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2025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南沙行)暨“少年π”科普品牌启动仪式在南沙举行。本次活动由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广东院士联合会(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主办,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局、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局承办。广东院士联合会秘书长卢育辉主持活动。南沙
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南沙行)举行
9月25日,2025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南沙行)暨“少年π”科普品牌启动仪式在南沙举行。本次活动由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广东院士联合会(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主办,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局、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局承办。广东院士联合会秘书长卢育辉主持活动。南沙区委副书记、区长岳阳,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吴硕贤等院士专家及科研院所代表出席本次启动仪式。
南沙科创筑根基
“少年π”品牌启新程
南沙近年来科创实力与生态建设成果斐然,为科普事业发展筑牢根基。丰富的科创资源,为“少年π”科普品牌提供了坚实的内容支撑与实践土壤。岳阳在致辞中指出,“少年π”科普品牌将成为点燃青少年科学热情的重要载体,让更多青少年在科学的海洋中自由遨游,点燃好奇,解码未来。
活动现场举行了“少年π”科普品牌启动仪式。这一品牌以数学常数“π”为精神内核,“无限不循环”的特性精准呼应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求知边界不断拓展的本质,既象征着科学世界的广阔无垠,也寓意着青少年对未知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永不停歇。从定位来看,“少年π”并非单一的科普活动集合,而是南沙精心打造的青少年科普教育核心品牌,旨在以系统化、常态化、特色化的科普服务,为青少年搭建从“接触科学”到“热爱科学”再到“投身科学”的成长阶梯。
在具体规划上,“少年π”科普品牌明确提出“十百千”发展目标。
“十”:未来三年内,每年促成合计10家具备优质科普资源的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普基地,与区内中小学校“结对子”,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百”:未来三年内,组织100名院士专家进校园,开展科普授课活动,让科学家精神滋养青少年的成长。
“千”:未来三年内,引导超过1000名青少年参与各类科学创新、科学普及相关竞赛、展示等活动,以赛促学、以展促创,全面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
四大行动、十二项核心任务
打造科学教育“南沙样本”
与“少年π”科普品牌启动同步推进的,还有“南沙区教育局科学教育十二条”的发布与“南沙少年科学院”的揭牌,三者共同构成南沙青少年科学教育的“三位一体”支撑体系。
其中,“南沙区教育局科学教育十二条”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活动、资源整合四大行动入手,打造南沙科学教育的“施工图”和“任务书”。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充分发挥南沙的科技产业优势,研发“问海(海洋科学)”“逐天(航空航天)”“智行(人工智能)”等“南沙特色”项目式学习模块,丰富科学教育课程供给。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建立科学家与一线教师合作的“师导协同”机制,共同把最前沿的知识带给孩子。
在实践活动塑造上,打造“湾区少年”科技节,让校园的“小舞台”与湾区的“大舞台”无缝衔接。
在资源整合上,深化院校共建、馆校合作、校企合作,挂牌认证不少于30个科普教育基地;挂牌成立的“南沙少年科学院”,打造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少年科技人才的“梦工厂”;常态化开展“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
启动仪式后,“百名科学家・π课堂”作为“少年π”科普品牌的首场系列活动,于当日下午顺利开展。院士专家分别走进南沙12所学校,围绕数学、物理、海洋科学等领域开设科普讲座,用生动的案例、通俗的语言带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标志着“少年π”科普品牌正式进入实践阶段。
院士报告
罗锡文:从人工种植到无人化生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走进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精神抖擞的罗锡文院士带来以“从人工种植到无人化生产——水稻生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主题的科普报告。罗锡文以“一粒稻谷”作引,回溯了农具与耕作方式的迭代:从1.0的原始锄犁到4.0的智能无人农场,勾勒出水稻生产跨越数千年的升级曲线。在屏幕里,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分毫不差地完成播种、施肥、收割,引来台下一片“太酷了”的惊呼。
张景中:思考与创新漫谈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张景中走进广州市南沙鱼窝头中学,开启一场主题为“思考与创新漫谈”的讲座。张景中以“自身科研经历”为线索,将“思考与创新”的底层逻辑拆解为通俗易懂的“成长故事”。他以自己早年研究“定理机器证明”为例:“当时很多学者卡在‘逻辑推理如何转化为机器语言’的难题上,我花了很长时间没碰复杂算法,反而反复梳理‘逻辑规则’的核心定义——到底什么是‘推理的有效性’?不同定理的证明逻辑有哪些共性?直到把这些概念‘掰碎了、讲清楚了’,后续的算法设计才水到渠成。”
张偲:向海图强,青年担当
“海洋是一个国家的天然门户和安全屏障,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也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主任张偲走进广州市第二中学南沙学校,以“向海图强,青年担当”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海洋科学发展的历史与贡献,以及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与青年机遇。
刘焕彬:亲近AI,拥抱未来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走进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亲近AI 拥抱未来”的精彩讲座。刘焕彬从“立志做大事”的人生感悟出发,结合自身六十年的科研与创业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与未来趋势。他指出:“AI不是遥不可及的黑科技,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刘焕彬院士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AI在医疗、交通、教育、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并特别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工艺大模型”在造纸、陶瓷等传统行业中的成功实践,为企业带来显著效益与绿色转型。
杜如虚:人工智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现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机遇和挑战呢?现在人工智能时代对于技术垄断的问题该怎么解决?随着AI时代的到来,文科方向的就业会不会变得越来越艰难?文科生应该何去何从?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广东健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杜如虚以“人工智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主题进行,同学们对于人工智能展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举手提问。面对同学们的疑惑,杜如虚院士指出,学会使用AI将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不学肯定会落后。
许彬:探秘AI与元宇宙如何再造课堂
英国皇家工程院国际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讲座教授兼元宇宙与计算创意中心主任许彬走进广州市南沙麒麟中学,以“你的全息教师已上线——探秘AI与元宇宙如何再造课堂”为题开展科普讲座。许彬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与丰富学识,逐一讲解了元宇宙的概念、关键技术以及相关应用场景。在讲解“元宇宙尽头的猫”时,他幽默地以“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与“在元宇宙中,你可以是一只猫”来引导同学们认识元宇宙是一个虚实结合的世界。接着他从“数字孪生”和“内容创作、数字原生”两个方面来介绍如何构建元宇宙。
在广州市南沙大岗中学多媒体报告厅内,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庄巍语气坚定、掷地有声地说道:“中国正以‘两弹一星’精神加速追赶!广东省科学院团队已突破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南沙的芯片产线在部分领域实现并跑。差距不是鸿沟,而是动力——你们这一代,将是填平这‘时间差’的主力军!”他以“集成电路是怎么回事”为主题向学子们讲述了集成电路从沙粒到“中国芯”的科技飞跃,并鼓励学子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立志为攻克“卡脖子”技术贡献青春力量。
广东科技报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袁仕联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来源:广东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