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战场:内塔尼亚胡联合国演讲同步强播加沙背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7 11:14 1

摘要:联合国大会现场出现罕见一幕。内塔尼亚胡登上讲台时,掌声与离席同时发生——支持者起立鼓掌,而众多外交官默默退场。这场精心安排的表态行动尚未结束,更不寻常的场景已在加沙边境上演。

当各国代表在联合国大厅用离席表达立场时,加沙边境的巴勒斯坦人正被迫通过以色列军方安装的扩音器,收听这场千里之外的演讲。

联合国大会现场出现罕见一幕。内塔尼亚胡登上讲台时,掌声与离席同时发生——支持者起立鼓掌,而众多外交官默默退场。这场精心安排的表态行动尚未结束,更不寻常的场景已在加沙边境上演。

以色列国防军证实,他们接到总理办公室直接指令,在加沙地带部署九套扩音系统,向巴勒斯坦人实时转播这场联合国演讲。军车装载的扬声器沿着隔离墙展开,将政治演说变成了强制收听的内容。

一、异常航线背后的政治困境

内塔尼亚胡此次赴联大的行程颇为曲折。专机没有按照以往六次赴美的常规航线,而是多绕行600公里,避开法国和西班牙领空,选择从地中海经西班牙以南的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

这一变化引发诸多猜测。尽管法国方面表示已批准过境许可,但以方仍然选择绕道。《以色列时报》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国际刑事法院发出的逮捕令有关。去年11月,该法院对内塔尼亚胡和时任国防部长加兰特发出逮捕令,指控包括“故意针对平民发动袭击”等罪行。

航线改变像一面镜子,照出以色列领导人当前在国际社会的处境。多个欧洲国家作为国际刑事法院缔约国,已明确表示一旦内塔尼亚胡进入其领土,将执行逮捕程序。这架绕道的专机,成为外交孤立的一个生动注脚。

二、联合国大厅内的对峙

演讲开始后,联合国大会厅内出现了更加微妙的场面。内塔尼亚胡在讲话中直接批评国际社会:“那些非但不谴责杀人犯、强奸犯和暴徒,反而要让他们在以色列心脏地带建国的人。”

他的语气强硬,没有丝毫妥协余地。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理府发表简短声明,明确表示“不会有巴勒斯坦国”,回应近期英国、法国等多个西方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趋势。

但演讲过程中,多个国家代表团陆续离场。这些外交官用沉默退场表达立场,而支持者试图用持续的掌声掩盖这一行动。这场发生在联合国舞台上的无声对峙,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成为外交界热议的话题。

三、加沙边境的声音武器

就在演讲进行的同时,加沙边境的以军士兵正在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安装扩音系统,向加沙地带转播总理讲话。以色列第12频道报道称,这一指令来自总理办公室,被军方内部描述为可能带来“作战风险”的行动。

士兵们需要离开相对安全的防御工事,在边境地区安装设备。《犹太纪事报》披露,军方动用了卡车装载的扬声器和专业放大设备,作为“心理战”的一部分。哈雷兹报则引述军方官员的话,将此举直接称为“心理 Warfare”。

这不是以色列首次在边境使用声音作为武器,但将联合国演讲作为内容尚属首次。这一做法在军方内部引发讨论,有军官质疑:让士兵暴露在风险中只为传播政治演讲,是否值得?

四、巴勒斯坦的回应与加沙现状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通过视频连线在联大发言,他的画面与内塔尼亚胡形成鲜明对比。阿巴斯谴责以色列正在进行“一场种族灭绝战争”,称这是“本世纪最骇人的篇章”。

他原本计划亲赴纽约,但因美国拒绝部分巴勒斯坦官员签证,最终只能远程发言。阿巴斯指出,加沙已有超过22万人死伤,80%以上建筑被毁,数十万人流离失所。

现实中的加沙依然硝烟弥漫。以军发布声明称,过去24小时空袭了170多处目标,并摧毁了加沙城一个哈马斯据点,缴获大量武器。军事行动与声音传播同步进行,构成奇特的战争图景。

五、双重困境下的政治算计

内塔尼亚胡为何如此重视这次演讲的传播?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了他面临的双重压力。

国内方面,内塔尼亚胡需要向民众展示强硬姿态。以媒报道显示,他此行大幅缩减随行团队规模,连记者名额也减少,通过减轻专机载重来补偿绕行增加的燃油消耗。这种精打细算,或许是为了回应国内对其外交开支的批评。

国际层面,直接向加沙民众喊话,可能是想绕过巴勒斯坦领导层和国际媒体,传递以色列的立场。但这种将军事资源用于政治宣传的做法,也暴露了其处境的复杂性。

一位在加沙边境驻守的以军士兵对媒体坦言,安装扩音器时他能清晰看到加沙境内的废墟。这种近距离的对比令人不安——一边是联合国大厅的政治演说,一边是战地的现实创伤。

当声音成为武器,演讲变成战场,和平似乎更加遥远。正如一位欧洲外交官所言:“当沟通需要靠军用喇叭来实现时,对话的本质已经变质。”

来源:映象老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