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历史上很多曾经出现的新鲜事物一样,直播电商这个行业也经历了从野蛮生长的流量狂欢,到逐渐蜕变为今天深度介入实体经济的价值重构。从早期的野蛮生长催生出无数昙花一现的爆款神话,到如今的行业竞争早已超越简单的数据比拼,转向对产业链条重塑能力的考验——谁能真正打通供需
与历史上很多曾经出现的新鲜事物一样,直播电商这个行业也经历了从野蛮生长的流量狂欢,到逐渐蜕变为今天深度介入实体经济的价值重构。从早期的野蛮生长催生出无数昙花一现的爆款神话,到如今的行业竞争早已超越简单的数据比拼,转向对产业链条重塑能力的考验——谁能真正打通供需两端的信息壁垒,谁能在助农兴产中创造可持续的价值增量,谁才能在行业下半场掌握话语权。
在这样的行业演进脉络中,有一个团队的实践无疑具有标本意义。作为最早嗅到市场变革气息的吃螃蟹的人,薇娅用一场从2019年直到如今的助农探索,开启了直播电商的新叙事,这场实践折射出的是整个直播行业价值坐标的根本性位移。
9月25日,作为展示全球数字贸易新技术、新产品、新生态的重要窗口,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拉开了帷幕。这也是薇娅连续第四年参与数贸会,这一次,她带来的关键词是“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这个占全国GDP 40%、四年增长15万亿的庞大市场,正逐渐进入新经济业态的主战场。而谦寻在县域经济的探索与实践,也反映了当下直播电商在价值层面的转向。
从单纯追逐流量,到深入产业链条,薇娅和她的团队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本。
上面说到的探索,就与一场薇娅早期的助农直播相关。2019年,薇娅抵达云南永胜县,帮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卖软籽石榴。那天晚上的直播,薇娅卖出160吨石榴,也让这个偏远县城的农产品第一次大规模地走进全国消费者的视野中。
事实上,这一场直播的背后故事颇为曲折,去永胜县需要在盘山公路上开3个多小时的车,薇娅一下车,就连忙赶往石榴园去了解产品。而在直播结束后,当地并没有酒店旅馆,薇娅团队又半夜开车前往附近的县城,山路崎岖,一边是悬崖峭壁,另一边是山坡,不时有滚石落下。
而这场直播所创造的,不仅仅是巨大的销量,还有消费逻辑的反转。在传统的助农公益中,我们时常能看到悲情叙事,调动消费者的同情心,但后续难以为继。而消费式公益的重心,在于产品和消费体验,消费者买单不再是因为同情,而是基于产品本身的品质与价值。
这种模式,带来的不是一次性的流量狂欢,而是一种更稳定的供需关系。农户获得可持续收入,消费者获得实用的好产品,平台收获信任与口碑。公益被自然嵌入消费行为里,变得可重复、可延续。
就在前几天,谦寻超级商店还推出了突尼斯软籽石榴,这款石榴正是谦寻在大理种植基地的产品,上架后迅速被抢购一空。持续6年的时间,一件农产品从深藏深山默默无闻,到走进直播间一夜销售160吨,再到如今依然被消费者认可追着“清仓”,这种对农产品深度赋能的实践,让作物从田间地头直供消费者餐桌,这种链路短、合作稳的模式,对消费者和种植户来说都是很大的利好。
从行业角度看,头部的作用在于示范。薇娅证明了消费式公益的可行性,后续更多人也会随之跟进。如今在无数中小直播间,我们已经看到类似的尝试,这种“雁阵效应”本身就是价值扩散。
而薇娅的助农公益却并没有止步于此,2023年,在第二届数贸会上,薇娅带着她的“蜜蜂魅力中国行”出现在了会场,将依赖个人IP的助农模式逐渐复制到了主播矩阵中,系统化地推广到了更多县域。
截至目前,“魅力中国行”系列已经走访全国17个省份、22个站点,引导成交额超8亿元。
归根到底,直播电商已经走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单一的爆款数据难以再支撑行业叙事。真正重要的,是当流量退潮,还能否留下产业的生长空间。薇娅式助农直播提供了一个答案,带货不只是交易,而是通过消费完成价值再分配。
对于县域经济而言,这是实实在在的长期利好。
回望这几年的数贸会,从助农案例到超级商店,再到谦寻交出的85亿县域成绩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轨迹,直播电商的意义正在从舞台上的销量,延展到产业背后的结构性变化。
有时候,长期主义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稳定与持续。
来源:咏哥说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