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三点,又一次被偏头痛折磨醒,你盯着手机搜索 “头痛是不是脑瘤前兆”;面试前心跳快到窒息,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吃点东西就胃胀胃痛,胃镜报告却显示一切正常……
凌晨三点,又一次被偏头痛折磨醒,你盯着手机搜索 “头痛是不是脑瘤前兆”;面试前心跳快到窒息,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吃点东西就胃胀胃痛,胃镜报告却显示一切正常……
这些症状,可能不是身体出了问题,而是心理在向你求救!
英国医学作家阿拉斯泰尔・桑豪斯在《那不只是身体的病》中敲响警钟:
80% 的慢性疼痛,都是情绪写在身体上的日记。
桑豪斯在书中犀利指出:过度依赖医疗检查的时代,正在批量生产 “病人”。
有研究数据显示,30% 的 CT 检查完全没必要,而重复检查导致的辐射暴露,反而增加了患癌风险。
就像那个被反复诊断为 “颈椎病” 的白领,最后发现只是长期焦虑引发的肩颈肌肉僵硬 ——当我们执着于寻找 “病灶”,却往往忽略了真正的病因在别处。
免疫系统崩溃:长期焦虑让皮质醇飙升,白细胞战斗力下降,感冒发烧成了家常便饭。皮肤的无声抗议:压力痘、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这些反复发作的皮肤问题,本质都是情绪在 “破体而出”。“情绪性暴食” 陷阱:越焦虑越想吃,越吃越内疚,恶性循环背后,是大脑用食物填补安全感缺口的本能反应。真相直击:“焦虑就像黑暗中的火柴,一次点燃是警示,反复摩擦就是自焚。”桑豪斯的临床观察颠覆认知:那些停止执着于 “治好病” 的患者,反而更快恢复健康。
就像失眠者不再强迫自己 “必须睡着”,偏头痛患者不再把疼痛当敌人,当我们放下对抗,身体反而找回自愈的本能。
真相暴击:“你以为是疾病困住了你,其实是你用疾病困住了自己。”
人不是由复杂零件构成、只遵循生理规律运转的机器。
人类的心理对身体的影响远超想象,它塑造了我们对症状的理解和反应,决定了我们接受怎样的治疗,甚至影响着治疗效果。
我们要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当身体发出警报,别急着用药物压制,先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生活,看看是不是心理压力在作祟。
书中提到,压力和焦虑,是现代人亚健康的重要诱因,像是一种“时代病”。
它们如同隐匿在暗处的幽灵,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身体。
高血压、冠心病、甲亢、胃溃疡、糖尿病、失眠、便秘…… 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疾病,竟都与焦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心理学家荣格早在一百年前就提醒过我们:90% 的生理疾病与焦虑有关。
在高压的现代社会,我们焦虑的事情特别多。
工作晋升,孩子教育,社会的竞争,人际关系等,每当我们焦虑一次,它就会在我们的身体上留下痕迹。
适度焦虑问题不大,但长期焦虑,大事小事都焦虑,人就会生病。
所以,学会释放压力,减少焦虑,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
桑豪斯医生在书中指出,人们会患上心理疾病,很大程度是由于生活缺乏意义,而不是脑中缺乏血清素。
当我们把目光从物质追求、外界评价中收回,去探寻内心真正热爱的事物,为生活赋予独特的意义,心理的困扰或许会不治而愈。
停止内心的自我批判,相信自己足够好,去拥抱有意义的生活,因为我们的人生,本就值得用心去过,让身体与心理都能在健康的轨道上和谐前行。
当我们真正领悟到这一点,那些困扰已久的病痛,正悄然远去。
这才是身心平衡的智慧。
毕竟,真正的健康,始于听懂身体的隐喻,读懂情绪的密码。
---------鱼白原创
来源:鱼白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