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志懒得写信报平安,让毛主席代劳,毛主席开玩笑:那你得掏钱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7 13:17 1

摘要:廖承志眉头一紧,眼底掠过一丝困惑。他快步上前,接过信笺一看,那熟悉的笔迹瞬间击中了他的心扉,眼睛湿润了起来。他的手微微颤抖,轻声呢喃:“母亲……”

1937年,延安一间简陋的窑洞里,毛主席正专注地阅读着一封信。洞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帘子一掀,廖承志走了进来。

毛主席放下信,抬起头,满面笑容地招呼他:“承志同志,快过来!你猜猜这是谁寄来的?”

廖承志微微一愣:“谁寄来的?主席,你可别逗我。”

毛主席将信扬了扬,眼神温和:“是你母亲,何香凝同志。”

廖承志眉头一紧,眼底掠过一丝困惑。他快步上前,接过信笺一看,那熟悉的笔迹瞬间击中了他的心扉,眼睛湿润了起来。他的手微微颤抖,轻声呢喃:“母亲……”

01

1925年8月20日那一天,廖承志再也无法忘记。他的父亲廖仲恺和母亲何香凝正准备参加国民党中央的会议,却在门口遭到了暗杀,父亲就这样英年早逝。此后,每当回想起父亲血染的身影,他心中的仇恨便难以平复。

两年之后,目睹国民党一步步偏离了父亲的革命初心,母子俩愤然离开了那个早已变质的组织。1937年的延安,廖承志与毛主席正携手奋斗,为的是共同的理想。

毛主席看着廖承志,语气缓缓:“承志,你知道吗?我与香凝同志的交情啊,可追溯到好多年前了。”

“主席,您指的是国共合作的岁月?”廖承志接过话茬,神色肃穆。

毛主席点头,望向窗外:“那时我们都很年轻,都是满怀豪情。

1924年,我代表湖南出席了国民党一大,那次会议上,你的母亲便是孙先生亲自挑选的三位女代表之一。后来,在广州,我们共同推动革命事业,你母亲开办女工学校,我则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我们理想一致,志同道合。”

廖承志轻轻叹息:“可惜后来蒋介石背叛革命,国共合作被撕裂了……”

“是啊。”毛主席语重心长,“1927年三中全会上,蒋介石想夺取党权,我、伯渠同志、必武同志,还有你母亲、宋庆龄同志都坚决反对蒋氏独裁。可惜我们没能阻止他。”

廖承志眼神坚毅:“我永远忘不了母亲当年拒绝参加蒋介石与宋美龄婚礼的场景。她说:‘我何香凝,不会与民贼为伍!’”

02

毛主席欣然一笑:“香凝同志气节可敬。后来蒋汪背叛,四处追捕我们党的人,你母亲冒险帮助不少同志逃亡,甚至亲自安排船票,送他们离开险地。那种义气,我至今难以忘怀。”

“主席,我当年在岭南大学搞工人运动,后来国民党追捕得太厉害了,我只能离开中国去日本。”廖承志陷入回忆,“当时母亲跟我说,‘承志,你的名字是你父亲取的,就是希望你继承革命志向,不论何时何地,都不可背弃初心。’”

毛主席微微点头,目光柔和:“后来你在日本也没闲着吧?”

“可不是嘛,”廖承志苦笑,“在东京的社会科学研究会上,和共产党同志们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还组织游行示威,结果被捕了两次,最后不得不离开日本。”

“你小子,真是到哪都不消停。”毛主席半开玩笑道,“后来去了欧洲,听说你还搞起了海员工会?”

“主席,这您都知道?”廖承志有些意外,“那时候党安排我去德国,从汉堡到鹿特丹,再到安特卫普,见到中国海员,我就发动他们罢工,还差点被当地警察给抓了。”

毛主席忍不住大笑起来:“真不愧是廖仲恺和何香凝的儿子!承志同志,咱们革命事业,就是需要你这样不怕苦、不怕难,走到哪儿就干到哪儿的年轻人!”

廖承志被主席这么一逗,脸上的忧伤也渐渐散去。

随后毛主席把一本画册——《双清本草》,何香凝生前最爱的医书给了廖承志。

“这是……母亲寄来的?”

毛主席轻轻点头。

廖承志眼神闪烁,鼻头微酸,喃喃自语道:“母亲一直很倔,您知道吗,主席?那年我在上海被捕入狱,敌人威逼我写悔过声明,我当然不肯,便在狱中吟诵起我父亲当年所作的诗句,那些人以为我发疯了,其实,我只是用父亲的话提醒自己,既然投身革命,何惧一死!”

“你这倔脾气,”毛主席略带责怪地摇摇头,却满是欣赏,“难怪后来连你母亲也倔劲大发,居然一个人跑到上海市政府,逼着吴铁城放人。她可真是了不起。

03

廖承志想起母亲当时那番豪言壮语,不禁苦笑:“主席,您是不知道,我母亲发起火来,比男人都刚烈。我在德国、荷兰组织海员工会、罢工的时候,被捕关押半年,还是德国共产党同志救我出来的。回到上海没多久,又被出卖入狱。我母亲听闻后第一反应竟然是要求陪我一起坐牢,那种场面,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毛主席微笑着感叹:“真是虎母无犬子啊,你的革命路,走得确实坎坷。不过,也正因有了香凝同志这样的母亲,我们的事业才有了更多希望。”

廖承志沉默片刻,叹了口气:“主席,那次出狱后,母亲跟我好不容易才短暂相聚几天。后来党组织安排我去川陕革命根据地,母亲虽不舍,却没有丝毫阻拦,只是默默叮嘱我‘革命路险,要保重’。我至今仍记得她当时目送我的眼神,充满担忧却坚定无比。”

“你长征那一路,听说还靠着画画振奋士气,昼夜不息地赶工,是吧?”毛主席笑着望向廖承志,“看来你继承了你母亲的画艺啊!”

廖承志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主席,那都是被逼出来的。长征途中条件苦,士兵们累了一天,急需精神上的鼓舞。我也没别的本事,只能画画领袖像、宣传画。别人睡觉时我打着马灯,趴在石头上赶画稿,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哪怕自己少睡觉,也得让战士们士气振作起来!”

毛主席点点头,神情郑重:“你那些画稿我看过,画得极好。如今,你在新华社的工作也做得出色。延安简陋得很,但你的翻译及时准确,给我帮了不少忙啊。”

廖承志不好意思地低头:“主席,您过奖了。可惜我这些年漂泊四方,很少有机会孝顺母亲,她一定为我牵肠挂肚。”

毛主席轻叹一声,缓缓说道:“承志,你母亲虽不在身边,但她的牵挂却一直未断。如今正好,有同志明日便启程回上海,我已经给香凝同志写了封信。你也赶紧写一封,让他们一并带去。”

廖承志一听,急忙说道:“主席,您亲笔写的信,比我说上百句都管用,我母亲见了肯定放心。要不然,这次我就偷个懒吧?”

毛主席闻言大笑起来,指着廖承志故作严肃:“你这小子,还学会偷懒了!不过嘛,这偷懒得有代价,咱们延安缺钱缺粮,你既然要我替你出力,那可得掏点银子出来!”

廖承志赶忙作势摸了摸口袋,苦笑道:“主席,我可比您还穷,兜里空空,您想敲竹杠怕是找错了对象……”

毛主席爽朗地笑着,从桌上取过早就写好的那封信,亲手递给廖承志,语气温和而郑重:“好了,不与你玩笑了。承志,替我向香凝同志问好,告诉她,我们共产党人,不管相隔多远,心里总是彼此惦念着的。”

廖承志紧紧握住那封信,郑重地点头:“主席,我一定把您的话带到!”

来源:三联影咖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