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零陵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聚焦公共文化服务“提质、扩面、增效”,从空间打造、服务创新到活动惠民,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书香零陵”让读书点亮美好生活,零陵集贤堂文创园、柳宗元纪念馆(柳子庙)等成为网红“打卡点”,持续提升市民的文化获得感。
2025年零陵庙会、“一眼千年·零陵古城Cosplay”“超燃AI秀 嗨Fun零陵城”“秋恋•森林”主题音乐会文化旅……一系列精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全方位展示新时代零陵公众文化建设成果。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零陵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聚焦公共文化服务“提质、扩面、增效”,从空间打造、服务创新到活动惠民,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打造公共文化新地标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逛非遗展厅、看书画展览,这个‘最美空间’是我们的文化打卡地。”9月20日,在零陵古城潇湘非遗馆,市民张冬萍一边欣赏柳子木雕、竹艺编制的作品,一边感慨道。
在零陵区黄田铺镇晓河山村的乡村文化记忆馆,旧农具、老照片在现代化展陈中诉说着乡愁,这里已收集各类文化资源信息1000余条、实物1000余件。
菱角塘画眉山“红色+康养+绿色”分馆、邮亭圩镇公龙岭村集贤堂文化创意空间等特色场馆,将地域文化与群众需求相结合,让公共文化空间成为承载乡愁、传递文明的重要载体。
目前,零陵已建成县(区)级文化场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个、村(社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34个,17个城市社区均配套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构建起覆盖城乡、三级联动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构建普惠便民服务网
“用人工智能技术还原一下柳宗元的面貌。”在柳宗元数字体验馆内,人工智能讲解员正与游客展开互动。
当AI修复的柳宗元与当代青年的笑脸在一张照片上绽放,两个时空通过数字科技奇妙交融。
走进柳宗元数字体验馆,科技感与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构成一个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空间。
零陵大力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完善柳宗元纪念馆数字化体验,实施“智慧图书馆”工程,推进城乡数字文化馆(站)互联互通,不断增强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新场景应用,推动数字文化与数据服务融合发展。
零陵新华书店工作人员在微信小程序直播间为读者分享优秀读物,引来大量书友围观。依托这一平台,零陵新华书店推出多项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大力推广全民阅读。
类似的场景在零陵区随处可见,通过“阅读+”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惠民新路径。
零陵文化馆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向平台上传群众文化活动原创特色资源直播录播、更新艺术师资、开设全民艺术普及“学才艺”课程、推送在线场馆及活动信息、展示文创非遗产品,让群众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享受文化资源服务。
文化惠民“一个都不能少”。全区“两馆一站一中心”实行错时和延时开放,规范公共文化服务公示目录,创新服务内容,针对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群体,开设适配性服务项目并设立活动专场。
眼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化圈”,已经融入普通群众的生活。
奏响文化为民新乐章
“听说零陵花鼓戏剧团来村里演出,我早早就搬着凳子到现场观看,《潇水长歌》这部情景剧太感人了!”南津渡街道香零山村村民唐云云激动地说。
把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农村,推动基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我们精准把握创作方向,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文化演出,乐享‘文化大餐’。”零陵花鼓戏剧团负责人说,他们精心编创排演了《走啰、行啰》《潇水长歌》等情景剧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和社会发展,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
以文赋能,以文化人。同时,零陵依托传统文化,围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推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节日特点、富含文化特色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弘扬文明新风。
文化惠民关键在于为普通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让文化活动惠及全民。为此,市文化馆持续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涵盖舞蹈、合唱、模特表演、器乐合奏等多种艺术形式,内容广泛,生活气息浓厚且极具地域特色,作品原创性、群众性和参与性突出,切实体现了“群众演、演群众、演给群众看”的群众文艺作品创演特点。
在积极打造多元化生态旅游产品的同时,零陵还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进景区活动,各乡镇推出各具特色的景区惠民演出活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从空间到服务,从活动到创作,零陵正以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让文化成为滋养群众心灵、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力量,谱写文化惠民、文明兴城的新篇章。(殷雅君 唐高翔)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