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6年2月15日,浙江义乌赤岸镇派出所大门外,台阶残留薄霜。保安老吴推开铁门,脚下多了一只竹编提篮:篮内婴儿裹着绛红肚兜,外穿黄色卡通外套,左袖口露出一截未剪的白棉线,像匆忙缝补后留下的记号。她睡得安稳,脸蛋被襁褓边沿压出一道浅浅红痕。篮底压着一张薄红纸,
01. 被遗弃
1996年2月15日,浙江义乌赤岸镇派出所大门外,台阶残留薄霜。保安老吴推开铁门,脚下多了一只竹编提篮:篮内婴儿裹着绛红肚兜,外穿黄色卡通外套,左袖口露出一截未剪的白棉线,像匆忙缝补后留下的记号。她睡得安稳,脸蛋被襁褓边沿压出一道浅浅红痕。篮底压着一张薄红纸,写着出生日期和名字,字迹被晨露洇出淡淡水圈。
亲生父母留下的纸条
老吴回忆,那天零下2℃,红纸被风吹得翘起一角,“像想说话又咽回去”。上午九点,派出所内勤把孩子送市医院体检;下午四点,体检表盖章,她正式转入义乌儿童福利院,档案号1996-0215。那件黄色外套连同白棉线一起被洗净、消毒、装袋,贴上同色标签——“倪春美,出生1996.2.14”,随后存入三楼储物柜,一呆就是七个月。
被遗弃时的衣物
02. 收养的准备
同一时刻,地球另一端,45岁的佩吉住在西海岸一栋百年木屋。十年前未婚夫因癌症离世后,她封死了再婚念头,却把“成为母亲”写进人生清单。
她向国内收养主管部门递交厚厚一摞资料:银行存款证明、房屋安全报告、育儿计划书;三名推荐人分别手写推荐信,每封超过八百词。
1996年6月,福利院把春美一张两寸彩色证件照装进特快专递,先飞上海,再转美国。佩吉在办公桌前撕开牛皮信封,泪水把蓝色墨水晕成云朵。她把照片夹进《战争与和平》当书签,“我的女儿,也是我的史诗。”
小春美的照片
9月18日,她抱着空婴儿睡袋降落在上海浦东,随后乘大巴直达义乌。在福利院会见室,院长把春美递到她怀里,指着封存袋说:“外套袖口的线头我们没剪,想着留给你。”佩吉低头看那根白棉线,忽然明白:所谓血缘,有时只是一根未断的线头。她轻声喊:“Hi, Chunmei, I’m your mom.” (嗨,春美,我是你的妈妈!)那一刻,比任何公证都有效。
领养交接仪式
03. 美国生活
回到美国,佩吉做的第一件事,是把黄色外套、红肚兜连同白棉线一起抽真空封存,再贴上标签——“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of our lives.”(我们余生的第一天)
她决定不对春美隐瞒身世,却也不想让她被“被抛弃”三个字压垮,于是把真空袋存进保险箱,钥匙挂在胸口,等孩子十八岁生日再交出。
她没有给春美另取英文名,幼儿园名册上就是“Chunmei Ni”(倪春美)。
春美和养母在美国
她每月带女儿去唐人街喝早茶,春节、中秋必穿旗袍;五岁起报中文培训班,自己跟着学番茄炒蛋,只为让锅铲声里有故乡味道。
穿旗袍过中国节日
一般孩子四五岁起会问“我从哪里来”,春美五岁时发现镜子里自己黑头发、黑眼睛与妈妈的金头发、蓝眼睛不一样。佩吉蹲下来,用食指顺着她眉型描:“颜色不同,弧度一样,都在说‘I love you’。” 再长大些,春美开始问:“为什么生父母要扔掉我?”佩吉始终一句:“他们把你放在最安全的地方,希望你活得更好。” 这句话,她在不同场合重复了上千次。
春美和养母
04. 回国寻根
2014年6月,春美18岁,高中毕业。佩吉用积攒十年的年假换了一张双人往返机票。飞机落地上海那刻,春美踩着廊桥咚咚作响:“Here I am, finally not a foreigner!”(我终于来了,我不再是外国人)。 她一路小跑,黑色长发在人群里翻涌,像逆流而上的鱼。
回国寻亲
义乌街头霓虹闪烁,她睁大眼睛辨认每一张中年女性的脸——“会是她吗?还是她?” 可真正的起点冷冷清清:赤岸派出所旧楼翻修,台阶被敲掉半截,只剩一块嵌着“1996”字样的水泥残片。春美把封存袋里的黄外套铺在残片上,袖口白棉线随风晃动。她心里默默地说:“我不埋怨你们,只想拥抱你们。”
05. 漫长的寻亲路
本科四年,春美主修数学+中国语言文学,她把报社、电视台、抖音、微博里出现的“疑似家庭”做成电子表格,每失败一次,她就用灰底标记,提醒自己终点必须是拥抱。
2017年7月,她再回义乌,DNA样本录入全国打拐库,电视台采访连续播放三天,却再没出现比任何的线索。
2018年12月,在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工作的春美收到“疑似匹配”消息,对方全家福里另一个女儿与她如同镜像。然而最终鉴定结果:不符。
06. 希望渺茫
志愿者“小龙女”从业20年,经手跨国寻亲几百例,成功不足1%。她坦言:“春美是我见过坚持最久的一个。”
寻亲视频截图
2023年,春美在微博上传了新的寻亲视频,视频上线当晚,评论区出现一条留言:“别找了,只要你幸福。”疑似亲生父母,留言账号却在几小时后注销。网友开始猜测:生父母或许早已分开,各自成家,这条评论是权衡后的“温柔拒绝”。
07. 来处与去处
如今,春美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昼夜节律实验室做研究,交谊舞和拉丁舞仍是她下班后的最大爱好——一周七小时,跳舞让她彻底放松。 封存袋里的白棉线从未离开保险箱;她说:“线头未断,希望就还在。”
寻亲视频截图
08. 写在最后
关注寻亲话题多年,但在整理这篇文稿之前,我也从没想过亲生父母放弃见面的原因,也可能是他俩如今并不在一起。
心里的幻想总是趋向于美好嘛,总觉得所有的父母都会心怀懊悔,等待孩子归来,但真实生活总是五味杂陈的。
心疼所有的“春美”,也许他们自以为的“回家”,却成了一把迟到十几年的钥匙,生生撬开两道早已换锁的门,门后的人得重新学会呼吸。
当然,我真心希望网友的猜测是不存在的,我希望所有回来寻亲的孩子,都和亲生父母双向奔赴,让曾经连在一起的心再次热烈相拥。
我更希望所有的父母都深思熟虑以后再孕育后代,让世间再无骨肉分离。
春美的寻亲路还在继续,有线索的朋友可以联系她提供帮助。
春美的寻亲信
来源:巫师火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