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万亩农田迎丰收 农文旅融合激活都市田园新图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7 12:33 1

摘要:金秋九月,朝阳区“三秋”丰收季全面展开,金盏、黑庄户、崔各庄、孙河等12个涉农乡的万亩农田迎来玉米、花生等作物收获。朝阳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农技指导、机收减损等措施保障稳产,同时创新农文旅融合模式,将劳动教育融入田间。

金秋九月,朝阳区“三秋”丰收季全面展开,金盏、黑庄户、崔各庄、孙河等12个涉农乡的万亩农田迎来玉米、花生等作物收获。朝阳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农技指导、机收减损等措施保障稳产,同时创新农文旅融合模式,将劳动教育融入田间。

万亩农田喜获丰收

日前,朝阳区万亩农田陆续迎来丰收,并将持续至10月上旬,农田里一派繁忙景象。

9月26日,位于朝阳区金盏乡马各庄村基本农田的一块花生地正在收获。花生收割机在田地中快速翻动土壤,一株株花生被连根拔起,脱粒、分离、装袋、运输有条不紊。

作为朝阳区耕地面积最大的乡,金盏乡今年夏播种植了玉米、花生、油菜等作物共计3000余亩。“为保护和管理好基本农田,金盏乡根据每块农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差异化功能规划与种植管护方案。比如,此次收获的马各庄基本农田接近300亩,种植了花生和玉米,今年初完成了灌溉排水、地力提升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在黎各庄村百亩示范田,聚焦‘科技增产’,深挖单产潜力,争创粮食单产新纪录;而雷庄村农田,则结合航线下资源建设了田园大地景观”,金盏乡副乡长李天昊介绍。

与此同时,黑庄户乡正迎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的首次玉米丰收,“作为朝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乡,今年,我们在1600余亩高标准农田上,种植了以玉米为主要品种的农作物,农田质量和亩产水平均得到大幅提升”,黑庄户副乡长杨冬介绍。

今年春季,围绕田成方、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缺什么、补什么”,朝阳区3800余亩高标准农田完成建设,实现了高效节水灌溉标准化、智能化,农田设施条件、耕地地力进一步改善。在“藏粮于地”助力丰产丰收基础上,加大粮油主导品种推广,重点种植NK815、京农科728、京科938、农科糯336(鲜食)等优质玉米品种,试种津原U99、金稻939等稻作品种,结合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控、机收减损等主推技术,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实现夏粮播种面积、总产量、平均单产三提升,秋收粮油作物整体长势良好。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的同时,朝阳区重视将传统农业与农耕文化相结合,与区教委、中小学联动,将劳动实践课搬到农田里,组织开展“小田长”、“开镰节”等科普实践活动,拓展农业的生态和文化功能。

在朝阳区金盏乡马各庄村的基本农田里,一堂别开生面的农耕实践课正火热进行,200余名“小田长”正在辛勤的劳动,拔苗、摘果、装袋,孩子们稚嫩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我已经参加了两次小田长活动,看着平时餐桌上的食物,由自己亲手播种、成长再到收获,感觉既兴奋又自豪。在农业实践课堂里,我们既了解到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也感受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伯伯的辛苦。”来自首都师范大学朝阳金盏学校的“小田长”张锦硕说。

近年来,朝阳区利用区位优势,持续探索大都市农业发展路径。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以中信种业研究院项目为创新引领,实现科研品种展示园百种作物种植试验;以朝来农艺园、孙河郎枣园、圣露庄园等特色农业园区为示范窗口,贯通生产技术与市场需求的联接通道,擦亮朝阳特色“农”字招牌,并构建农文旅融合生态圈。依托郊野公园耕地资源,联动温榆河公园、朝阳公园等,培育赏食兼顾农作物与都市农业景观共生带,承载都市农耕文化。提升观赏鱼养殖中心、小鲁店渔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举办休闲渔业种业及产业链论坛和观赏鱼展示及文化周活动,推广“鱼礼”文创产品,打造观赏鱼新消费场景。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