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未来有钱没用颜值是第一要素,有钱真不如长得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7 10:55 1

摘要:但那时候还停留在“加分项”层面——长得好,直播有人看,带货有流量,但真要拼资源、拼实力,还得靠脑子、靠背景、靠钱。可现在不一样了,技术变了,社会结构也变了。AI、虚拟形象、元宇宙、数字人……这些词听着虚,但它们正在重塑“人”的价值。你想想,一个虚拟偶像能吸粉千

最近有个观点引发热议:

未来社会,俊男靓女会成为最稀缺资源,颜值才是第一要素,有钱都不好使。

这话不是哪个网红嘴瓢,而是一位资深投资人的公开断言。

一时间,评论区炸了,

有人拍手叫好,说“终于有人敢说真话”;

也有人嗤之以鼻,觉得“这不就是鼓吹外貌主义”?

先说说这个“颜值经济”的提法。

其实它不是新鲜词,早几年医美、直播、短视频火的时候,大家就意识到“脸”值钱了。

但那时候还停留在“加分项”层面——长得好,直播有人看,带货有流量,但真要拼资源、拼实力,还得靠脑子、靠背景、靠钱。可现在不一样了,技术变了,社会结构也变了。AI、虚拟形象、元宇宙、数字人……这些词听着虚,但它们正在重塑“人”的价值。你想想,一个虚拟偶像能吸粉千万,一场直播打赏破亿,靠的是什么?不是学历,不是资产,是形象、是气质、是那一秒抓住眼球的“感觉”。

在这种背景下,颜值不再只是“好看”,而是一种注意力资源,一种流量入口,一种资本变现的原始资本。你说它重要不重要?尤其是在未来人口结构老龄化、社交方式虚拟化、人际连接越来越依赖“第一印象”的社会里,一张有辨识度、有亲和力、有记忆点的脸,可能真的比一张银行卡更有“长期价值”。

再者,现代社会的“筛选机制”也在变。过去拼的是学历、家庭、工作单位,现在呢?社交平台上的第一张照片,可能就决定了你有没有机会开口说话。招聘、相亲、商务合作,很多事在见面前三秒就已经有了初步判断。这不是歧视,是效率。人脑天生就对视觉信息更敏感,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谁有时间慢慢了解你?你得先让人愿意点开你,才谈得上展示内在。

所以,说“颜值是第一要素”,不是说内在不重要,而是说——在竞争的起跑线上,颜值是那个帮你抢到起跑位的加速器。你内在再丰富,如果没人愿意走近你,那些丰富就只能自己消化。这就像一本封面粗糙的精装书,可能内容是传世之作,但大概率会被淹没在书海里。

但问题也来了:如果颜值真成了“第一要素”,那是不是意味着普通人就没机会了?是不是又要掀起一轮“容貌焦虑”?是不是会让社会变得更肤浅?

这就要说到另一个被忽略的点:颜值,其实不只是“天生丽质”。很多人一听“颜值经济”,就想到整容、医美、滤镜,但真正的颜值竞争力,是综合性的。它包括仪态、气质、表达、穿搭、情绪管理,甚至是你说话时的眼神和笑容。这些,都不是钱能直接买来的,而是长期自我管理、审美积累的结果。一个干净利落的穿搭,一个自信从容的谈吐,一个在镜头前不怯场的状态——这些“软颜值”,往往比单纯的“五官精致”更持久、更有力。

再说,社会从来就不是单一维度评价人的。即便在“颜值为王”的时代,真正能走得远的,依然是那些内外兼修的人。你看那些真正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哪个是光靠脸撑起来的?他们要么有内容,要么有思想,要么有持续输出的能力。颜值是敲门砖,但门敲开了,能不能站住脚,还得看里子。

至于“有钱没用”这句话,听着刺激,但得辩证看。钱当然有用,它能买资源、买时间、买选择权。但问题是,当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相似的财富水平时,钱的“区分度”就下降了。这时候,什么能让你脱颖而出?可能是你的独特性,你的个人魅力,你的“不可替代性”——而这些,往往和颜值背后的综合形象紧密相关。

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神化颜值。社会再怎么变,总得有人干实事,总得有人沉下心来做研发、搞教育、做医疗。这些岗位不会因为“长得好看”就自动高效。真正的社会运转,靠的还是专业能力与责任担当。颜值可以帮你获得机会,但能不能守住机会、放大机会,靠的还是实力。

所以,这个“颜值第一”的论断,更像是一种趋势预警,而不是终极真理。它提醒我们: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个人形象已经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酒香不怕巷子深”了。你得学会展示自己,包装自己,但前提是——你得有东西可展示。

而另一边,这位投资人提到的“老年养生与生命延缓”,其实和“颜值经济”是同一逻辑的两面。一面是年轻人在拼“出场价值”,一面是老年人在拼“续航能力”。一个关注“怎么被看见”,一个关注“能活多久”。两者看似不搭,实则都指向同一个本质:在不确定的时代,人们对“自我掌控感”的渴望越来越强

年轻人想通过颜值掌握社交主动权,老年人想通过养生掌握生命主动权。这背后,是人们对“失控”的恐惧——怕被时代落下,怕被社会遗忘,怕自己不再有价值。所以,无论是医美还是抗衰老,本质上都是现代人对抗焦虑的工具。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的个人两点看法:

第一,别把“颜值第一”当宿命,而要当提醒。 它不是说你必须去整容、必须天天自拍,而是提醒你:在这个时代,个人形象是一种资产,值得认真经营。你可以不追求完美,但至少要做到干净、得体、有精神气。你可以不靠脸吃饭,但别让自己因为形象问题错失机会。形象管理,和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一样,是成年人的基本修养。

第二,真正的稀缺,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 未来社会最稀缺的,可能不是“俊男靓女”,而是清醒的人——那些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被潮流裹挟、能在颜值与内涵之间找到平衡的人。他们不否认外貌的价值,但也不被其绑架;他们重视形象,但更重视内核的扎实。这样的人,无论时代怎么变,都能稳住自己。

社会再怎么变,人终究是要活出“人的样子”。颜值可以是加分项,但不能成为唯一的标尺。我们既要学会在现实中灵活应对,也要守住内心的尺度。毕竟,真正让人长久被记住的,从来不是一张脸,而是一个人散发出来的光——那光,来自见识,来自善良,来自历经沧桑仍不熄灭的热忱。

所以,别慌。长得好是优势,活得好才是本事。未来再卷,也卷不走一个清醒又努力的人。

来源:洪生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