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视频会员变“玻璃水”?到处送的背后藏着行业猫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1:15 1

摘要:活脱脱把当年要花钱买的会员,变成了加油站里随卡送的玻璃水,想要就能有,根本不用特意掏钱。

现在想搞个长视频会员,根本不用去官方买。

淘宝下单送,美团会员给,银行办卡也发,甚至玩游戏充值都能领。

活脱脱把当年要花钱买的会员,变成了加油站里随卡送的玻璃水,想要就能有,根本不用特意掏钱。

说实话,我之前也觉得这事儿特划算,能薅羊毛谁不乐意啊。

本来想算算官方会员销量能有多少,但后来发现闲鱼上转卖的会员比官方卖的还多。

那些从各种渠道攒下来的会员,用不完就挂到网上,几块钱就能转出去。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没人愿意再去官方原价买了。

阿里的88VIP里塞着优酷、芒果TV还有网易云的会员,腾讯大王卡直接把腾讯视频会员当福利,美团今年内测的高阶会员里,也加了腾讯视频会员的权益。

运营商和银行更不用说,办个套餐、申张信用卡,影音会员就成了标配赠品。

如此看来,要是有心找,不花一分钱看长视频,真不是啥难事儿。

会员送得越多,官方的日子就越难过。

就说ARPU值吧,也就是单个用户每个月给平台贡献的收入。

爱奇艺官方标着连续包月25块,本来以为它单个会员收入能接近这个数,结果2023年四季度财报一出来,月度平均单会员收入才15块多,差了快10块钱。

这差额哪儿来的?还不是大量低价和赠送的会员拉低了平均值。

腾讯音乐的豪华绿钻一个月15块,可二季度ARPU才11块多;网易云更惨,2023年黑胶VIP单月15块,在线音乐的ARPU却只有6块多,2024年还降了。

老实讲,我觉得这事儿不能全怪平台。

现在的联合会员太多了,不搞联名的反而成了稀罕物。

腾讯视频光联合会员就有11种,跟体育、音乐、酒店都搭过伙;B站今年还新增了和咪咕视频的联合会员,覆盖了二次元和体育用户。

这些联名会员拆开来卖,最后都流到了闲鱼。

消费者能从几十个渠道弄到会员,谁还会傻乎乎去官方原价买?很显然,会员的商品属性正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营销工具的属性。

讲完会员怎么到处送的,咱们再聊聊这背后最让平台头疼的事,国内用户不爱为内容花钱。

这事儿不是一天两天了,亚马逊当年带着Kindle进中国,想靠卖电子书赚钱,最后还是撤了。

反观微信读书,靠免费模式攒了2亿用户;红果短剧用免费加广告的方式,月活快到2亿,把那些付费短剧APP远远甩在后面。

如此看来,长视频想靠C端用户付费赚钱,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之前长视频行业常年亏损,腾讯音乐甚至有七成收入来自直播、K歌这些社交娱乐业务。

用户宁愿给女主播刷几千的礼物,也不愿花15块充个会员,这种情况在国内太常见了。

无奈之下,平台才想到了TOB这条路。

简单说,就是把会员卖给淘宝、美团这些B端企业,让它们当成赠品送给用户。

平台从企业手里收钱,企业用会员引流,两全其美。

阿里2023年电商营销费用涨得不少,同期腾讯视频的订阅收入也跟着涨了;2024年互联网企业采购营销权益,六成多都是影音会员。

这事儿让我想到了PP卡,就是那个机场贵宾厅会员卡,本来没多少人特意买,结果成了高端信用卡的标配,现在完全靠B端活着。

长视频会员走这条路,其实也是行业没办法的办法。

不过话说回来,能走通TOB这条路,还得靠大厂的生态。

国内的长视频平台,大多背靠大厂。

腾讯有视频、音乐、动漫一堆业务,会员能互相搭着卖,还能给新业务引流。

今年腾讯出的AI工具“腾讯智作”,就靠送腾讯视频会员,三个月拉了500万用户,获客成本比投短视频还低四成。

阿里的88VIP更不用说,今年加了网易云音乐和高德打车的权益,续费率直接涨了不少。

说实话,外部流量现在越来越贵,大厂肯定愿意用自家会员引流,毕竟“肉烂在锅里”。

刘强东之前说做外卖亏钱比买流量划算,其实会员引流也是一个道理。

2025年二季度有调研显示,八成互联网企业打算多买影音会员,用来推新业务。

如此看来,长视频会员这个“玻璃水”的角色,短时间内是变不了了。

搞不清的是,这种模式能持续多久。

虽然现在平台能从B端赚钱,但会员送得太多,用户付费的意愿会不会越来越低?以后平台还会不会愿意花钱做优质内容?这些都是问题。

毫无疑问,长视频会员变成“玻璃水”,是行业适应市场的结果,但长期看,要是只靠送会员活着,怕是很难有大发展。

毕竟用户看长视频,最终还是看内容好不好,要是内容不行,再怎么送会员也留不住人。

来源:有风来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