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iPhone Air 评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7 01:56 1

摘要:广受欢迎的 Air 系列终于登陆 iPhone。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苹果甚至为此特意跳过了“17”的命名。

1、简介与规格

广受欢迎的 Air 系列终于登陆 iPhone。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苹果甚至为此特意跳过了“17”的命名。

此前,mini 和 Plus 两次尝试并不算成功,苹果一直在寻找新的方向。这次的 iPhone Air,能否成为突破口?

定位

虽然 iPhone Air 定位在普通版与 Pro 之间,但它和 Plus 完全不同。

拥有 ProMotion 显示屏和 A19 Pro 芯片组

定价比部分 Plus/普通版更靠近高端段位

钛金属边框 + 独特设计,让它更接近 Pro 系列

但另一方面:

摄像头配置更接近 iPhone 16e(偏保守)

电池容量是全系列中较小的(但优化较好)

它显然面向完全不同的用户群体 — 更偏重“设计/轻薄”的那类用户,而非单纯追求参数的用户。

规格一览

注:以上某些规格(如芯片频率、具体传感器型号等)基于公开拆解或评测信息整理,某些参数苹果未在官方规格页逐项明述,阅读时请以官方最终说明为准。

2、设计与手感

苹果把 iPhone Air 的宣传语换成了更朴实的一句:“拿在手里才知道有多轻。”

这并不是夸张。iPhone Air 厚度仅 5.6 毫米,重量 165 克,拿起来的第一感觉就是轻——比很多旗舰都轻很多。苹果通过窄边框、略弧的边缘和纤薄机身,把握持体验做到了“轻而不虚”。

为什么能做到轻薄又有质感?

机身框架用的是回收的 5 级钛金属,强度高但更轻。

前后都是第二代陶瓷护盾,耐刮性、抗摔性都比普通玻璃好。

由于更紧凑的屏幕和弧形边角,握持感比一些看似更轻但更方正的机型更舒服。

手感上的瑕疵

不过,注意两点:

侧边框的表面处理给人的触感不如想象中的高级,有点“塑料感”。

框与玻璃的缝隙感略微明显,细节工艺上并非完美无缺。

总体上,Air 的设计是一种“美学取舍”——为了极致轻薄牺牲了一些装配感,但它的便携性和视觉冲击力是显著的优势。

3、6.5 英寸 LTPO OLED 屏幕,功能齐全

iPhone Air 用的是 6.5 英寸 LTPO 超级视网膜 XDR OLED,支持 120Hz 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分辨率 1260×2736,纵横比 19.5:9,支持 HDR10、Dolby Vision、True Tone。

亮度与可读性

手动模式亮度:约 780 尼特(实测)

自动模式亮度:约 998 尼特(实测)

峰值亮度:短时可达 3000 尼特(仅小区域点亮时)

抗反射涂层效果明显,阳光下可读性很好。总体观感接近苹果的高端机,但在持续全屏高亮方面受限(和多数厂商一致)。

电池与续航

电池容量:3149 mAh(较小)

实测活跃使用能达到 12 小时 44 分(视使用场景而定),在日常视频、社交、适度游戏下能撑满一天。

续航表现优于其电池容量所预期,主要得益于芯片与屏幕的优化。

充电速度

官方支持 20W PD 快充,实测峰值约 18W。

充电表现(实测):15 分钟约 33%;30 分钟约 57%;满电约 1 小时 33 分钟。

相比当前国产百瓦快充标准,这个速度偏慢,但在小电池下接受度还行。

扬声器

iPhone Air 采用的是听筒强化 + 单扬声器方案(相当于“弱化”的下方扬声器),实测响度 -29.8 LUFS,音色偏单薄,低频不足。对比 Pro 系列在音质上有明显差距。

4、Apple iOS 26

iPhone Air 与 iPhone 17 系列均预装 iOS 26。这次版本号直接跳到 26,苹果称这是与财年命名对齐的决定。

新设计语言:Liquid Glass

iOS 26 最大的视觉变化是 Liquid Glass:界面更通透,有水晶 / 液态的质感和更多动态交互。总体视觉更“炫”,动画也更丰富。

锁屏与主屏自定义

支持始终显示与充电待机显示。

时间与小组件大小可调,新增“空间场景”带来 3D 壁纸效果。

主屏支持图标主题色、放大图标、单色外观等自定义。

控制中心支持多页显示,可扩展小组件。

系统应用更新

照片:新增“图库 / 收藏”,2D 照片可转 3D 场景。

Safari:标签栏随滚动自适应缩小,页内显示更多内容。

电话 / 短信:来电筛选、语音邮件摘要、群聊投票、聊天背景等。

实时翻译:集成于电话 / FaceTime,可在通话中显示翻译字幕。

CarPlay:引入 Liquid Glass 风格,小组件支持实时活动。

Apple Intelligence(AI):视觉智能、文本提取、部分场景下调用外部模型(如 ChatGPT),但部分功能受地区与设备限制。

补充说明:Apple Intelligence 的一些高级功能在不同国家/地区与机型上可用性不同,国内用户可能体验不完全一致。

iOS 26 vs iOS 18

5、性能与基准测试

iPhone Air 搭载 3nm Apple A19 Pro 芯片(Air 版在 GPU 核心数上较 Pro 略有缩水),但整体性能仍然非常强劲。

关键配置

CPU:6 核(2×高性能 + 4×高效)

GPU:5 核(Air) vs 6 核(17 Pro / Pro Max)

内存:12GB LPDDR5X(8533)

存储:256GB 起(可选 512GB / 1TB)

注:某些具体频率与分数来源于评测数据与拆解信息,实际以厂商或权威测评为准。

CPU 基准

结论:A19 Pro 单核仍然非常强(对比安卓顶级芯片单核有优势),多核受 GPU /调度等影响与高端安卓顶尖平台接近或略弱。

GPU(3DMark)对比

持续性能与散热

在长时间压力测试中,iPhone Air 表现令人印象深刻:稳定性约 61%,CPU 降频至约 76%。

由于机身更薄,Air 在极端长时间高负载下不及大底、厚重机型散热好,但整体表现对于这样纤薄的机身来说已经很优秀。发热主要集中在摄像头附近,边框仍然较凉。

性能对比小结

6、相机体验:48MP 后置 + 全新 18MP 前置

iPhone Air 在相机上的取舍比较明显。为了保持纤薄机身,它只配备了一颗后置主摄,并没有用上 Pro 系列的大底传感器,而是采用了与 iPhone 17 相同的规格。

主摄(后置):48MP Sony IMX904,1/1.56 英寸,1.0µm 像素,f/1.6,26mm 等效,Dual Pixel PDAF,传感器位移式 OIS,支持 4K@60fps。

前置:18MP Sony IMX914,1.0µm 像素,f/1.9,20mm 广角,支持自动对焦与电子防抖(EIS),支持 4K@60fps。

注:苹果官方通常不会公开传感器型号(如 IMX904 / IMX914),这些信息多来自拆解和供应链确认,阅读时请注意与官方规格区分。

前置相机亮点

方形(square)传感器设计,横竖屏下构图更灵活;

支持 Center Stage 自动跟随,人像视频通话体验出色;

20mm 广角便于多人合照;

支持电子防抖,自拍视频更稳。

相机界面与操作

iOS 26 简化了相机界面:照片 / 视频在最前面,向上滑动可调出闪光灯、曝光,顶栏可调分辨率与帧率。新增“相机控制”按钮,可自定义快速功能(曝光、景深、变焦等)。但高级选项多数仍藏在系统设置中,部分分辨率与格式切换不是一键直观。

白天拍照

照片偏自然、动态范围与对比度优良,人物肤色好看;

48MP 全分辨率模式实际收益有限(文件大、动态范围略降),不推荐日常使用;

2× 裁切变焦可用,细节略降但日常足够。

夜景与低光

系统更频繁启用夜间模式,能在暗光环境拉回更多细节,但会牺牲处理速度;

夜间模式在很多场景下会以 12MP 输出以换取更好降噪和动态范围;

缺点是光源(路灯、霓虹)处理上容易过曝 / 裁剪,部分场景高光溢出明显;

2× 夜景比主摄更容易出现溢出问题。

自拍

前置表现升级明显:细节、动态范围和肤色还原都很好;

广角便于多人自拍,但边缘会有轻微畸变;

夜景自拍也能接受,但同样容易过曝。

视频

支持 前后 4K@60fps,默认启用 HDR 视频录制(需注意播放端支持);

日间视频清晰、动态范围好;夜间视频噪点少,稳定性强;

全模式支持电子防抖(EIS),手持表现优秀。

相机小结

优点:前置升级明显、视频依旧是强项、日间人像自然。

不足:仅单摄缺少超广和物理长焦,夜拍高光控制不够理想,48MP 原生模式收益有限。

7、竞争对手

iPhone Air 的定位非常独特,国内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为华为、小米等国产旗舰,以及苹果自家其它机型(iPhone 17 / iPhone 16 Pro)。

华为 Pura 70 Ultra:主打影像与大电池,伸缩大底主摄 + 潜望长焦,续航强,影像实力明显领先。国内售价通常比 Air 高或相近。

小米 15 Pro / 15 Ultra:均衡旗舰,徕卡影像、大电池与超快充是卖点,价格更有竞争力。

iPhone 17:如果你希望留在苹果生态,但不追求极致轻薄,iPhone 17 是更实在的选择——主摄与 Air 相同但有超广角,续航更好,价格也更亲民。

iPhone 16 Pro:已经停产,但第三方渠道仍有库存,价格通常低于 Air,综合体验在许多方面优于 Air(除了轻薄与前摄优势)。

一句话对比

想极致轻薄:iPhone Air 最有特色。

想拍照、想快充:华为 / 小米旗舰更适合。

想稳妥又留苹果生态:iPhone 17 更划算。

结论

iPhone Air,说白了就是苹果“做给喜欢轻薄的人看”的一款手机。它把“轻薄”做到极致,设计抓人眼球——拿在手里那种轻快感确实很吸引人。但苹果为了轻薄不得不做了很多妥协:

为什么你可能会喜欢它

轻到不像话,拿着几乎没负担;

屏幕素质依旧好,户外看得清楚;

A19 Pro 的性能很强,日常和游戏都够用;

自拍升级明显,视频拍摄依旧是苹果的一大强项。

为什么你可能会犹豫

只有后置单摄,拍照体验比不上国产三摄 / 四摄旗舰;

边框做工和手感有点让人失望,不像一万块的质感;

续航与快充不如国产大电池/百瓦方案;

充电与传输接口还是 USB 2.0,速度受限;

iOS 26 的界面改动有争议,部分功能和生态在国内体验上可能受限;

存储升级很贵,性价比考虑要多想想。

一句话总结
iPhone Air 更像是“极客的轻薄收藏机”,适合极度在意便携与设计、且愿意为苹果生态和轻薄买单的用户;如果你看重影像、续航或快充,国产旗舰或 iPhone 17 可能是更理智的选择。

优点

轻到不像话,手感超棒。

屏幕好,户外看得清楚,支持 Dolby Vision / HDR10。

性能强,A19 Pro 支持日常和重度使用。

虽小电池但续航靠谱。

自拍相机真香,视频拍摄很稳。

缺点

后置只有一个镜头,拍照上比国产旗舰弱。

手感有点“缩水”,细节做工不够讨喜。

电池偏小,重度用户一天一充。

充电慢,还是 USB 2.0。

iOS 26 界面改动大,用习惯需要时间。

存储升级贵得离谱。

只有单扬声器,听歌/看视频体验一般。

不支持实体 SIM 卡(eSIM 仅方案),部分场景不便。

来源:三师兄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