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猎人夜宿深山,意外砸死怀孕母蛇,母蛇托梦:多谢恩公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08:17 1

摘要:唐朝贞观年间,终南山脚下有个叫李家村的小村落,村里有个年轻猎人名叫李大山。这李大山二十五六年纪,长得虎背熊腰,性格憨厚耿直,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后生。他自幼父母双亡,靠吃百家饭长大,练就了一身打猎的好本事。

唐朝贞观年间,终南山脚下有个叫李家村的小村落,村里有个年轻猎人名叫李大山。这李大山二十五六年纪,长得虎背熊腰,性格憨厚耿直,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后生。他自幼父母双亡,靠吃百家饭长大,练就了一身打猎的好本事。

这年秋天,终南山上的野物格外肥美,李大山决定上山多打些猎物,备足过冬的粮食,也好换些银钱修缮漏风的茅屋。

临行前,村里最年长的李老汉叮嘱他:“大山啊,近来山上不太平,听说有妖物作祟,你千万小心,莫要贪猎晚归。”

李大山笑着应下,背上弓箭和干粮便进了山。

头两日收获颇丰,打到两只山鸡和一头野猪。第三日傍晚,天色突变,乌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雨将至。李大山正在半山腰,赶回山脚的茅屋已来不及,想起山顶有个猎户们常用的山洞可避雨,便急忙向山顶赶去。

刚到山顶,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砸了下来。李大山冲进山洞,发现这洞比记忆中宽敞许多,似乎有动物新近挖掘过的痕迹。他顾不上多想,捡来些干柴生起火堆,取出干粮充饥。

夜幕降临,洞外雷声隆隆,暴雨如注。李大山正准备歇息,忽然听到洞深处传来细微的嘶嘶声。他警觉地抓起猎刀,朝声音来源望去,隐约看见一团黑影在蠕动。

“莫非是熊瞎子?”李大山心里一紧,握紧猎刀,缓缓向洞内探去。

借着洞口透进的微弱火光,他看清那竟是一条碗口粗的青色大蛇,盘成一团,腹部鼓胀,似是怀有身孕。那青蛇看上去十分虚弱,见有人来也只是微微抬头,便又无力地垂下。

李大山自幼听老人言,怀胎的动物杀不得,会招来厄运。他见青蛇并无攻击之意,便退回火堆旁,撕下一块兔肉扔给青蛇:“看你也是避雨的,互不打扰便是。”

青蛇似乎通人性,慢慢爬向兔肉,吞食后又退回原处。

夜深时分,雷雨越发猛烈。突然,一声巨响,山洞顶部一块巨石被雷震松,直向青蛇所在位置砸去。李大山眼疾手快,抄起手边一根粗木棍冲上前去,想将那巨石挡开。

谁知脚下湿滑,他一个踉跄,木棍脱手飞出,不偏不倚正砸在青蛇头部。青蛇当场毙命,而那巨石也轰然落地,离青蛇尸体仅半尺之遥。

李大山呆立当场,心中五味杂陈。他本意是想救蛇,却失手将其打死,这岂不是造了孽?望着死去的孕蛇,他愧疚难当,对着蛇尸躬身三拜:“蛇仙莫怪,李某实非有意,明日定当好生安葬。”

他将蛇尸移至洞内干燥处,用随身携带的布巾盖上,打算天亮后找个好地方埋葬。

疲惫不堪的李大山很快沉沉睡去。梦中,他见一青衣美妇向他施礼,面容祥和:“恩公不必自责,你那一棍实乃助我解脱苦海。”

李大山诧异:“你是?”

美妇道:“我便是那青蛇,本是山中修炼三百年的蛇仙,因误食毒果,体内灵气紊乱,怀的蛇胎异常,注定难产而亡。今夜天雷劫至,我本在劫难逃,幸得恩公一棍,免去我雷击之苦,留得全尸。”

李大山仍感愧疚:“可终究是我害了你性命。”

美妇微笑:“生死有命,恩公不必挂怀。为报恩情,我有一事相托:我腹中尚有一子,得我三百年修为凝聚,已成灵胎。请恩公剖我腹部取出一枚白玉般的蛇卵,带回好生照料,七七四十九日后,卵自会孵化。我儿出世后,望恩公视如己出,将来必报大恩。”

说罢,美妇再拜,身影渐淡。李大山猛然惊醒,发现天已微亮,雨也停了。

他回想梦中情景,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按照美妇所言,小心翼翼剖开蛇腹,果然发现一枚鹅蛋大小、温润如玉的蛇卵。

李大山将蛇卵贴身藏好,在山洞旁挖坑埋葬了母蛇,立木为碑,焚香祭拜后方才下山。

回村后,李大山对山中经历守口如瓶,只将蛇卵置于铺满棉絮的木盒中,每日精心照看。说来也怪,自那以后,他打猎时总能意外收获,日子渐渐宽裕起来。

第四十九日清晨,李大山被盒中动静惊醒。打开一看,蛇卵已然破裂,一条晶莹如玉的小青蛇盘踞其中,见他便仰头轻嘶,状极亲昵。

李大山按照梦中蛇仙嘱咐,每日以蜂蜜、草药汁喂养小蛇,并取名“玉儿”。玉儿灵性异常,不仅能懂人言,还会在李大山上山打猎时暗中相助,引他找到猎物或避开危险。

光阴似箭,转眼三年过去。玉儿已长到三尺有余,通体碧绿如玉,眼如琥珀,灵性更胜往昔。

这年冬天,终南山大雪封山,李大山无法上山打猎,家中存粮将尽,正发愁时,玉儿忽然咬住他裤脚向外拖。李大山跟着玉儿来到后山一处隐蔽山洞,发现里面竟堆满山货,足以度过严冬。

李大山感激地抚摸玉儿:“若非当年你母亲托付,我哪有这般福气。”

玉儿似懂人言,亲昵地蹭他手心。

然而好景不长。村里有个叫赵四的懒汉,偶然窥见玉儿引李大山找到珍贵药材,便四处散布谣言,说李大山养妖蛇,会招来灾祸。

起初村民不信,但接连几桩怪事让流言越传越盛:先是赵四夜归摔断腿,声称被青蛇所吓;后有孩童失踪,虽很快找回,却都说是跟着一条“会发光的青蛇”走丢的。

里正只得找上李大山:“大山啊,不是我不信你,只是流言可畏,你还是把那蛇放归山林吧。”

李大山坚决不从:“玉儿从未害人,那些都是意外巧合!”

当夜,李大山对着玉儿叹息:“人心难测,我怕护不住你了。”

玉儿盘绕他手臂,眼中似有泪光。

几天后,一游方道士路过李家村,自称能降妖除魔。赵四忙请道士去收服李大山的“妖蛇”。

道士一见玉儿便惊呼:“此乃三百年修为的灵蛇,取其胆可延寿三十年!”

李大山大怒,将道士轰出门去。当夜,他叮嘱玉儿:“那道士不怀好意,你且去山洞暂避。”

玉儿不愿离去,李大山好说歹说才将它送走。

不料赵四暗中跟踪,带道士找到山洞。道士布下阵法困住玉儿,正要取胆时,李大山及时赶到,拼命救下玉儿,自己却被道士的桃木剑所伤。

玉儿见恩人受伤,怒不可遏,身形暴涨,化作丈余青蟒,一道青光击飞道士。赵四和道士狼狈逃窜,再不敢回村。

玉儿变回小蛇,舔舐李大山伤口。神奇的是,伤口竟迅速愈合。李大山这才知玉儿确有灵能。

为免再生事端,李大山决定带玉儿迁居深山。临行前,他变卖家当分给平日关照他的村民,唯独赵四分文未得。

山中岁月平静。玉儿常引来珍稀药材,李大山采了到远处城镇贩卖,日子反倒富裕起来。他还依玉儿指引,救下不少受伤动物,渐渐在山中建起一座小小的动物避难之所。

一年中秋夜,李大山对月独酌,忽闻身后有女子声音:“恩公别来无恙。”

回头一看,竟是位青衣少女,容貌与当年梦中蛇仙有七分相似。

“你是?”李大山愕然。

少女微笑:“我是玉儿啊。得恩公十年养育,今日终能化形。”

原来,玉儿本需百年才能化形,但因李大山真心呵护,加上山中灵气充沛,提前修得人形。

李大山又惊又喜,视玉儿如亲生女儿。玉儿虽化人形,仍保留蛇类灵敏,能预知天气、识百草,助李大山成了这一带最有名的采药人。

消息传回李家村,村民都说李大山得了蛇仙报答,是善有善报。赵四闻讯羞愧难当,离乡远去,再无音讯。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新帝登基,天下大赦。已过中年的李大山带玉儿回李家村探望,见村里旱情严重,庄稼枯死,村民困苦不堪。

玉儿不忍,夜登山顶,以自身灵力祈雨。次日,甘霖普降,旱情解除。村民感念玉儿恩德,为她立祠供奉,称“青蛇仙子”。

然而祈雨耗去玉儿大量元气,她变回青蛇原形,需重新修炼。临别时,玉儿对李大山道:“父亲养育之恩,玉儿永世不忘。我需回深山修炼,恐十年不得相见。”

李大山虽不舍,却知这是天道使然。他送玉儿至当年山洞,父女洒泪而别。

十年间,李大山成了这一带最有名的善人,帮助无数贫苦百姓。他常在山中行走,救治受伤动物,仿佛这样就能离玉儿近些。

十年期满那日,李大山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依约来到山洞,见一青衣女子笑盈盈而立,正是已成仙道的玉儿。

玉儿跪拜:“父亲,玉儿已得正道,奉天帝敕封为终南山守山仙子,可长留人间守护一方。”

李大山老泪纵横,扶起玉儿:“好好好,我儿有出息了。”

此后,终南山一带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常见一青衣女子搀扶一老者山中漫步,疑是李大山与玉儿。

李大山寿至百岁,无疾而终。下葬那日,成千上万条青蛇齐聚送葬,葬后即散,唯有一条尺长小青蛇盘踞墓前,三年不离。

村民感其孝心,在李大山的墓旁立一小祠,供奉“青蛇仙子”玉儿。终南山中,李大山与蛇仙的故事代代相传,成为美谈。

而那座埋葬母蛇的山洞,被后人称为“蛇仙洞”,据说心诚之人前往祭拜,可保家宅平安。每逢干旱,村民仍会到洞前祈雨,每每灵验。

这正是:一念慈悲结善缘,人蛇情深动九天。莫道精怪皆凶恶,真心换得真仙缘。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本故事纯属虚构!谢谢观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来源:小豪民间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