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前京东副总裁、如今的渐冻症抗争者,已被疾病“冻”住了几乎所有身体机能,但他推进药物研发的节奏,从未慢下来。
卧室里,47岁的蔡磊正用唯一能自主活动的眼球,在眼控仪屏幕上缓慢“行走”。
这位前京东副总裁、如今的渐冻症抗争者,已被疾病“冻”住了几乎所有身体机能,但他推进药物研发的节奏,从未慢下来。
妻子段睿在9月23日的采访中,平静地揭开了蔡磊的现状:
语言能力完全丧失,手臂、双腿早已不能动,脖子连转动都做不到,最近甚至控制不住流口水,表情肌也在慢慢消失。唯一的慰藉是还能吃流食,但下一步很可能要做胃造瘘手术,靠机器维系生命。
可即便如此,蔡磊每天仍雷打不动地“工作”:用眼控仪和团队沟通,紧盯渐冻症药物研发的每一个环节。
时间倒回2019年,41岁的蔡磊确诊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这是被世卫组织列为“五大绝症之首”的疾病,会慢慢“冻住”运动神经,最终让人瘫痪。
那时他的儿子才7个月大,医生说患者平均生存期仅3-5年,可蔡磊偏要和死神“掰手腕”。
一次普通感冒就把他送进ICU,之后声音变细变模糊,妻子只能靠语境听懂六成;
吃饭从固体换成糊糊,稍分神就会呛咳;
夜里戴着呼吸机,肌肉和韧带疼得要让人翻身十几次,一个简单动作对他而言却像翻越一座山。到了2025年2月,激素治疗让他面部臃肿,全身肌肉比患病初期少了30斤,嘴巴也因肌肉萎缩变歪。
他曾无奈感慨:“渐冻症不仅瘫痪四肢、让我变哑,还要剥夺吞咽呼吸,甚至让我变丑。”
可蔡磊的“反击”,比疾病的进攻更猛烈。
他搭建了全球最大的渐冻症患者科研平台“渐愈互助之家”,1.5万病友在这里汇聚;
推动10条药物管线进入临床试验,突破了中国渐冻症患者最常见的两种基因类型救治难题,连神经专家都坦言,他让整个领域的研发进度至少快了10年。
2024年10月,治疗SOD1基因突变渐冻症的托夫生注射液在国内获批,背后离不开他的推动。
如今,蔡磊的卧室里挂着4块钟表。
因为他转个头都难,要确保每个角度都能看到时间。
每天9点到23点,护理师架着他的双臂坐到座椅上,他用眼控仪阅读、审批文件、开会议,把企业家的精准和坚韧,全投入到这场“生命攻坚战”里。
6岁的儿子刚上小学,段睿要兼顾照顾丈夫和孩子,有时不得不暂时和儿子分开,可这个当年在相亲后不到两个月就嫁给蔡磊的女人,从没想过放弃。
即便蔡磊确诊时提出离婚,她也坚决拒绝:“要一起扛。”
2025年6月,蔡磊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称号,他用眼控仪敲出感言:“这超过我过去所有荣誉,是对千万渐冻症患者的关怀。”
在第18个国际罕见病日,他写下“未到绝境处,彼岸花不开”,还在推进科研AI大脑、全球基因编辑合作。
卧室的大屏幕上,一直播放着窗外的风景,就像他从未被禁锢的心灵——哪怕只剩眼球能动,也要为千万病友“看清”希望的方向。
来源:棱镜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