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倒转 往昔扑面而来丨“见证者说”系列报道采访手记(九)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6 16:40 2

摘要:岁月悠悠,记忆永恒。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中国航天报社推出的“见证者说”系列报道,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之门。记者深入探寻,与亲历者倾心交流,让那些被岁月掩埋的航天故事走进读者心中。

岁月悠悠,记忆永恒。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中国航天报社推出的“见证者说”系列报道,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之门。记者深入探寻,与亲历者倾心交流,让那些被岁月掩埋的航天故事走进读者心中。

从攻克技术难关研制防空利器,到助力导弹、火箭冲破云霄,老一辈航天人在困苦中坚守,于挫折中奋起。他们的讲述,串起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此刻,让我们跟随记者的笔触,一同感受那段热血沸腾的时光,汲取前行的力量。

岁序更替,今年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5周年。我有幸采访了发射任务的亲历者。与他们的交谈间,时空仿若倒转,往昔峥嵘岁月扑面而来。

我们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时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师胡其正。自毕业起,他便毅然加入“581”组,全身心投入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工作中。那时的他风华正茂,满怀着对航天事业的无限热忱与憧憬,一头扎进了这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领域。他眼神里闪烁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讲述着研制过程中的故事。从技术难题的攻克到物资短缺时的艰难应对,每一个故事都仿佛是一部生动的奋斗史诗。

采访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组成员胡其正。

那时的科研条件极为简陋,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充足的资料,科研人员只能靠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前行。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支撑着他们在无数个日夜中坚守岗位,为“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紧接着,我们采访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人员彭成荣。作为“航天十八勇士”之一,彭成荣回忆起那段岁月,语气中充满了自豪与感慨。他讲述了在特殊时期,团队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与挑战。为了确保卫星能够顺利发射,科研人员常常废寝忘食,甚至冒着危险进行各项试验。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他们想尽办法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航天十八勇士”这个称号,不仅是对他们勇气的赞誉,更是对他们为航天事业无私奉献精神的肯定。

采访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人员彭成荣。

老同志们的记忆宛如泛黄的老照片,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缓缓铺展在我们眼前。采访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精神的赓续。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老一辈航天人以智慧和汗水铸就不可能的奇迹,他们恰似夜空中的繁星,以自身光芒为后来者照亮前行之路。

“见证者说”报道团队与专家合影。

此次采访,我们仿若置身浩瀚星空之下,聆听历史的回响。我们深知“东方红一号”不只是一颗卫星,更是一颗精神的火种,在全体中国人的心田播撒、生根、发芽、盛放。

胡其正感言。

彭成荣感言。

见证者说丨我们唱着“东方红” 开启航天新纪元

文/记者 刘畅

图/“见证者说”报道团队提供

编辑/戴敬宜 张铭涵

审核/贺喜梅

监制/索阿娣

来源:中国航天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