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Browning Automatic Rifle(勃朗宁自动步枪),由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于1917年设计,最初是压制敌方进攻的武器。 用作步兵自动步枪过重,而用作轻机枪又火力不足,射速较低、弹匣容量小(20 发),频繁换弹匣影响持续压制;枪管
勃朗宁 1918A2 型自动步枪,由英国 “皇家打字机公司” 生产
Browning Automatic Rifle(勃朗宁自动步枪),由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于1917年设计,最初是压制敌方进攻的武器。 用作步兵自动步枪过重,而用作轻机枪又火力不足,射速较低、弹匣容量小(20 发),频繁换弹匣影响持续压制;枪管容易过热,即使短点射击也难以避免。这完全是因为它使用的是美国“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所用的威力过大的步枪子弹。
美国士兵学习用勃朗宁自动步枪进行射击!照片来自美国国会档案
早期勃朗宁自动步枪设计注重弹药经济性,弹匣仅 20 发容量;枪机待击手柄被巧妙地封装于两块金属板之间,如此设计能够有效抵御污垢侵入。并且,在射击过程中,该手柄保持稳定,不会发生位移,极大地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
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士兵手中的M1918A2 勃朗宁步枪
英国"皇家打字机公司"生产的勃朗宁BAR 1918A2型步枪,配备全套配件的轻机枪版本
,枪机拉柄被精心“封装”在两块金属板之间,防止污物进入步枪机械结构。
1936年,一名联邦调查局特工手持“柯尔特监视者”R80。
勃朗宁首次实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军士兵需在移动中射击,采用 “一步一射” 战术压制战壕内敌人。 它有了一个经缩短枪管、加装槽式消焰器的版本,在美国警察中服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被用作轻机枪。 此外,它还成功地在朝鲜战争中作战,在东南亚国家的军队中服役,直到上世纪70年代。 勃朗宁自动长时间使用的原因是它的可靠性、强度和高杀伤力。虽然它是一种武器很重,但威力很强大。
…智利军队装备带有小型手握枪把的版本…
智利步枪的枪管护木与枪管
带脚架的勃朗宁M1918A2自动步枪。《军队遗产博物馆》藏品
瑞典人研发了自家型号Kg/m21,性能接近"勃朗宁"M1919。此展品现藏于斯德哥尔摩陆军博物馆。
瑞典以勃朗宁为基础研发出 Kg/m1937 型号步枪,性能接近 M1919;
联邦调查局特工使用 “柯尔特监视器” R80的勃朗宁
美国存在自动步枪粉丝市场,尤其对 1938 年美军列装的 M18A2 型号需求显著,该公司(1981 年由罗伯特・E・兰迪创立)遂启动改造项目,赋予其 “第二次生命”。
两款现代型号及特点
HCAR步枪
新款勃朗宁采用时尚战术涂装。公司OOW拍摄
型号核心定位关键参数与设计改造亮点BAR M18A3-SLR复刻经典,面向武器爱好者保留原型重量(8.8kg)、枪管长度(609mm)、总长度(1215mm)、.30-06 斯普林菲尔德弹药、1371 米有效射程及 20 发弹匣;
因法规限制改为半自动采用数控加工零件,严格控制生产与组装流程,使用高品质钢材。
HSAR步枪。
经典设计HCAR(Heavy Counter Assault Rifle,重型反突击步枪)轻量化现代战术版,基于仓库缺陷零件改造枪管长度 406mm/508mm、总长度 972mm/1078mm、重量 5.33kg/5.67kg(较原型减重约 3.13kg)、30发弹匣、1200米有效射程、4000米最大射程。
零件再利用:铣削仓库中带表面缺陷的枪管盒,消除缺陷并减重。缩短枪管,移除散热肋并钻 “凹坑”(减重同时释放金属应力),加装专用枪口制退器(但会增大射击噪音)。
左侧待击手柄改为折叠式,枪机增加解锁延迟释放杆,保险杆换新设计(更易操作),枪管盒后部加后坐缓冲器;
配备可调节塑料枪托、护木、USM 框架,加装皮卡汀尼导轨(枪管盒 1 条、护木 4 条),可适配多种现代战术配件;弹匣释放按钮与相似AK。
射手手持的HCAR看起来非常硬核
部分读者认为 20 发弹匣在实战中换弹频繁,30 发弹匣更合适;也有观点指出,早期 20发弹匣设计符合当时 “前排进攻士兵存活时间短,无需大容量弹匣” 的战术认知。有读者认为自动步枪 本质是 “定位模糊的武器”,现代改造更多是商业行为,无实际战术意义;也有读者提出,其大威力弹药在现代高等级单兵护甲普及背景下,适合作为突击武器使用。部分读者关注武器应用场景 认为可用于自卫、低烈度冲突中打击无装甲目标,也有读者调侃美国民用武器市场 “只要宣传到位,总有买家”。
有读者担忧美国民用武器市场泛滥可能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来源:人生箴言与绘画6M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