿地净化 - 雨洪调蓄” 的复合系统,可一次性储存 100 万方雨水,相当于 300 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ASLA 评审团盛赞其 “用诗意设计解决了工业污染与洪涝危机的双重难题”,尤其肯定其将废弃沉淀池转化为漂浮湿地的巧思 —— 如今这里已成为 200 余种鸟类的栖息地,其中包括濒危的东方白鹳。
针对海口因硬化河道导致的内涝与水质恶化,俞孔坚团队拆除 3 公里水泥堤岸,重建了由红树林、芦苇荡构成的生态缓冲带。通过 “海绵斑块 - 生态廊道 - 湿地系统” 的层级设计,公园使周边区域暴雨内涝时长从 48 小时缩短至 2 小时,河水透明度提升 3 倍。评审委员会指出:“这个项目证明景观基础设施能比钢筋水泥更有效地守护城市安全。”
ASLA 三连冠并非终点。俞孔坚遇难前正在推进的纪录片《海绵星球》,计划以南昌、海口等项目为案例,向全球推广中国生态方案。巴西环境部已明确表示,将延续与 “土人设计” 的合作,把凤翔公园的雨洪管理技术应用于里约热内卢的湿地修复工程。正如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所言:“他的奖项或许有限,但他播下的生态种子已在全球扎根。”
来源:我在诺坎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