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些时长感人的神仙对谈,知识都学杂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7 10:30 1

摘要:热梗文学再添一员,一碗丝瓜汤戳中了多少东亚家庭的创伤;一发售就引爆游戏圈的《空洞骑士:丝之歌》,让玩家们找到新的乐趣;陈鲁豫和窦文涛两位媒体人的世纪合体,也给网友们带来了3小时酣畅淋漓的播客盛宴......

9月的互联网,可谓是热闹非凡。

热梗文学再添一员,一碗丝瓜汤戳中了多少东亚家庭的创伤;一发售就引爆游戏圈的《空洞骑士:丝之歌》,让玩家们找到新的乐趣;陈鲁豫和窦文涛两位媒体人的世纪合体,也给网友们带来了3小时酣畅淋漓的播客盛宴......

我们在近期上新的视频播客中,筛选了一批有趣有料的节目。如果你的十一假期还没有安排,不妨收藏这些超长对谈,填满你的小长假。

两位“名嘴”的神仙友情

鲁豫和窦文涛面对面,让不少网友都感叹“有生之年!”

相识30年的职场发小,关系能好到什么程度?当文涛直言自己是一个好逸恶劳的懒人,天生就适合当“遗产继承人”,鲁豫幽默回道“要不我领养你?”

除了“商业互吹” ,他们也总是在默默“托住”对方。当鲁豫说到自己因为外界的评价,在采访前生怕还有功课没做到,文涛宽慰她——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愚蠢的回答。“我觉得我们要有更广阔的审美能力,生活里我们萍水相逢,人与人毫不认识,可我觉得这是最好的交流。”

这场对谈见证了一段深厚的友谊,也谈及30年的时代变迁。

两人越聊越深,从工作生活聊到人生的“来不及和意难平”,让人频频落泪。各种从没公开的“秘密”和思想碰撞,都在这场3小时的真诚慢谈里。

丝瓜汤,为啥让我们破防

“你肝火太旺了,喝点丝瓜汤吧!”UP主@累渠_ 的中式家庭小剧场,让“丝瓜汤”热梗火爆全网,也成了“调侃他人脾气大,建议降火”的代名词。

为啥一段几十秒的视频能引爆年轻人的情绪共鸣?@传播学刘阳 和丝瓜汤当事人@累渠_ 一起聊了聊,这碗汤是怎么熬成的。

累渠演绎的家庭小剧场,其实来自他和家人的艺术加工。

有一段时间,累渠一个人住,妈妈总要过来给他送饭吃。福建人口味偏清淡鲜味,但累渠却爱吃重口的,拒绝妈妈几次后还是说不通,他情绪也逐渐激动。“明明她在对我好,但又违背了我的意愿,让我不舒服。”

除了让人喝丝瓜汤的“丝瓜老奶”,视频里的“光头老祖”等家庭成员也总能让大家联想到生活中“设定好程序”的长辈。有多少人在这期视频播客看到了自己家庭的影子?

大热游戏《丝之歌》,夯还是拉

谁能想到一款独立游戏发售能让Steam、索尼、微软全“崩”?玩家还边骂翻译边熬夜死磕BOSS?

这波对《空洞骑士:丝之歌》的“又爱又恨”,正好在@核电波 这档视频播客聊透了。主持人Nadya、龙马邀请了嘉宾@逍遥散人 ,三位沉浸式体验过《丝之歌》的熬夜玩家,聚在一起专门拆解这款热门游戏。

从无预售却引爆多平台的发售奇观,到开局翻译让玩家“大脑宕机”;从影响玩家体验感的扎心痛点,到可以探索的游戏真香亮点......

整期节目没有硬吹硬黑,聊的全是玩家关心的干货,轻松幽默的聊天局里全是真情实感。既解了想入手玩家的选择焦虑,也让已入手玩家找到同款吐槽点。

林宥嘉金曲未公开的幕后故事

“林宥嘉也是出息了,能上HOPICO的节目了!”

看到出现在@HOPICO 节目中的林宥嘉,乐迷们纷纷双厨狂喜。在这里,林宥嘉与主持人周杨围绕“金曲回忆录”展开深度对话,从首张专辑《神秘嘉宾》的选歌互动开启回忆杀。

20岁录《残酷月光》时,他感到困惑。面对成熟悲伤的歌词,青涩的他不知道怎么“扮演大人”,却成就了经典。他还坦言说起自己的自卑与突破,因怕被讽“包装歌手”,录制《说谎》时特意模仿了陈绮贞的随性唱腔。

除此之外,《心酸》《想自由》《天真有邪》等经典歌曲的幕后故事也层层展开。从新人时期的懵懂到如今的成熟,每首金曲背后都是真实的成长印记。

破解中短剧的上头魔法

中短剧何以疯狂收割流量?是精准拿捏了我们的情绪,还是另有让人沉迷的终极密码?

这期中短剧特辑,@影评人毛尖 邀请了@演员郭晓婷 、导演@张之微 @毒舌电影编辑部 影评人苏丽珍。三位分别从“拍”“演”“看”的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对中短剧的看法。

毛尖老师向来以犀利著称,在视频中也抛出了许多网友关心的话题。比如,“霸总救美”“重生复仇”这类套路是因为观众真的爱看,还是这样拍更便利?过山车般的剧情反转,真的爽吗?

其中,影评人苏丽珍可以说是观众们的“嘴替”,让大家不停在弹幕打出“说得好”。40分钟的对谈,网友们看完还觉得不过瘾,直呼“再来亿期”。

高敏感人如何找到主体性

总是在心里怀疑“我是不是不够好”?你很可能是高敏感人。

在100场职业访谈的视频播客系列,UP主@姜Dora在此 邀请到音乐人@阿肆 , 探讨高敏感人群如何找到自我主体性并实现人生突破。

原来,阿肆曾是被霸凌到险些丧命的小孩,是把“紧绷”刻进了骨子里的高敏感者。在那段日子里,“不被喜欢”的阴影一直裹着她,甚至连说话都怕出错。

而这份曾让她痛苦的“敏感”,后来竟成为了她创作的利器。她用细腻的情绪写出《人民广场吃炸鸡》《热爱105℃的你》,把童年的不安、职场的纠结,都写成了戳中普通人的歌。

姜Dora对话36岁的她,拆解高敏感人如何慢慢接纳自己的“软”,找到“自我接纳”的节奏。

【声明:本号为宣传传媒领域融合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属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来源:融媒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