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韩国这么嚣张!原来韩资早就在中国布局,驻扎这4大领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1:51 1

摘要:2025年9月,全智贤的新剧《暴风雪》一上线,本来粉丝都特别期待,结果剧里藏着不少有争议的内容,好多中国观众看完直接失望,甚至不少人都脱粉了。

2025年9月,全智贤的新剧《暴风雪》一上线,本来粉丝都特别期待,结果剧里藏着不少有争议的内容,好多中国观众看完直接失望,甚至不少人都脱粉了。

没想到,还没过多久,林允儿演的《暴君的厨房》又出事,里面不光歪曲历史,还一个劲儿夸大韩国,更是再一次把矛盾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这些事情上,引发的争议是非常大的,但其实有个更深的事被忽略了:韩国资本早就借着文化娱乐这股劲儿,在中国市场从单一领域扩散到好多个领域了。

不管是短剧圈里韩企跟横店合作,还是娱乐圈大公司来中国开子公司,或是游乐场换了韩国老板,就连咱们日常用的生活用品里,都有韩国企业的身影。

他们布局的范围和深度,可比一部剧的争议要重要多了。

9月份的时候,横店影视基地跟韩国的Coco Media签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事一出来,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这是不是意味着韩流要入侵咱们短剧圈了?

澎湃新闻的报道

瞅瞅协议内容就知道,韩企不光能直接用横店的拍摄基地和发行渠道,甚至还能派演员进横店学院拿中国的演艺许可。​

其实早在8月,他们就去江西参加过微短剧大会,当时就放话要搞“中式核心 + 韩式包装”做短剧,还想把咱们中国好的IP拿到韩国去推广,再接着推向全球。

想想以前,韩剧就老干歪曲文化的事儿,把咱们的汉服、榫卯建筑说成是“韩国传统”。

而横店有这么多中式古建筑当拍摄地,要真是给他们用了,以后韩剧中横店的亭台楼阁说不定就被当成韩国的场景了,更多中国文化元素可能会被硬说成是韩国的,短剧圈怕是要成他们偷文化的新地方了。

不过对此,官方也进行了回应,核心意思就是:今年7月横店的短剧联盟就跟这家韩企签了个合作备忘录,但目前还没实际的项目启动。

当然了,官方也强调以后会加强监管,严格按国家法律和规定走审批流程,保证咱们国家的文化和产业安全。

再看看他们的娱乐圈,实在是也没闲着。

在娱乐圈,韩国的娱乐巨头Hybe(就是打造防弹少年团的公司)动作特别显眼。

2025年4月,他们直接宣布要在中国开全资子公司,专门搞K - pop偶像男团的本土化打造。​

新浪财经的报道

为了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Hybe 还跟腾讯音乐绑得特别紧,借着国内常用的音乐平台,同步发旗下艺人的歌。

不过HYBE的策略还挺鸡贼,先靠 BTS、TXT 这些成熟偶像打市场,这招既能避开风险,又能用现成的IP快速圈粉。

可韩国现在的一些男团女团,其实所输出的价值观是不太正确的。

比如韩娱“低龄化”套路,有的选秀选手才9岁,而这种“幼态审美”,可能也会悄悄影响国内的青少年,有的孩子开始模仿韩团的妆容打扮,甚至觉得“早点退学去当练习生更风光”。

说到游乐场,2025年9月这桩交易可太有代表性了。

华谊兄弟把经营惨淡的苏州电影世界“割肉”卖掉,而接盘的正是韩国最大私募MBK财团旗下的海合安文旅。

观察者网的报道

几百亩的超大乐园全资易主,这可不是小打小闹。

这乐园本来是华谊的“影视IP王牌项目”,但近几年经营得一塌糊涂。

华谊当时背着不少的债务问题,而游乐园的客流更是少得可怜,成了实实在在的“包袱”,不卖不行。

而MBK财团本来就擅长“捡漏”,之前花60多亿买下青岛、成都等城市的海洋公园,也算是有了“经验”。

海合安文旅接手后,动作确实是非常快的,搞出三大核心亮点:“奶龙魔法时光主题区”是国内最大的奶龙IP乐园,而《状元归来》实景秀更夸张,直接让游客有了非常沉浸式的体验,园区的收入也成功由负转正。

跟其他领域韩资引发的争议不一样,在生活用品领域,韩国的艾多美中国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还成了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的好例子。

艾多美中国刚进中国市场的时候,就一直守着合规经营、看重品质的原则,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推出了好多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生活用品。

不管是美妆护肤品,还是家居日用品,艾多美全部都涉足了,这么多年下来,它不光在国内生活用品市场站稳了脚,还一点点提高市场份额。

说到底,韩国资本在华的多领域布局,最该警惕的不是商业竞争,而是借着资本外衣的“文化偷窃”。

从把李白、孔子硬说成“韩国人”,到模糊端午节、春节的文化归属,再到如今借着横店场景拍短剧、靠着乐园运营传播“韩式叙事”,韩国一直在用各种手段挪用中国文化,甚至通过韩团输出,让年轻一代慢慢模糊本土文化认知。

普通人更要心里有数,看清哪些是真合作,哪些是“文化碰瓷”,别让祖宗传下来的文化根脉,在资本运作里慢慢被偷换、被遗忘。

来源:蓝鲸科普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