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部原创科学大师剧《毕德显》受邀作为“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四川汇演的首演剧目,在西南石油大学剧院隆重上演,为现场及线上观众呈现了一堂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
“如果你知道一路艰难,
你还会再来吗?”
“会!当然会!”
西南石油大学双创学术报告厅内
这段铿锵有力的问答响彻整个剧场
这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创话剧《毕德显》
首次走出陕西 登上全国舞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部原创科学大师剧《毕德显》受邀作为“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四川汇演的首演剧目,在西南石油大学剧院隆重上演,为现场及线上观众呈现了一堂科学家精神“思政大课”。
“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是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实施的科学家主题宣传活动,是国内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科学家精神主题宣传平台之一。去年12月,《毕德显》成功入选该工程,在新增入选的8个剧目项目中位列第一。此次汇演代表全国28部入选的精品剧目担纲开幕首演剧目。
9月23日晚开幕式,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委书记莫则尧,四川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于立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省科协主席、省人民医院院长杨正林,陕西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俊华,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张烈辉,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建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文凯,四川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负责人等出席活动。
副校长朱文凯代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致辞,介绍我校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以及原创话剧《毕德显》剧目的排演历程。
西电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校园文化和美育实践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渐构建起西电特色的美育实践工作模式。一方面,持续推动美育活动广泛覆盖,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文艺活动矩阵;另一方面,着力加强美育品牌建设,持续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精品。逐渐形成了“一院一剧、一院一品”的发展格局,多部剧作入选中国科协、教育部等部委精品剧作名录,并依托剧目主题推出主题展览和相关文创产品,为师生带来丰富文化享受与独特互动体验,走出了一条用艺术诠释科学精神、以舞台传承红色基因的西电之路。
左右滑动查看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美育实践成果展
现场吸引了来自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多所四川高校的4000余名师生观看。活动同时通过中国科技教育、中国科协之声、四川科协等平台同步直播,线上观看人次超3万。中国新闻网、中国科技网、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四川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 四川新闻联播丨2025年“共和国的脊梁—
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四川汇演活动启动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话剧《毕德显》由电子工程学院师生依托学科发展特色精心创排演出,由西电与陕西实验话剧院联合出品,全部角色均由西电师生倾情演绎。剧目以我校发展历程为背景,生动呈现了我国雷达工程奠基人、从西电成长起来的首位院士毕德显先生一生秉持“科学救国”信念,致力于科学研究、勇攀科技高峰,并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及雷达工程领域培养人才的感人事迹。
△ 演出剧照
△ 西电97级校友刘建军饰演老年毕德显
作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部原创科学大师剧,《毕德显》自2023年创排以来,已演出30余场,荣获近10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并受邀作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陕西省校园艺术节、第三届陕西省科协年会开幕式剧目,获得广泛好评。
同时,该剧已成为学校新生入学教育和艺术思政第一课的重要部分,累计观看师生超3万人次,育人成效显著:参与创排和演出的学生中,95%以上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大多数毕业生选择投身国防事业和科研院所,奏响了铸魂育人与价值塑造的生动旋律。
△ 《毕德显》5场校内迎新生驻场演出留念
本剧执行制作人、电子工程学院辅导员李叶欣表示,“作为一所理工科院校,本次展演的台前幕后全部由西电学生组成,都是非科班出身,其中还有刚入校的大一新生。我们组织演员们集体观看纪录片、撰写人物小传、开展角色研讨,确保从角色诠释到精神传递都更精准到位。”
电子工程学院团委书记韩旭介绍到,“校团委和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此次赴川汇演,成立工作专班,加强统筹协调,从开始的演员选拔、剧本精修,到暑假期间的日常排练、舞美升级,每一个环节都安排专人跟进,为话剧的高质量呈现筑牢基础。”
穿越时空界限,《毕德显》以细腻的历史叙事、深邃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达,深深打动了川蜀青年学子,每场演出剧场都会响起30余次掌声,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沉浸在剧情中久久难平。
“这部剧极具感染力,将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深受触动。毕德显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四川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感叹道。
通过与剧作演员合影留念、与主创团队交流感悟、在社交平台上写下真挚感言……观众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毕德显》的喜爱,更传递着对科技报国信念的认同与追随。
△ 参演师生及观众感受
“《毕德显》在川成功展演,反响热烈。”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部长施玉梅表示,“相信毕老的故事和精神能引领更多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投身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西南石油大学学生董思怡说:“德显先生,以及千千万万像他一样为国家奉献一生的前辈,他们的付出让我热泪盈眶,也由衷敬佩。希望我们学校也能排演一出属于自己的科学家剧目,讲述我们学校前辈的奋斗故事。”
“《毕德显》话剧让我深刻体会到,伟大源于坚定的选择。面对艰难,他毅然选择归来报国。这种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的价值选择,至今仍是激励我们前行最深沉的力量” 四川大学雷雨话剧社负责人秦艺轩同学如是说。
“听说这部剧要来四川,我第一时间就决定一定要来看!”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罗轶周分享道,“现场果然没让我失望。毕德显先生的故事太打动人了,那种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真的能让人热血沸腾!”
“参演过程,是与毕老先生进行灵魂对话的过程,”参演的同学们感慨道,“每一次排练、每一句台词,都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科学报国。”这种“代入式”体验,让学生在扮演中理解、在共鸣中认同,实现了从“旁观者”到“传承者”的身份转变。
“尾幕时,我们齐声高呼‘我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德显班学生’,那一刻,我不只是在演戏,我就是他的学生,接过了他手中的接力棒,面向科技强国的终点奋力奔跑。”学生演员赵子祺动情地说。
未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持续擦亮家国情怀深、数理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培养西电现象的精神内核,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新征程中展现担当作为。
在西电“师昌绪班”,我们这样“成材”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