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2岁退伍进邮政局,38年后退休了,每月拿着退休金,知足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19:17 1

摘要:我叫周建国,22岁从部队退伍后就进了县邮政局,当时还是“顶替”了母亲的岗位——她在邮政干了一辈子分拣员,总说“送信送报是积德行善的活儿,稳当”。刚入职时我被分到城郊支局当投递员,负责12个村、3条街道的投递工作,第一天领工具时,老局长递过来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

我叫周建国,22岁从部队退伍后就进了县邮政局,当时还是“顶替”了母亲的岗位——她在邮政干了一辈子分拣员,总说“送信送报是积德行善的活儿,稳当”。刚入职时我被分到城郊支局当投递员,负责12个村、3条街道的投递工作,第一天领工具时,老局长递过来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车把上挂着印着“中国邮政”的绿色邮包,拍着我肩膀说:“小周,这邮包里装的都是老百姓的盼头,可不能耽误。”

那时候的投递路可不好走,城郊多是土路,下雨就泥泞不堪,自行车推都推不动,只能扛着邮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冬天雪下得大,路面结冰,摔跟头是常事,有次为了送一份高考录取通知书,我在雪地里摔了三跤,爬起来拍掉身上的雪,还是先把通知书往怀里揣紧了再走。每天天不亮就得去支局分拣邮件,然后骑着自行车出门,一圈跑下来差不多60多里地,中午就在路边小卖部买个馒头就着咸菜吃,晚上回到家,脚底板全是水泡。

最忙的时候是年底,信件、包裹堆成山,光报纸每天就得捆十几摞。有一年腊月廿八,我送完最后一户已经是晚上八点多,路过村口时,看到一位老大娘在寒风里等我,手里攥着一包刚蒸好的馒头,说“知道你每天辛苦,拿几个馒头垫垫”。那时候心里暖烘烘的,觉得再累也值了。

干了六年投递员,我成了支局里的“活地图”,哪个村的哪户人家在哪个位置,哪条路什么时候好走,我都门儿清。后来局里推行“投递承包制”,把几条投递路线包给个人,送得又快又好、没出现过差错的,能拿绩效奖金。我主动承包了最远的那条乡村路线,每天比平时早出门一个小时,把邮件按投递顺序排得整整齐齐,尽量让老百姓早点收到。那时候一个月能多拿两百多块奖金,比基本工资还高,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过去投递员也有“小便利”——比如村里小卖部想寄点土特产给外地亲戚,会提前跟我打个招呼,让我帮忙包装严实点;镇上的学校订了报纸,老师会偶尔给我留瓶热茶。但我们有规矩,从不占老百姓便宜,有次一位大爷非要塞给我一篮子鸡蛋,我实在推不过,最后按市价给了钱才走。老局长常说:“咱邮政的人,得守住‘信’字,不能坏了规矩。”

邮政系统改革后,投递业务归到了寄递事业部,承包制改成了“按件计酬+服务评分”,还配上了电动三轮车,车上装了GPS定位,管理越来越规范。虽然少了过去的“灵活”,但社保公积金按实际收入缴纳,还有防寒防暑补贴,我这心里也更踏实了。

去年我满60岁退休,算下来整整干了38年,第一个月退休金到账6500元。跟我一起退休的老同事里,有干金融的、有做分拣的,最高的能拿到7800多,我这不算高。后来跟老伙计们聊天才明白,差距主要在缴费基数上——早年承包制的时候,局里按最低基数缴社保,绩效奖金没算进去,虽然当时手里的现金多,可退休后算总账,还是少了点。

有人说该找局里反映,可我觉得没必要。那时候多拿的奖金,给儿子买了第一辆摩托车,给家里盖了新房,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甘蔗没有两头甜,既然享了当时的便利,就别纠结现在的差距。现在我每天早上送小孙子上学,下午去公园打打太极,偶尔还去支局帮年轻投递员整理邮件,日子过得挺自在。

钱够花就行,身子骨硬朗比啥都强。这辈子送了多少封信、多少个包裹我记不清了,但每次看到绿色的邮政车驶过,心里就特别骄傲——这一辈子没白干,也算给老百姓送了一辈子“盼头”。

来源:雾隐旭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