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带一路”朋友圈缘何越扩越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07:48 1

摘要:“近年来,内蒙古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与俄蒙、中亚等13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已构建起内外联动、大进大出、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前不久,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的第五届中蒙博览会2025年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智库论坛活

一列中欧班列满载货物,穿过国门驶向境外。草原云记者 李新军摄

“近年来,内蒙古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与俄蒙、中亚等13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已构建起内外联动、大进大出、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前不久,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的第五届中蒙博览会2025年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智库论坛活动上,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黄文川介绍。

内蒙古“一带一路”朋友圈缘何越扩越大?

从区位优势看,内蒙古地处中国正北方,是祖国的“北大门”,内连八省、外接俄蒙,历史上曾是“草原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和通道,如今是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横跨亚欧大陆经贸动脉的核心节点,是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地理位置独特、开放优势明显的内蒙古,正将区位优势转化为链接全球、深化合作的强劲引擎。

完善制度是深化合作的前提条件、桥梁纽带。内蒙古以制度建设为“四梁八柱”,铺就与“一带一路”国家深化合作的广阔道路。

内蒙古积极完善同俄罗斯和蒙古国的多层次协商会晤机制,切实巩固与毗邻地区友好合作关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蒙古国外交部建立常设协商工作机制,与俄联邦后贝加尔边疆区政府建立合作机制,利用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国家向北开放经贸商洽会、投资贸易推介会等高层级展会平台,共同推动贸易往来不断走深走实。

目前,内蒙古与蒙古国的23个地区、俄罗斯的10个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与蒙古国东部三省建立了中蒙地方合作“3+3”论坛。

远观满洲里中俄公路口岸,建筑错落、车流穿梭,边境口岸的繁忙与开阔之景尽收眼底。草原云记者 李新军摄

完善基础设施 “硬联通”

内蒙古在铁路、公路、航空方面综合发力,打造立体化基础设施网络。

今年5月14日,中蒙两国能源合作重要通道——中蒙甘其毛都至嘎舒苏海图铁路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开工建设。这是继1956年二连浩特至扎门乌德铁路建成通车后,时隔近70年再建的第二条中蒙跨境铁路。

项目前期配套工程——甘泉铁路已开通运营。项目计划于2027年建成通车,届时将实现甘泉铁路与蒙古国南向铁路的联通,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两国间能源资源领域贸易规模,促进沿线两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带动中蒙两国跨境物流、产业园区、边贸服务等业态升级。

依托满洲里、二连浩特两大综合枢纽口岸,内蒙古构建起连接亚欧的陆上“黄金双通道”,浩浩荡荡的车流日夜不息,书写着欧亚互联互通的奇迹。

东通道满洲里作为全国开行量最大的陆路口岸之一,接入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覆盖国内60多个城市,通达欧洲11个国家28个地区,“铁路快通”和“即卸即装”模式助力通关时间由原来的半天缩短至30分钟,“高效通关、稳定运行”使它成为千行百业进军欧洲市场的首选战略路径。

中通道二连浩特作为距离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最近的铁路口岸,班列线路多达71条,通达数10个国家地区,辐射国内70多个城市,在链接蒙古国、俄罗斯、中亚各国乃至欧洲市场的版图上,展现着无可比拟的地缘优势与战略纵深,已累计见证超2万列中欧班列轰鸣驶过。

两大黄金通道共同构筑起内蒙古连接亚欧大市场的快速路,大大缩短了中国市场“西进北上”俄罗斯的距离,也加快了欧洲商品“东行南下”中国的速度,为向北开放增添了强劲动能。

如今,内蒙古延绵4200公里的边境线上分布着20个对外开放口岸,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多方位、立体化的口岸开放格局。14个陆路口岸中,4个对俄口岸承担着中俄陆路运输货物总量的65%,10个对蒙口岸承担着中蒙陆路运输货物总量的95%。满洲里、二连浩特是连接俄蒙的主阵地,甘其毛都、策克是重要的能源资源进口公路口岸。

目前 ,内蒙古已与俄蒙开放的12个公路口岸全部连通二级以上公路,口岸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边境口岸城镇与域内中心城市实现以高等级公路连通。鄂尔多斯航空口岸进境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和冰鲜水产品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已通过海关总署验收并正式运营。

呼和浩特新机场效果图。

深化经贸合作“软联通”

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载体,内蒙古与“一带一路”国家开辟合作新通途,经贸朋友圈不断扩大。

2025年8月,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期间,来自蒙古国、俄罗斯、巴西、乌拉圭、肯尼亚、莫桑比克等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伙伴相约呼和浩特,1500余家企业欢聚一堂。深化互利合作、推进合作共赢,本届博览会共促成32个合作项目签约,总金额达658.6亿元。

回顾前四届中蒙博览会,有40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超8000家企业、近4万名客商参会参展,签订合作协议近600个,促成基础设施、先进制造、现代农牧、新能源、数字经济等多领域贸易合作。

已经举办5届的中蒙博览会合作成果丰硕,逐渐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新平台,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新纽带。

开放的内蒙古,脚步永不停歇。今年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党政领导率团访问巴西、乌拉圭,深入对接现代农牧业、绿色低碳产业等前沿领域,推动达成一系列务实合作意向,生动彰显了内蒙古高位推动开放合作、主动“走出去”拥抱全球机遇的坚定决心与务实态度。

统计显示:“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额5786.6亿元,占内蒙古外贸总值的74%,内蒙古经贸合作的“蛋糕”不断做大,内蒙古贸易朋友圈持续扩大。

在第五届中蒙博览会2025年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智库论坛非遗展区外宾在体验皮雕工艺。草原云记者 李永桃摄

实现人文交流“心联通”

从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到经贸合作的“软联通”,再到人文交流的“心联通”,内蒙古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朋友圈。

今年8月26日,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作为本次推介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友谊·和平·年轻的使者”中俄蒙哈万里茶道青少年旅游夏令营交流活动给本次推介会增色不少,来自中国、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4国的100余名青少年同台演出,增进友谊、共促文明。

表演结束后,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阿伊滋列高兴地说:“被这里的文化震惊到了,也交到了几位异国朋友。回去之后,我会第一时间给家人分享在这里的快乐时光。我还在这里给爷爷奶奶买了茶叶。”

“友谊·和平·年轻的使者”中俄蒙哈万里茶道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始于2013年,由中国、俄罗斯、蒙古国共同发起。2018年,哈萨克斯坦青少年首次受邀参加该活动。自此,“友谊·和平·年轻的使者”青少年交流活动成为中俄蒙哈四国人文交流、文旅合作的重要品牌活动。截至目前,内蒙古已连续9年组织该活动,在推动中俄蒙哈民间交往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内蒙古以民心相通为根基,为开放合作编织人文纽带。内蒙古积极同蒙古国开展医疗、教育等领域合作,通过人道救助行动、职业技能培训等举措,切实提升两国人民福祉;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与俄罗斯科学院、蒙古国科学院等部门联合成立中蒙俄智库合作联盟,轮流举办国际性学术交流论坛,目前已成功举办七届,为与俄蒙开展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蒙古还积极完善与蒙古国多层次协商会晤机制,双方在高校合作办学、医疗团队互访、科技研发合作等方面合作交流不断增多,“内蒙古人民政府奖学金”累计奖励2000余名蒙古国留学生,双方共建中蒙生物高分子应用、选矿工艺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筛查蒙古国眼疾患者3500余人、让600多名患者重见光明。

曾经,“万里茶道”的驼铃在草原深处回响,串联成文明对话的历史长卷。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同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草原之路”深度对接,内蒙古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正努力让古老的草原通道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