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5年,康志敏出生于成武县文亭街道刘康庄村,一岁时因严重中耳炎失去听力与语言能力,世界从此陷入寂静 。但这份沉寂未掩其天赋——受泥偶世家熏陶,他自幼在父亲指导下接触绘画与泥偶制作,指尖与泥土的触碰成为他表达情感的最初方式。9岁进入特教学校后,这份热爱愈发坚
无声童年:与泥结缘的初心萌芽
1975年,康志敏出生于成武县文亭街道刘康庄村,一岁时因严重中耳炎失去听力与语言能力,世界从此陷入寂静 。但这份沉寂未掩其天赋——受泥偶世家熏陶,他自幼在父亲指导下接触绘画与泥偶制作,指尖与泥土的触碰成为他表达情感的最初方式。9岁进入特教学校后,这份热爱愈发坚定,画作多次斩获省市奖项,为日后的艺术之路埋下种子。
艺海求索:南北融合的风格淬炼
1995年进入菏泽市特教中心,2002年考入泰山医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康志敏系统研习油画、木雕、刻瓷与陶艺,打下扎实功底。2004年毕业后,他辗转济南、上海从事创作,受多位艺术大师指点,作品逐渐融合北方陶艺的粗犷大气与海派陶艺的细腻婉约,形成独特风格。为赵本山传媒创作的真人大小陶艺作品陈列于北京刘老根大舞台,被赵本山评价“话都通过作品说出来了”,成为其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
荣耀加身:泥土铸就的艺术高度
从2001年作品《龙》获淄博陶艺比赛一等奖起,康志敏的创作不断斩获殊荣:《女子十二乐》获“工美杯”银奖,《十二钗》《黄河娃》分获北京国际工艺美术博览会金、银奖,2021年“曹州泥偶”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值得称道的是,2014年APEC会议期间,其作品《母爱》作为国礼赠予各国政要夫人,还被APEC展馆永久馆藏,让曹州泥偶走向世界舞台。2013年,他更被聘为北京“手工艺术惠民工程”艺术导师,彰显行业认可。
归乡反哺:从匠人到带头人的蜕变
2017年,事业如日中天的康志敏毅然返乡,取“聋人康”谐音创立“龙人康陶艺工作室”,打造残疾人就业基地 。他招收残疾人和困难家庭成员,通过直播传授技艺,帮助更多人自力更生。同时,他与中国美院合作创作《鲁西南记忆》专题,将家乡风貌与鲁西南品格融入作品,还接待外国友人体验陶艺,助推成武文旅发展。从孤身追梦的匠人到带动乡邻的带头人,他用泥土连接起艺术与民生。
如今,在成武的小院工作室里,康志敏仍在为泥偶上色塑形。那些活灵活现的作品,既是无声世界里的生命呐喊,更是非遗传承与乡土情怀的生动注脚 。
来源:魅力成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