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桂林山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10:26 1

摘要: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上,印度尼西亚游客曾雅琪站在桂林“魅力城市”展区的互动大屏前,手指轻点播放AI视频。随着画面流转,她佩戴的脖戴式数字气味播放器便会同步释放出独特的“桂林味道”——芬芳的桂花香、鲜香的米粉味。

“太神奇了!究竟怎么做到的?”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上,印度尼西亚游客曾雅琪站在桂林“魅力城市”展区的互动大屏前,手指轻点播放AI视频。随着画面流转,她佩戴的脖戴式数字气味播放器便会同步释放出独特的“桂林味道”——芬芳的桂花香、鲜香的米粉味。

印度尼西亚游客体验数字气味播放器。人民网 雷琦竣摄

这场融合了视觉、听觉与嗅觉的多感官体验,拿下了本届东博会最高人气奖。“我们想用‘味道’吸引更多人走进桂林、感受桂林。”杭州气味王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黄剑炜期待,借助数字气味技术,让桂林的香气突破时空限制:“哪怕游客远在上海,也能实时闻到源自桂林的香气。”

“魅力之城”是展示中国和东盟国家风采的窗口,堪称每届东博会的“重头戏”。今年,桂林作为中国唯一城市代表亮相东博会“魅力之城”,以“AI赋能世界级旅游城市”为主题布展。

AI+桂林山水=?答案藏在这个被莫比乌斯环屏幕环绕的“魅力之城”展区里。

桂林“魅力之城”展区。人民网记者 严立政摄

9月17日到9月21日5天的会期里,超10万人次现场沉浸式感受“AI上桂林,不止山水”。在这里,AI不仅是屏幕里面的AI,也是可以看、可以听、可以喝、可以吃、可以闻的体验。

步入展区,映入眼帘的便是非遗体验区。“‘爱宝’,开始打油茶!”随着恭城油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周黎维的一声指令,机器人“爱宝”即刻响应,机械臂精准模拟传统捶茶动作,力道均匀流畅,动作行云流水。

游客围观机器人打油茶。人民网 雷琦竣摄

“我这个AI‘徒弟’刚入门,已经学会了打油茶动作。”周黎维笑着介绍,这场“师徒协作”以创新性的“人机共演”形式,让观众在近距离观察、互动中直观感受到“科技赋能非遗,焕新文旅场景”。

今年以来,广西桂林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千行百业渐显“科技范”。“AI桂林”文旅大模型上线、桂林文旅数智大使“桂灵儿”和“AI桂林”小程序面向公众开放体验……“AI+桂林山水”的创新成果已然触手可及,桂林这一世界级旅游城市有了全新打开方式。

何女士通过“AI桂林”小程序搜索旅游攻略。人民网 冯肖慧摄

“今年国庆,我计划和两位东盟朋友到桂林玩,‘桂灵儿’帮我定制了三天两晚的游玩行程。”来自广西贵港的何女士说。只见她在“AI桂林”微信小程序上选择了“行程定制”,并输入出行时间和人数、旅行偏好,很快对方就在对话框里交了“作业”:第一天漫游桂林,尽享自然之趣;第二天奔赴阳朔,探索山水秘境,体验民族风情;第三天走进田园,邂逅乡野风光,感受生态活力……

“行程里不仅有详细的时间安排、景点推荐理由,还提供了餐厅、酒店的价格信息。”何女士感叹,这个旅行助手就像“行走的桂林文旅百科”,不仅能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需求,还能流畅切换东盟十国语言,既方便又省心。

从沉浸式体验焕新文旅消费场景,到智能化服务激活个性需求,再到景区传统管理迈向数字化转型,AI正让桂林山水实现“更沉浸、更智能、更开放”的蜕变。

在桂林市阳朔县遇龙河景区,筏工蒋受乾将竹筏停靠在骥马码头旁,仔细擦拭竹筏上的座椅。随着游客登筏,他的服务里程、安全记录与游客评价,都将通过无形的数据,实时汇入景区“智慧大脑”——智慧票务、智慧乘筏、智慧监控广播及大数据平台这四大数字化管理系统,成为一套无形的“电子工牌”,让筏工的一篙一桨、一言一行都转化为可追溯的“数字足迹”,为传统竹筏装上了“规范引擎”。

曾经,遇龙河给游客们带来挥之不去的糟心记忆:各个码头总排着抢票长队,还有筏工靠“暗示小费”增收。

现在,“可不敢马虎!”蒋受乾划着竹筏说,“偏离航线会报警,不穿救生衣会被监控,服务评分直接关系收入。”

“服务好不好,数据说了算。”阳朔县遇龙河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玉芬说。

游客乘坐竹筏在遇龙河上游览观光。人民网 付华周摄

遇龙河上的“智慧筏”载着游客的笑脸,也载着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数字桂花香还在记忆中氤氲,智慧竹筏的数据足迹已延伸远方,桂林山水正在进行一场奇妙的“数字蜕变”。

“AI+桂林山水=?”这道开放式命题正以山水为纸、科技为笔,书写无限可能的华章。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