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国密集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引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强烈反应,美以传统盟友关系也因立场差异显露裂痕。
2025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国密集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引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强烈反应,美以传统盟友关系也因立场差异显露裂痕。
近日,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葡萄牙率先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法国、比利时等国随后跟进,掀起西方世界新一轮承认浪潮。
至此,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57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安理会五常中仅美国尚未表态。
多国在声明中明确,此举是对加沙人道主义危机的回应。自2025年8月以色列启动加沙城军事行动以来,当地已造成至少65382人死亡,超55万人流离失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形容为“饥荒蔓延、医疗系统崩溃”。
英国首相斯塔默坦言,承认巴勒斯坦是为“恢复和平与两国方案的希望”,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也表示这是“为两国方案再创势头的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内也出现松动,参议院民主党议员已提出决议案,呼吁承认非军事化的巴勒斯坦国。
9月26日,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措辞严厉的演讲,将西方多国的承认举动斥为“耻辱”。
“他们在哈马斯2023年10月7日犯下可怕罪行后,无条件承认巴勒斯坦国,”他怒斥道,“这向巴勒斯坦人传递的信息是:他们支持攻击犹太人。”
演讲现场反应两极:数十名代表起身离席抗议,部分代表则起立鼓掌。与此同时,纽约时代广场附近数千名亲巴勒斯坦抗议者封锁道路,表达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不满。
内塔尼亚胡在演讲中强调,以色列政府“多年来最强烈的立场”是“巴勒斯坦国将不存在”,同时辩解称“许多公开谴责我们的领导人,私下都感谢以色列情报机构阻止了恐怖袭击”。
这番言论随即遭到哈马斯反驳。加沙地带政府媒体办公室在声明中指出,内塔尼亚胡的讲话“充满谎言和矛盾”,是“为战争罪辩护的绝望尝试”。
爱尔兰总理迈克尔・马丁紧随其后发言,直指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违背了所有国际规范与法律”。
内塔尼亚胡在演讲中专门用希伯来语向被哈马斯扣押的人质喊话:“世界大多人已忘记10月7日,但我们没有忘记你们。”他透露,已在加沙边境设置扩音器转播演讲,承诺“获释前绝不停止努力”。
这一表态背后,是以色列国内日益增长的压力。人质家属持续抗议施压,厌倦战争的公众也对长期军事行动渐失耐心。
但内塔尼亚胡仍坚称“必须战斗到哈马斯完全解散”,声称该组织“最后残余藏身加沙城”,承诺尽快“完成工作”。其强硬立场部分源于执政需求,脆弱的执政联盟依赖极右翼成员支持,软化态度可能导致政府垮台。
尽管美国仍是以色列主要武器供应国,特朗普也表态称,承认巴勒斯坦可能“让哈马斯更加胆大”,但两国在关键议题上已现分歧。
内塔尼亚胡政府内部强硬派提议,通过吞并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回应巴勒斯坦国承认潮。但特朗普明确提出反对:“以色列不会吞并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这不会发生。”
分析人士指出,吞并行为可能破坏特朗普第一任期斡旋达成的《亚伯拉罕协议》。该协议促成多个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建交,是其重要外交遗产。
据悉,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将于9月29日在华盛顿会晤,试图达成冲突解决方案框架。特朗普此前曾乐观表示“人质遣返协议即将达成”,但未透露具体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内塔尼亚胡在联大演讲中未提及吞并争议,反而赞扬特朗普“镇压美国反犹太主义”,此前特朗普政府已削减数十亿美元大学资助,理由是其“未能保护犹太学生”。
目前,巴勒斯坦虽获多数国家承认,但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仍需安理会批准,而美国拥有否决权。
这场围绕承认与否的外交博弈,能否推动巴以冲突破局,仍待美以会晤及后续国际斡旋给出答案。
来源:社会观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