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关于“预制菜”的话题又一次被大家热烈讨论起来,而这次把火点起来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罗永浩。
最近,关于“预制菜”的话题又一次被大家热烈讨论起来,而这次把火点起来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罗永浩。
他先是在上海吃了一顿饭,然后又宣布要做一件大事,这两件事连在一起,让很多人心里都开始琢磨:我们平时在外面餐馆吃的饭,到底有多少是后厨师傅现炒的,又有多少是提前做好的料理包加热一下就端上来的?
这件事关乎我们每个人的餐桌,值得好好聊一聊。
事情是这样的,前不久,罗永浩结束了海外的出差回到了上海。
按他自己在网上发的动态来看,估计是在外面吃了挺长一段时间的快餐,比如汉堡、披萨之类的,嘴里早就淡出鸟了。
所以他一落地,就立马找了一家自己常去的湖南菜馆,想吃点正经的热菜。
他晒出了一张照片,满满一桌子菜,看起来热气腾腾,非常有食欲。
他说,他们一桌人点了七个热菜,全都吃撑了,感觉特别幸福,找到了那种久违的“人间烟火气”。
关键是最后结账,这么一顿丰盛的饭,才花了三百七十多块钱。
如果只是单纯分享一顿美食,可能还引不起这么大的动静。
重要的是罗永浩在分享美食的同时,还说了一段很有针对性的话。
他说,这家湖南菜馆也是连锁店,也开在商场里,但是人家所有的菜都是厨师现场炒的,食材也很新鲜。
他接着就提到了现在很多餐厅老板的一个说法,说因为是连锁店,为了保证每个分店的味道都一样,所以必须得用预制菜。
罗永浩对此直接表达了不同意见,他的意思是,别拿“统一口味”当借口,这家店能做到现炒,就说明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如果有的店做不到,那只能说明是他们自己能力或者意愿的问题。
他这番话,就像是往平静的湖里扔了一块大石头,一下子就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因为大家心里一直都有个疙瘩:我们花钱去餐厅,图的就是一个新鲜、一个锅气。
如果花了大几十块钱点一道菜,结果是后厨拿个料理包在微波炉里转一下就端出来了,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去超市买个料理包回家热呢?
这顿三百七十块钱的湖南菜,成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它告诉大家,连锁餐厅和现炒热菜之间,并不是非得二选一的,完全可以两样都做到。
这就让那些声称“不得不用预制菜”的说法,显得有点站不住脚了。
紧接着,罗永浩又宣布了一件更让大家关注的事。
他说,接下来他准备和自己的团队一起,花点时间,把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大部分预制菜都买回来,仔仔细细地测评一遍,帮大家看看到底哪些是可以放心吃的。
这个消息一出来,网上立刻就热闹起来了。
很多人都表示支持,觉得这是件大好事,毕竟现在预制菜种类太多了,普通人根本分不清好坏。
于是,很多人就在他的评论区留言,说等他测评完了,让他推荐一些好的预制菜,大家跟着买。
按照现在流行的直播带货的逻辑,这是一个非常顺理成章的流程:测评产品,筛选出好的,然后开直播卖货,流量和收入都有了。
但是,罗永浩接下来的回应,却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他明确表示,自己不会直播带货卖预制菜。
他的理由是“为了避嫌”。
他说,他只做评测,告诉大家好坏,但绝不会自己去卖。
这个决定,一下子就让他这次的行动增加了不少分量。
大家觉得,如果他不为了卖货赚钱,那他的评测结果应该会更加客观、公正,是真正站在我们普通消费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不是为了给某个品牌打广告。
这样一来,他未来发布的评测报告,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
当然,围绕罗永浩的争议也不少。
就在他批评预制菜、并且和知名餐饮品牌西贝的创始人因为这件事闹上法庭的时候,有网友发现他的社交账号显示的地理位置,先是变成了中国香港,后来又变成了日本。
这个变化在当时那个时间点,引起了很多猜测,不少人怀疑他是不是为了躲避官司,“跑路”了。
面对这些传闻,罗永浩回到上海后也做出了回应。
他没有长篇大论地解释,而是用一种很直接的方式,和一个网友打了个赌,说自己肯定会回来。
这次回到上海,他也再次说明,之前确实是正常的出差。
他的这一系列举动,算是正面回应了外界的猜测。
说到底,罗永浩和预制菜的这场争论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根本原因在于,它触及了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一个非常现实的痛点。
现在生活节奏快,预制菜的出现确实方便了很多人,尤其是在家做饭的场景下,能节省不少时间。
根据一些行业数据,中国的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非常庞大,达到了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级别,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我们大家并不是要完全反对预制菜,而是反对那种不透明、不告知的行为。
最大的矛盾点集中在餐厅里。
我们去一家装修不错的餐厅,看着菜单上精美的图片,花钱点了一道菜,我们心里默认的,是这道菜由一位专业的厨师,用新鲜的食材,在后厨为我们精心烹制的。
我们支付的价钱,不仅包含了食材的成本,也包含了厨师的手艺、餐厅的环境和服务。
可如果餐厅在没有告知我们的情况下,用一个成本低廉的预制菜料理包简单加热后端上来,却收着和现炒菜一样的价格,这就让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欺骗。
我们最关心的是两个核心问题:第一是我们的知情权,作为消费者,我们有权利知道自己吃进嘴里的是什么;第二是性价比,我们花的钱,到底值不值这个价。
现在很多餐厅使用预制菜,却不愿意在菜单上明确标注出来,就是担心一旦标注了,消费者会觉得不值,就不愿意点了。
这种遮遮掩掩的态度,恰恰是激化矛盾的根源。
罗永浩这次站出来,不管他的初衷是什么,客观上确实把这个一直存在于餐饮行业内部、但普通人不太了解的“潜规则”给摆到了台面上。
他用自己的影响力,迫使整个行业和社会去正视这个问题。
这或许能成为一个契机,推动相关部门出台更明确的行业标准,要求餐厅必须明确告知菜品是否为预制菜,把选择权真正还给消费者。
这样一来,对那些坚持现炒、用心做菜的餐厅是公平的,对我们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应有的尊重。
来源:萌宠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