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果平台首档竖屏微综艺《爆发吧,短剧》近期开播,杨迪、刘维作为常驻嘉宾,联手听花岛旗下曾辉、韩雨彤、李柯以等短剧顶流,试图打造“短剧界《你好星期六》”。然而,节目热度高开低走,首期平台热度突破3000万后,后续三期分别跌至1424万、1796万和2060万,收
红果平台首档竖屏微综艺《爆发吧,短剧》近期开播,杨迪、刘维作为常驻嘉宾,联手听花岛旗下曾辉、韩雨彤、李柯以等短剧顶流,试图打造“短剧界《你好星期六》”。然而,节目热度高开低走,首期平台热度突破3000万后,后续三期分别跌至1424万、1796万和2060万,收藏数从21.8万锐减至不足9000,暴露出微综艺与短剧生态融合的深层矛盾。
一、形式与内容的割裂:竖屏载体的“水土不服”
节目采用单集1-2分钟、共49集的微短剧式排播,但内容设计仍延续传统棚综逻辑。例如,游戏环节设置为卧底挑战、嘴对嘴传面粉等经典项目,在竖屏画面中仅能聚焦单人镜头,群像互动被切割,导致节奏拖沓。有观众吐槽:“2分钟一切换,游戏刚进入状态就被打断,像看碎片化流水账”。
相比之下,抖音等平台推出的《很高兴认识你》等微综艺成功融合竖屏特性,通过纪实跟拍、实时弹幕互动强化沉浸感。而《爆发吧,短剧》未能突破“明星访谈+游戏”的陈旧框架,短剧演员的个人魅力(如李柯以的舞蹈、曾辉韩雨彤的CP合体)沦为粉丝特供,未能触达更广泛受众。
二、短剧生态移植困境:从“爆款制造机”到“综艺黑洞”
红果试图复制微短剧的成功路径,但微综艺与短剧的逻辑本质不同。短剧依靠强冲突、快节奏叙事抓住用户,而微综艺需依赖嘉宾临场反应和环节设计。例如,《出发吧短剧》等户外旅行微综艺虽集结马小宇、孙樾等演员,但内容平淡,被指“像加长版短视频宣传片”。反观行业成功案例,芒果TV《忙忙碌碌寻宝藏》将推理寻宝与乡村慢综结合,通过板块化任务设计平衡娱乐性与深度;快手《娱乐6翻天》则以直播IP化思路,打造美依礼芽与龚琳娜合体直播等事件,单场观看量达9046万。红果微综艺缺乏类似创新抓手,仅靠演员流量难以持续引流。
三、平台战略的进退两难:抢先布局还是盲目跟风?
红果的微综艺布局被视为“短剧+”生态的必然延伸,但当前效果更像“为存在而存在”。平台先后推出文化类《我上皇榜了》、竞技类《归来之重夺快冲冠军》,并与山西卫视、央视等合作,试图借传统媒体经验补足制作短板。然而,这些内容均未引发大规模讨论。根本问题在于,微综艺尚未找到区别于长综艺和短视频的核心价值。有业内人士指出:“当用户已习惯在抖音看《喜剧制造局》这类互动直播秀时,红果的2分钟微综艺反而显得鸡肋”。短剧演员的“网红化”运营(如直播带货、日常vlog)虽能维持热度,但能否支撑起综艺IP的长线发展仍需观察。
微综艺的出路需回归“内容价值”
《爆发吧,短剧》的遇冷折射出微综艺行业的普遍困境:形式创新未匹配内容升级。短剧与综艺的融合并非简单叠加人气演员,而需针对竖屏场景重构叙事逻辑。例如,可探索“短剧+互动解密”模式,让观众通过选择影响剧情走向;或借鉴《喜剧制造局》的直播抽奖机制,将品牌营销转化为游戏动力。微综艺若想真正突围,必须回答一个问题:用户为何愿意在短剧平台看综艺?或许答案不在明星阵容,而在于能否提供短视频无法替代的沉浸体验和互动深度!
来源:小羊聊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