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创新药指数又跌了,苏州的王阿姨盯着手机银行APP直叹气。去年她听小区里的理财达人说创新药是长坡厚雪,把存了三年的养老钱取出来,在指数高点买了只主动型基金,现在浮亏快25%,晚上都睡不好,总琢磨要不要割肉止损。
上周创新药指数又跌了,苏州的王阿姨盯着手机银行APP直叹气。去年她听小区里的理财达人说创新药是长坡厚雪,把存了三年的养老钱取出来,在指数高点买了只主动型基金,现在浮亏快25%,晚上都睡不好,总琢磨要不要割肉止损。
可同一时间,上海某公募基金的投研团队却在忙着加仓——他们花了半个月梳理20多家创新药企的管线,最后敲定加仓5亿元,重点买了ADC和双抗领域的龙头股。一边是散户慌着出逃,一边是机构悄悄进场,创新药这波回调到底是该躲的坑,还是该抓的机会?
今天不绕专业术语,用大白话把这事讲透。不仅要告诉你回调的真相,更要给3个普通人能看懂的信号,再教你怎么布局才稳,让你看完心里有底,不用跟着市场情绪瞎慌。
先搞懂:创新药为啥跌?不是不行了,是在“中场休息”
很多人看到创新药跌就慌,觉得这赛道不行了,其实这次回调不是价值没了,而是有几个短期因素叠加,加上行业本身在走周期,才出现了波动。
先说大家最担心的医保谈判。2024年医保谈判里,有款国产PD-1药物为了进医保,价格压到了全球最低,虽然进医保后销量翻了一倍,但净利润反而跌了30%。这消息一出来,市场就慌了,觉得创新药赚不到钱,不少散户跟着卖,直接带跌了板块。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另一款乙肝新药进医保后,处方量涨了300%,虽然单盒利润低了,总营收却翻了番——医保谈判不是光砍价,更像是用低价换销量,长期看是帮药企打开市场。
还有研发失败的影响。去年有家明星药企,花了5年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到了III期临床却没达到预期,股价一天就跌了40%。这一下把市场对研发风险的担忧全勾出来了,连带着整个板块都被拖累。但创新药本身就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赛道,研发失败是常有的事,不能因为一个项目黄了,就否定整个行业的价值。
其实核心原因是行业在走周期。创新药不是一直涨,它有个5到8年的研发商业化周期:先砸钱做研发,这时候没利润但管线值钱;然后新药获批上市,营收开始涨但利润薄;最后多款新药一起卖,才能真正赚到钱。现在整个板块就处在“从商业化初期往盈利期过渡”的阶段,回调就像中场休息,不是比赛结束了,而是在为后面的上涨蓄力。
别慌!3个信号证明,现在是布局好时机
怕回调的本质是怕买在高位、买错方向,其实只要盯着3个信号,就能判断现在是不是好时机,比听消息靠谱多了。
信号1:估值跌到“安全区”,比美股还便宜
买股票看估值就像买东西看价格,太贵了容易亏,便宜了才划算。现在创新药指数的市盈率是35倍,处于历史30%的分位——意思是现在的价格,比过去70%的时间都便宜。2021年最高点的时候,市盈率飙到80倍,那时候买的人大多被套;2022年最低点25倍,后来反弹了50%。
再跟国外比,美股创新药板块的市盈率是40倍,咱们A股不仅估值更低,而且国内药企的管线数量、新药获批速度都不输国际巨头。比如恒瑞医药,现在有12个新药在III期临床,百济神州的肺癌双抗药物,在全球临床试验里效果比进口药还好,这样的估值性价比很高。
信号2:聪明资金在悄悄加仓,不是散户在接盘
判断市场方向,看“聪明资金”的动作最准。2024年三季度,北向资金往创新药板块投了超100亿元,重点买了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这些龙头;社保基金也没闲着,通过定增买了一家ADC药物企业,持仓比例从5%提到了10%。
这些资金跟散户不一样,他们不会跟着情绪瞎买,而是花几个月研究企业的管线、销量数据,觉得划算才会进场。现在机构在加仓,说明他们看好后面的机会,普通人不用慌着卖,反而可以跟着看看方向。
信号3:管线里藏着“潜在爆款”,未来2年有盼头
创新药的核心价值在管线——手里有多少能卖钱的新药,决定了企业未来能赚多少钱。我梳理了板块前10大药企的管线,发现不少“潜在爆款”,未来2到3年都会陆续上市。
比如恒瑞医药的糖尿病新药,针对的是国内1.4亿糖尿病患者,市场潜力有80亿元;百济神州的肺癌双抗药物,比传统单靶点药效果好30%,预计年销售额能破100亿元;信达生物的胃癌ADC药物,在临床试验里有效率超50%,上市后大概率能成为重磅产品。这些新药就像“储备粮”,等它们陆续上市,企业营收和利润都会涨,板块自然会跟着受益。
实操指南:3种人怎么买?不用全仓,稳赚不慌
不同人能承受的风险不一样,买创新药的方法也得不一样,别听人说“全仓干”就跟风,按自己的情况来才稳。
新手小白:定投ETF,不用择时也能赚
要是刚接触创新药,怕踩雷又没时间研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定投创新药ETF,比如代码512120的那只,里面装的都是恒瑞、百济这些龙头企业,不用自己选个股,分散风险。
定投不用纠结什么时候买,每个月发工资第二天投就行,金额控制在月收入的10%以内——比如月入8000,每个月投800块,就算短期跌了,也不会影响生活。止盈点也别贪,要么等指数市盈率涨到45倍,要么等自己持仓赚了20%就卖。2023年有人这么做,创新药指数反弹50%的时候及时止盈,比乱买个股赚得多还稳。
有点经验:分批建仓,左侧右侧结合
要是懂点投资,想赚更多,可以试试分批建仓,左边跌的时候买,右边涨的时候加,既不踏空也不套牢。
左侧布局看估值,当创新药指数市盈率跌到35倍以下,就可以开始买,每次买总仓位的20%,比如准备投10万,第一次买2万,再跌5%就再买2万,慢慢把仓位加上去。右侧确认看两个信号:一是指数放量突破年线,说明上涨趋势稳了;二是龙头药企集中出新药获批的消息,这时候再加仓20%,剩下的40%留着备用,别一次性满仓。
老玩家:选“管线+商业化”双优的个股
要是有时间研究个股,想抓黑马,就盯着“管线强、能卖钱”的企业。选的时候看两个硬指标:一是研发投入占比超15%,而且有至少5个新药在III期临床——研发投入高说明管线储备足,III期临床的新药离上市最近,风险小;二是已经有1到2款新药能稳定赚钱,销售团队能覆盖全国主要医院——比如某家药企,研发投入占比20%,有3款ADC药物在III期,同时一款PD-1药物年销售额超30亿,这样的企业既有短期收益,又有长期潜力,回调的时候就是布局机会。
最后说句实在话
创新药这波回调,慌的是没搞懂逻辑的人,稳的是看清趋势的人。它不是短期炒作的题材,而是靠老龄化刚需、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的长赛道,回调不是坑,而是给普通人低价进场的机会。
不用羡慕机构能加仓,也不用慌自己套了几个点,只要盯着估值、资金、管线这3个信号,选对适合自己的方法,慢慢布局,不用全仓也能在这个赛道里赚到钱。
我是月竹挽风,每天都会分享实用的投资和社保知识,帮大家在理财路上少走弯路。今天这些都是掰开揉碎的干货,希望能帮到慌着的你,咱们明天见。
政策依据
1. 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结果公布,通过谈判新增61个药品,创新药通过“以价换量”实现市场快速渗透,政策持续支持创新药商业化。
2.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创新药纳入重点支持领域。
3.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持续推进,对创新药研发给予资金支持,同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维持175%,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案例说明
文中苏州王阿姨、上海某公募基金投研团队的相关情节为AI创作虚拟案例;涉及医保谈判药品销量数据、创新药企业管线信息、指数估值数据等内容均来自公开信息。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