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看旋律。没有顺耳的音符,听众不会停下脚步。刀郎写的主线简单直白,却能让脑子里马上跟着哼。
《我的楼兰》忽然火了,人们争吵是谁的功劳。
我把曲子、唱功、歌词、环境揉在一起摆一摆。
先看旋律。没有顺耳的音符,听众不会停下脚步。刀郎写的主线简单直白,却能让脑子里马上跟着哼。
这条旋律往下拐三个音,上去挑一个高点,再收回来,像呼吸一样自然,所以第一次听就能留下印象。
旋律抓住人,歌才有机会活下去
轮到歌手。云朵的嗓音发亮,可真正让她完成作品的是排练时一遍遍的细抠气口和尾音。
刀郎站在控制台外不停示范,把每个字的长短拉出来比对。没有这种手把手,换一个人唱也得从头学。
演唱者能换,但排练方法难换
网上的翻唱版本说明这一点。艾米尔的女声柔软,野强强的男声粗粝,他们靠同样的节拍照样唱出味道。
歌词问题最容易引发争论。苏柳写的楼兰意象宽阔,可要说单靠文字就能爆红,那几千首优秀诗句早就霸榜。
真正的情况是,旋律完成了情绪铺垫,演唱把情绪推出去,词在这时候再补一刀,听众才会点头。
体制内作品常拿奖,颁奖礼上响一次,离开大厅就很难再听到。没有群众回环传唱,再多证书也冷冰冰。
坐在办公室看资料写词,和在集市上听人聊天写词,两种体验差距大。后者能把日常情感写进作品里。
苏柳遇上刀郎是一阵风,风过去后,还得靠下一首作品站稳脚跟。
一首歌的流程中,先出曲,再练唱,最后补词。哪一步断了,成品就胎死腹中。起点最考验功底。
刀郎把起点守住,又把练唱那关亲自盯住,《我的楼兰》才走进耳机里,不是靠运气。
拿《梁祝》做参照,世界各地的小提琴手都能拉出旋律,可听众照样感动,因为音符本身有感染力。
《二泉映月》更简单,只有曲,没有一句词,却一直有人播放。
所以说写词的人不能只盯着奖项,也不能把一次走红当成长久饭票。老百姓不买账时,再多头衔也挡不住冷清。
如果想让作品在街边摊或者卡车里自动响起,就要蹲到街边摊或者卡车旁,听听他们随口哼什么。这不是低姿态,是基本功。
现在短视频平台更新快,新人歌手一天就能抓到上百万播放。曲子要是平淡,他们换下一个一点不犹豫。
《我的楼兰》暂时站住脚,是一次成功的合作样本,但它也提醒人们,下一首歌更难。
你听《我的楼兰》时第一反应是旋律还是歌词?哪一部分打动你?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真实体验。
来源:老崔音乐天天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