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赚100万,你只需要每天重复6个小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3:38 1

摘要:是不是总觉得,赚100万得靠“踩风口”——比如突然火起来的直播带货,或者靠“撞大运”——比如中个彩票、遇到个贵人?

是不是总觉得,赚100万得靠“踩风口”——比如突然火起来的直播带货,或者靠“撞大运”——比如中个彩票、遇到个贵人?

不少靠自己赚到100万的人,没一个是靠“天上掉馅饼”,反而全是“死磕”出来的:每天雷打不动重复6个小时,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钱自然就来了。

今天把这个“接地气”的搞钱方法拆给你,不用你有背景、有本钱,只要你能每天挤6个小时,照着做,100万真的没那么远。

第一个小时:蹲在“人群里”找钱——搜需求

先别着急学技能、做产品,第一步得搞清楚:“别人到底缺什么?”缺的地方,就是钱藏的地方。

关掉让你刷到停不下来的搞笑短视频,打开小红书、抖音、知乎,甚至是拼多多、淘宝的评论区,就搜这几个关键词:“求推荐”“有没有办法”“太麻烦了”“不想用了”。

别光看热闹,要像“拾荒”一样把这些需求记下来:

- 有人在宝妈群说“带娃出门背奶粉、奶瓶太沉,手都酸了”,就记“轻便母婴收纳、一体奶瓶收纳袋”;

- 有人吐槽“租房党想养花,没地方放还怕浇水漏楼下”,就记“壁挂式多肉花盆、防漏水盆栽托盘”;

- 有人在知乎问“上班族中午吃外卖腻了,带饭又怕公司微波炉排队”,就记“免加热即食便当、迷你电热饭盒”。

不用想太多,就纯记录——这些别人的“抱怨”,都是你以后赚钱的“线索”。

第二个小时:把“爆款”拆成“你能用的公式”

从昨天记的10个需求里,挑一个你最“有感觉”的(比如你自己就是宝妈,就选“母婴收纳”;你是租房党,就选“租房养花”),然后去搜这个领域里“最火的东西”——可能是一个小红书爆款笔记,也可能是一个卖得好的产品。

别只羡慕“它怎么这么火”,要像“拆积木”一样把它拆开,拆到你能学为止:

- 如果是爆款笔记:标题是不是“痛点+数字”?比如“租房养花别乱买!3款壁挂花盆,不占地方还不漏”;封面是不是用了“对比图”?比如左边杂乱的窗台,右边整齐的壁挂花盆;文案第一句是不是戳中痛点?比如“租房党养花,最怕浇水漏到楼下被邻居骂”。

- 如果是爆款产品:比如那个“迷你电热饭盒”卖69元,去1688搜同款货源,看成本是不是20元左右,利润有多少;它的详情页是不是反复提“上班族不用等微波炉”“插电10分钟热好饭”——这些都是“抓人的点”。

把这些拆出来的“点”串起来,就是你的“爆款公式”:比如“母婴收纳笔记公式=痛点标题(带娃出门太沉)+对比封面(背包装满vs收纳袋轻便)+分步骤推荐(3款收纳袋用法)”。记住,所有能赚钱的“爆款”,都是有套路的,你要做的就是把套路变成自己的“工具”。

第三个小时:补“短木板”——学一个能落地的技能

拆完爆款你肯定会慌:“人家会拍对比图,我连手机拍照都拍糊;人家会写痛点文案,我写出来像流水账。”

别急,这个小时就干一件事:补短板,而且只补“当下能用的”,别贪多。

不用报几千块的课,B站、抖音上全是免费教程,挑评分高的跟着练,每天只学“一个小知识点”:

- 如果你要做母婴笔记,今天就学“手机拍辅食/收纳的3个基础角度:近景拍细节、全景拍整体、对比拍效果”;

- 如果你要写文案,今天就学“文案开头的‘痛点提问法’:比如不说‘这个收纳袋好用’,而说‘带娃出门背5样东西,你是不是也手酸到抬不起来?’”;

- 如果你要卖小产品,今天就学“1688怎么找靠谱货源:看‘成交数’‘回头率’,优先选‘支持一件代发’的”。

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每天学一个小技能,练熟了再学下一个。比如每天练1小时拍图,一个月后你拍的图,比90%的小白都好看——这就是“复利”,慢慢就成了你的“赚钱本事”。

第四个小时:别等“完美”,先搞出“半成品”

很多人卡在这里:“等我把拍照练到最好,等我把文案写得完美,再发作品。”

醒醒!完美主义是搞钱路上的“拦路虎”——你等“准备好”,别人早就把钱赚走了。

这个小时,不管你觉得“行不行”,都要把前3小时的成果“捏”成一个作品:

- 用你刚学的“手机拍照角度”,拍3张收纳袋的图;

- 用你拆的“爆款公式”,写一段文案:“带娃出门别背大包!这个收纳袋能装奶瓶+奶粉+湿巾,背起来不压肩,才29.9”;

- 哪怕图有点歪,文案有点糙,也没关系,先发出去——比如发小红书,加个#带娃必备 #母婴收纳 的标签。

记住:先“完成”,再“完美”。你发10个“半成品”,总比1个“没发出去的完美作品”有用——至少你知道“哪里不行”。

第五个小时:听“真反馈”,别自己瞎琢磨

作品发出去后,别盯着“点赞数”焦虑,要盯着“评论区”和“私信”——这里藏着“怎么改才能赚钱”的关键。

比如你发了收纳袋的笔记,有人评论:“能装下保温杯吗?”“有没有分层的?”——这就是“新需求”,下次你就重点讲“收纳袋能装保温杯”“分层设计放东西不乱”;

如果有人问:“哪里买?”——恭喜你,这就是“想买的人”,你可以回复“我整理了链接,私你”,哪怕你还没货源,先把“意向客户”留住,再去1688找同款。

这个小时,就做“反馈记录”:把评论里的“疑问”“需求”“想买的信号”全记下来,比如“1. 要能装保温杯;2. 要分层;3. 5个人问链接”——这些就是你下次优化作品、找产品的“方向”。

第六个小时:复盘+规划,让明天的6小时更值钱

最后1小时,别忙着结束,要做“闭环”——复盘今天,规划明天,不然每天都是“瞎忙”。

复盘3个问题:

1. 今天找的需求,有没有人在评论里“呼应”?比如你找的“母婴收纳”,评论里有人说“确实需要”,那这个需求就没找错;

2. 拆的爆款公式,用在作品里管用吗?比如你用了“痛点标题”,是不是比上次“平淡标题”的点赞多?

3. 学的技能,落地了吗?比如学了“拍照角度”,拍的图是不是比之前清楚?

然后规划明天的6小时:

- 比如今天反馈里“5个人问收纳袋链接”,明天第一个小时就去1688找“能装保温杯、分层”的收纳袋,谈一件代发;

- 明天第二个小时,拆解一个“带‘分层收纳’标签的爆款笔记”,看人家怎么写文案;

- 明天第三个小时,学“怎么在小红书私信里引导下单”(比如“链接发你啦,记得备注‘小红书来的’,有小礼物”)。

这样一来,每天的6小时都在“踩准方向”,而不是“瞎重复”——重复有方向的事,才会离100万越来越近。

最后说句大实话:

100万听起来多,但拆到每天6小时里,真的没那么吓人。

它不是靠“一次大动作”赚来的,而是靠每天的“小积累”:

- 每天1小时找需求,一年就是365个“赚钱线索”;

- 每天1小时拆爆款,一年就是365个“能用的公式”;

- 每天1小时学技能,一年就是365个“能落地的本事”;

- 每天1小时做作品,一年就是365个“触达客户的机会”;

- 每天1小时听反馈,一年就是365个“优化的方向”;

- 每天1小时复盘规划,一年就是365次“精准调整”。

这些“小积累”堆在一起,就是你从“小白”到“能赚钱”的底气,也是100万的来路。

别再等“风口”了,从今天起,每天挤6小时,照着做——你离100万,只差“每天重复”这一步。

来源:只见山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