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明癌症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身边患癌的人怎么反而变多了?”这是许多人心中的疑惑。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给出了答案:到2050年全球癌症诊断数将达3500万例,较2022年的2000万例激增77%。在这一趋势中,人口老龄化成为核心推手——数据显示,人口平均年龄每增
“明明癌症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身边患癌的人怎么反而变多了?”这是许多人心中的疑惑。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给出了答案:到2050年全球癌症诊断数将达3500万例,较2022年的2000万例激增77%。在这一趋势中,人口老龄化成为核心推手——数据显示,人口平均年龄每增长一岁,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上升每10万人11.44%,65岁以上人群更是肿瘤发病高峰。患者基数的持续扩大,正推动抗癌药市场进入“黄金增长期”,也为相关上市公司打开了长期成长空间。
患者激增的底层逻辑:老龄化与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
癌症患者数量的增长,本质是老龄化浪潮与医学进步的“叠加效应”。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25年癌症新发病例预计突破520万,其中肺癌、肝癌等高发癌种的患者群体中,老年人群占比超过60%。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免疫监视能力减弱,使得肿瘤细胞更易增殖,这一不可逆趋势直接奠定了患者增长的基础。
另一方面,医学检测技术的进步让更多早期癌症被发现,客观上推高了统计发病率。低剂量CT、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手段的普及,使得肺癌、结直肠癌等癌种的早期诊断率提升40%以上,而此前许多患者可能直至晚期才被确诊甚至未被发现。同时,生活方式改变与环境污染带来的叠加影响不容忽视,高脂肪饮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让肺癌、胃癌等癌种的发病呈现年轻化与老龄化并存的特征。
患者增长背后是治疗需求的质与量双重升级。过去“一刀切”的化疗已无法满足需求,副作用更小、疗效更精准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成为主流,这直接推动了抗癌药市场的结构性扩容。
市场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千亿赛道的确定性机遇
患者基数的扩张与治疗升级,共同造就了抗癌药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癌症治疗市场规模已超过2143.2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5712.4亿美元,十年间复合年增长率达10.3%,规模扩张2.6倍。其中,亚太地区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区域,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核心代表,凭借庞大的患者基数与政策支持,正成为全球抗癌药市场的“增长引擎”。
细分赛道的增长潜力更为突出。在治疗类型上,靶向治疗因特异性强、副作用少的优势,预计到2035年将占据57.3%的市场份额,单克隆抗体、小分子抑制剂等细分领域将持续高增长。在癌种领域,肺癌作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2022年诊断数达250万例,预计2035年新发肺癌病例将增加65.3%至210万例,相关治疗药物需求将持续旺盛。
政策端的支持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确定性。我国已有221种抗癌药物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33种国家谈判抗癌药物的可及性逐年提升,医保支付为创新药提供了广阔的销售渠道,也为企业研发注入了信心。
上市公司的三大核心机遇赛道
抗癌药市场的黄金增长期,将优先惠及具备研发实力、产品梯队完善且贴合临床需求的上市公司,具体可关注三大赛道:
1. 靶向治疗领域:精准医疗的“主力军”
靶向治疗已成为癌症治疗的主流方向,尤其是针对肺癌、乳腺癌等高发癌种的靶向药物,具备明确的市场需求。以EGFR抑制剂为例,艾力斯的甲磺酸伏美替尼片纳入医保后销售规模快速扩大,其术后辅助治疗、脑转移患者治疗等适应症拓展,有望将潜在患者人群扩大2-3倍。在小分子靶向药领域,恒瑞医药作为综合性创新药龙头,研发投入常年领先,其多款靶向药物已实现商业化并加速国际化布局。而在抗体偶联药物(ADC)这一靶向治疗新增长点上,荣昌生物表现突出,其维迪西妥单抗以26亿美元全球授权创国内单药授权纪录,成为国产ADC药物领军者。
这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持续的适应症拓展与技术迭代,能够紧跟临床需求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延伸。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两类企业:一是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药企业,其产品在性价比上具备本土优势;二是在单克隆抗体、ADC等生物制剂领域布局深厚的企业,这类药物正成为靶向治疗的新增长点。
2. 免疫治疗领域:潜力巨大的“新蓝海”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癌症,在黑色素瘤、肺癌等领域展现出长期疗效优势,是目前研发最活跃的赛道之一。PD-1/PD-L1抑制剂是该领域的核心产品,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作为全球唯一取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联合化疗及二线单药治疗全人群获益的PD-1/L1抗体药物,已获批多个适应症并纳入医保,还成功闯关FDA,商业化进程加速。恒瑞医药的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也已上市,且公司以7.7亿美元将其海外权益出售给Incyte公司联合开发,国际化布局稳步推进。
随着临床研究向实体瘤、联合治疗等方向推进,免疫治疗市场有望复制靶向治疗的增长路径。关注已实现产品商业化、且在研管线丰富的企业,尤其是在细胞治疗、双特异性抗体等细分领域具备技术壁垒的公司。
3. 产业链配套领域:创新背后的“隐形支柱”
抗癌药的研发与生产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支撑,CDMO(医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等领域企业同样受益于行业增长。药明康德作为全球CRDMO龙头,构建了从靶点发现到商业化生产的全链条服务模式,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15.8%,服务超5000家客户,包括90家全球TOP10药企,深度绑定全球创新药研发需求。博腾股份则是CDMO领域的代表企业,为医药客户提供定制化合成服务,在创新药生产环节占据重要地位。
这类企业无需承担终端研发失败的直接风险,却能充分享受抗癌药研发管线扩张带来的订单红利,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随着全球创新药研发向中国转移,具备规模效应与技术优势的产业链龙头将持续受益。
结语:把握长期逻辑,聚焦核心价值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癌症患者增长,不是短期脉冲式需求,而是贯穿未来十年的确定性趋势。抗癌药市场从2143亿美元到5712亿美元的规模跨越,背后是无数患者对“更好疗效、更少副作用”的迫切追求,也是创新药企业的成长机遇。
对于投资者而言,抗癌药赛道虽前景广阔,但也需警惕研发失败、医保谈判降价等风险。真正的机会在于那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研发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如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等在创新药领域持续突破的龙头,以及药明康德等产业链配套龙头。随着我国制药业的进步与个性化医疗的推进,本土抗癌药及产业链企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把握这一趋势的投资者,也将分享赛道成长的长期红利。
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信息,文中涉及股票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需根据股票走势和估值,谨慎投资,不建议在股价过高脱离公允估值时购买。
来源: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