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做视频版“昊说F1”的最大心得。原本设定长度不超过12分钟,结果成片的长度超过20分钟——这还是裁剪了两段之后的结果。然后,年少XX(请自行补充)的冯少就经历了一次“痛苦”的剪辑过程,对于不看F1的朋友来说,识别当中的各种数据和车手的名字,本身
“憋得”越久,“反扑”越大。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做视频版“昊说F1”的最大心得。原本设定长度不超过12分钟,结果成片的长度超过20分钟——这还是裁剪了两段之后的结果。然后,年少XX(请自行补充)的冯少就经历了一次“痛苦”的剪辑过程,对于不看F1的朋友来说,识别当中的各种数据和车手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件“重头学习”的过程。
19年的F1“观赛”生涯让我如今对F1的关注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反应,从周五的练习赛、周六的排位赛到周日的正赛,如果没有坐在屏幕前,一边看比赛一边拿记事本做记录,似乎总是会感觉缺了点什么。
从维斯塔潘仅仅18岁又227天的“战绩”成为F1新的并且可能是永远无法被打破的最年轻的分站冠军,再到滔滔不绝讲述他和父亲的“八卦”故事,再到历史上经典的加泰罗尼亚赛道的战役,一切都是“压抑”一段时间之后的自然释放。当然,要把这个节目做好、要把我的节奏调整到能说好F1,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当2016年的F1已经进行到第5站的时候,当我们这个星期正好还有那么“一丢丢”时间空余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了,而且决定,尝试一下突破自己,来一次视频的版本:既然热爱,何尝不来更进一步?
或许跟现在《五号频道》试驾的各种车型,都没有太多的关系,但F1作为整个汽车科技与汽车竞技的最终极产物,依然于我而言在精神和价值观层面有巨大的影响,本来F1就是一个伴随我成长的事务,没有任何理由让它再停滞下去了。
只可惜,现实的环境对F1总不是那么友好,现在国内只有乐视网一家做F1的独家转播,好在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做,反响也非常好。其它的像上海五星体育、广东卫视之类的地方台,对全国观众来说影响力非常有限,经常活跃在各种平台和论坛上真正资深的F1车迷恐怕也只有几千人“露面”比较多而已。缺少了CCTV5的“中央级”支持后,F1在中国的元气大伤,好在也在逐步恢复了。
关注的人多不多,是一回事儿,坚持做一件事,又是一回事儿。
来源:五号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