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20家企业!己二腈路在何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7 16:11 1

摘要:国内己二腈行业起步较早,但工业化进程并不顺利,期间几经波折无功而返,直到2019年才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虽然新装置的运行效率、工艺技术与世界领先水平存在差距,但受益于国内丰富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生态,本土企业产能快速扩张,2022年,华峰化学和天辰齐翔新材料公司

关键词 | 己二腈发展概述

共 2684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7 分钟

国内己二腈行业起步较早,但工业化进程并不顺利,期间几经波折无功而返,直到2019年才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虽然新装置的运行效率、工艺技术与世界领先水平存在差距,但受益于国内丰富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生态,本土企业产能快速扩张,2022年,华峰化学和天辰齐翔新材料公司年产20万吨己二腈生产装置建成投产,意味着国内己二腈产业由起步培育阶段快速进入到成长竞争阶段。

越来越多的本土化工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突破技术门槛,工程师红利正在结出硕果,近四年来,超过20家企业宣布进入己二腈产业,国内己二腈市场正处于产能爆发的前夜。

01

产品介绍

己二腈(ADN),又名 1,4-二氰基丁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

它主要用于制备己二胺,进而用于尼龙66(PA66)、1,6-己二异氰酸酯(HDI)及PA610等材料生产。虽然它还可制取橡胶促进剂和防锈剂,织物漂白剂的助剂,以及用作醋酸酯、丙酸酯、丁酸酯和混合酯的增塑剂。但这类需求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己二腈单一的下游应用,使得己二腈基本没有外卖市场,这种供需结构的封闭性是阻碍外部企业进入的门槛之一——缺乏开放的需求市场,大部分己二腈生产企业实施己二腈-PA66 产业一体化。

己二腈上游行业:己二腈产品自工业化生产以来,先后开发出三种工艺路线,分别为:己二酸氨化法、丁二烯氢氰化法和丙烯腈电解二聚法。对应的主要原料分别为己二酸、丁二烯和丙烯腈。

其中,己二酸氨化法由于工艺复杂、原料成本高、产品收率低,海外市场已被淘汰。但国内是全球最大的己二酸产地(重庆华峰化工是最大的己二酸生产企业),该工艺还有应用市场;丙烯腈电解法工艺流程短,但反应条件复杂,技术门槛较高;丁二烯氢氰化法是目前主流的生产工艺,也是众多企业的研发方向。

己二腈上下游产业链

02

行业现状

2018年,全球己二腈产能分布主要集中在美国和西欧国家,年生产能力分别为118.3万吨和52万吨,合计占全球总产能的97%,行业集中度极高。主要己二腈生产企业有英威达、奥升德和巴斯夫,其中英威达104.3万吨产能位居首位。

当时,中国没有己二腈生产装置,原生产企业中石油辽阳石化产能早在2002年已退出,山东润兴化工公司曾在2015年建成万吨级生产装置,但试车失败公司停产。

直到2019年,重庆华峰化工公司采用自主研发工艺技术建成年产5万吨己二腈生产装置,国内己二腈产业才迎来国产化时代,随后,中国化学工程公司研发出丁二烯法工艺技术,并在2022年建成年产20万吨生产装置,不仅改变了行业的竞争格局,还标志着国内己二腈行业经过多年的沉寂进入快速发展期。

国内工艺技术的突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进入己二腈行业,2020-2024年间宣布投建己二腈生产装置的本土企业多达22家。在这些企业中,不乏多年技术积累的己二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河南神马实业、中石油辽阳石化、润恒化工和荣盛石化等。

国内己二腈行业发展阶段

随着新产能的陆续投产,到2024年底,国内己二腈有效产能达81.3万吨,同比增长1.6%,与2019年相比,则增长了15.3倍。主要生产企业是上海英威达、重庆华峰化工和天辰齐翔新材料公司,合计产能为80万吨。

2010-2024年中国己二腈行业产能规模 (万吨)

在过去的20年中,国内己二腈产业发展经历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2011—2018年,产业研发期。没有工业化产能,期间有新建己二腈生产装置,但投产失败。

2019—2021年,技术突破期。2019年本土企业新建生产装置成功投产,但产能只有5万吨,产品自用为主,不对外销售。

2022—至今,产业快速增长期。越多越多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国内己二腈产业迎来产能扩张爆发期,近三年产能年均增速为153.3%。

03

技术研发

国内企业在2010年后开始加大对己二腈相关工艺技术的研发,参与的企业数量和资源投入呈稳健增长态势。

2018年后,国内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每年相关专利申请数量超过20件,涉足研发的企业数超过60家,不仅有生产型企业,还有专业的技术研发企业,如中国天辰工程公司、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公司、万华化学集团、山西润恒化工公司、中平紫光科技发展公司、重庆华峰化工公司、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公司、浙江新和成公司等。

这些企业中,拥有己二腈相关技术专利最多的是中国天辰工程公司,其次是万华化学和中石化石油化学科学研究院公司。见下表。专利数量位居前列的生产型企业是山西润恒石化、河南神马实业、重庆华峰化工、浙江新和成和中石化公司等。这些企业极大的可能将投建工业化生产装置。

中国本土企业己二腈相关技术专利申请数

04

出口情况

2019 年之前,国内市场所需的己二腈完全依赖进口,年进口量超过20万吨。

嘉肯咨询统计未列名腈基化合物进出口数据:2019年,我国己二腈进口量约 25.05万吨,同比增长 4.1%。进口量在2022年达到阶段性高峰,为28.31万吨。随着重庆华峰化工、天辰齐翔及上海英威达装置投产,本土企业供应能力增强,己二腈进口量开始下降,2023年我国己二腈进口量约6.91万吨,下降了75.6%。同期,己二腈市场价格从 2022 年上半年的 4.3万元/吨跌至2024年 2.4万元/吨,跌幅为 44.2%。

截至到2024年,国内市场没有己二腈产品对外出口。这一方面有供需结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己二腈产业的特殊性:己二腈自用比例较高,绝大多数生产商均配套下游己二胺及尼龙 66生产线,外销产品数量少,且多为长协。海外己二胺生产企业集中且有配套的己二腈供应。

业内人士介绍:在国产化破冰之前,己二腈产品自身缺乏市场定价,己二腈-PA66产业链多参考己二腈的直接下游己二胺的价格以及终端PA66的价格。

05

结论

国内将有越来越多的己二腈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客观上促进本土尼龙66产业规模的扩张,以及下游应用市场的蓬勃发展。而海外市场将进一步萎缩。

对新进入的企业而言,需要认识到己二腈基本没有外卖市场,它是己二腈-己二胺-PA66产业链的一环,产业链下游的PA66生产企业大部分已经配套了己二腈产能,新企业跨过己二腈技术门槛后,还需要解决产品的市场需求壁垒。

业内人士介绍:原辅料占己二腈制造成本的60%以上,不同的工艺关键原料不同,理论上丁二烯法比丙烯腈法和己二酸法更具有竞争优势,但对具体企业而言,所拥有的上游原料资源各不相同,各有各的成本优势。如华峰化工拥有廉价的己二酸原料;浙江石油化工拥有廉价的丙烯腈和丁二烯原料。未来国内市场己二酸、丙烯腈和丁二烯产品都会产能富余,企业需慎重选址和选择合作伙伴,以降低原辅料成本。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