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差距越来越大,不是因为吃苦的多少,而是在于你能否做到以下这5条。
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是吃苦多少,而是能否做到这5条
靠人,不如靠己。
阶层不易越,但差距能缩小。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差距越来越大,不是因为吃苦的多少,而是在于你能否做到以下这5条。
一:人与人之间的3大差距
1、认知差:透过现象看本质
给你讲个故事:以前有一帮人去淘金,大家为了抢一块金子打得头破血流。
可有个人呢,啥也没抢,悄悄捡了块他们脚边的钻石就走了。
结果呢?
抢金子的人打得鼻青脸肿啥也没捞着,捡钻石的人反倒成了大富翁。
这能说抢金子的人不努力吗?
不能。
是他们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还有比金子更值钱的东西。
猎豹移动的老板傅盛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人和人之间,唯一的差别就是认知。”
真是这样。
眼光差的人,看到啥就是啥,喜欢跟风,还总爱把事儿想得太简单。
就像淘金的故事,大部分人脑袋都扎在沙子里,就想着怎么从沙子里淘出金子,根本没工夫抬头看看周围,也发现不了新机会。
而眼光高的人,看问题就更开放、更客观,他们懂得琢磨事情背后的道理和规律。
2、信息差:别人不知道的,恰好是你的机会
消息差,也能把人和人拉开一大截。
啥是信息差?
就是别人知道的,你不知道;别人懂的,你蒙在鼓里。
有些消息是被少数人捂着的,但更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给关起来了。
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按理说消息应该更灵通才对,可为啥人和人之间的消息差反而越来越大呢?
因为人嘛,都喜欢看自己爱看的,听自己爱听的,不喜欢的就自动屏蔽了。
时间一长,你就等于把自己关进了一个小黑屋,四面墙都是你熟悉的那点事儿,外面的新鲜空气和声音都进不来了。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信息茧房”。
3、能力差:你的真本事,就是你的王牌
啥叫竞争差?
说白了,就是别人会的,你不会。
对一家公司来说,可能是它有独门的生意经,或者团队凝聚力特别强,别人学不来。
但对我们个人来说,除了要有一门能吃饭的手艺,更重要的是得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别人搞不定的难题,到你手里能摆平,这就是你的价值。
所以说,解决问题的本事,才是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你走路都能带风的底气。
二:拉开人与人差距的5大核心
1、目标明确,心中有谱
曾国藩一开始也就是个普通人,但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儿,非要“学做圣人”,这个远大的想法就是他一直往前冲的燃料。
咱们普通人想翻身,也得先给自己定个清楚的目标。
比如说,你是个上班族,要是想当行业里的专家,那你学啥、练啥、攒啥经验,心里就有数了。
可以把大目标拆成一小步一小步,比如一年内考个证,两年内混进个大项目,慢慢就靠近目标了。
2、用笨功夫,能熬出头
曾国藩其实不算天生聪明,考个秀才都考了七次才考上。
但他就是肯学、肯下苦功夫,最后才进了翰林院。
他打仗也是,不玩花活儿,就靠“挖深沟、扎硬营”,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拱。
咱们普通人想逆袭,也得有这股子“傻劲儿”。
就拿写东西来说,新手可能一开始写得不行,但只要坚持天天写,不停地练,肯定能越写越好。
每天固定时间写,哪怕一开始只能憋出几百个字,时间长了,本事自然就上来了,没准还能在写作这行里闯出点名堂。
3、复盘自己,知错就改
曾国藩有个习惯,就是写日记,专门用来反省自己。
比如他发现自己聊天的时候总爱跟人抬杠、爱吹牛,就下决心改掉。
咱们也可以学他,时不时地回头看看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
比如每周花半小时,想想这周工作和生活里,哪些事儿办得不对,下次咋办能更好。
要是发现是因为自己说话方式不对,搞得合作不愉快,那就去学学怎么好好说话,下次改过来,自己也就越来越完善了。
4、单干不智,协作更优
曾国藩手下能人特别多,因为他很会识人、用人,大家也都愿意跟着他干。
咱们普通人想出头,也不能当孤家寡人。
在公司里,跟同事处好关系,乐意分享、愿意合作,就能得到更多帮助和机会。
比如一起做项目的时候,多跟同事聊聊想法,把每个人的长处都用上,项目成功了,你自己也跟着成长了。
生活里多交点朋友,说不定哪天你遇到难处,朋友就能拉你一把。
5、顺应趋势,随时而变
曾国藩活在清朝快完蛋的时候,虽然他是保皇派,但他也看出来了,人家的洋枪洋炮厉害,所以搞起了洋务运动。
咱们普通人想逆袭,也得看清时代往哪儿走。
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要是能抓住短视频、电商这些机会,学点相关的本事去创业或者找工作,就可能翻身。
就算你是做传统生意的,也得琢磨琢磨怎么跟互联网结合,换个思路干活,这样才更有竞争力。
总之,想干成点事,就得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学,一点一点地做。
来源:湖北台教育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