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4日,教育领域顶流网红张雪峰的微博、抖音、快手、B站及小红书五大平台主账号同步出现异常,均被限制新用户关注,账号历史内容虽可查看,但粉丝增长通道全面关闭。这场覆盖全网的账号受限风波,让他此前“动了太多人蛋糕”的预警一语成谶,这个坐拥6500万粉丝的教育咨
9月24日,教育领域顶流网红张雪峰的微博、抖音、快手、B站及小红书五大平台主账号同步出现异常,均被限制新用户关注,账号历史内容虽可查看,但粉丝增长通道全面关闭。这场覆盖全网的账号受限风波,让他此前“动了太多人蛋糕”的预警一语成谶,这个坐拥6500万粉丝的教育咨询商业帝国,正遭遇出道以来最严峻的危机。
此次账号受限并非毫无征兆。早在今年5月31日的直播中,张雪峰就曾眼含热泪鞠躬,坦言“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在网上出现了”,彼时便引发“退网”猜测。而风波爆发后,其团队工作人员向媒体确认,受限原因是“直播中出现不当言论违反平台规则,受到举报”,目前公司正全力处理,并称“短期内或可解决”。微博平台则直接标注“违反法律法规或《微博社区公约》”,为这场争议定下严肃基调。
回溯张雪峰的走红路径,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打破教育信息差。2016年,《7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让他从线下讲师跃升为现象级网红,此后他以“反焦虑”“讲真话”的标签切入高考志愿填报与考研咨询市场,用直白甚至戏谑的语言解读专业前景,迅速俘获大量家长群体。随着影响力扩大,他构建起涵盖教育咨询、投资、文旅、出版的商业版图,其视频广告报价最高达40万元,公司推出的志愿填报“圆梦卡”售价近1.9万元,在10.2亿元规模的志愿填报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
但商业成功的背后,争议从未停歇,也印证了他“动蛋糕”的自述。在专业解读上,他多次因极端言论引发学界不满:称“哈理工狗屁都不是”遭校方发律师函,直言“学新闻打断腿”被多校教授集体反驳,更以“文科都是服务行业”等言论制造专业鄙视链,被指责忽视教育多元价值、放大升学焦虑。这种“焦虑营销”虽助推其商业变现,却也埋下合规隐患。近期更因“若开战捐1.5亿”的言论引发两极评价,批评者直指其“将国家大事工具化博取流量”,与旗下公司被曝“售假预测卷拒退款”形成强烈反差,加剧公众信任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张雪峰的商业模式正面临内外双重挤压。外部有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科技公司推出免费志愿填报AI工具,用算法整合公开数据,直接冲击其高价人工咨询业务;内部则有大批“小张雪峰”式博主复制其流量密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此次账号受限让核心IP的流量入口受阻,但截至9月25日,“张雪峰讲家庭教育”等关联账号仍在直播带货,团队称“业务不受影响,一个月后或将复播”,显露出通过矩阵账号维持运营的应对策略。
网友对此次事件的态度呈现鲜明对立。支持者惋惜“再也没有靠谱的报考参考了”,认为他为普通家庭提供了珍贵的信息支持;反对者则表示“早该规范”,指责其言论偏激、过度商业化。这种分歧恰恰折射出教育咨询市场的矛盾:公众对透明信息的迫切需求,与内容创作者合规边界、商业伦理之间的平衡难题。
从“蛋糕论”的预警到如今账号受限,张雪峰的遭遇成为网红经济与教育行业交叉领域的典型案例。他凭借信息差崛起,却因言论边界与商业扩张陷入争议,而AI技术的普及与行业竞争的加剧,早已让其传统模式承压。截至目前,各平台尚未明确账号限制的解除时间,张雪峰能否保住其教育网红帝国,不仅取决于违规问题的处理结果,更考验着其商业模式与内容生态的可持续性——毕竟,在流量与合规的天平上,没有永远的“蛋糕”,只有守住底线的生存法则。
来源:阿峰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