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九银十”的消费电子市场刚有点起色,存储芯片圈却炸出一则新动态——原本预计2025年四季度才会盘整的NAND Flash市场,今年提前迎来涨价潮。HDD缺货挤兑、云服务商紧急转单、大厂调涨报价……这场由供需错配掀起的波澜,不仅搅动了全球存储市场,也给A股相关
“金九银十”的消费电子市场刚有点起色,存储芯片圈却炸出一则新动态——原本预计2025年四季度才会盘整的NAND Flash市场,今年提前迎来涨价潮。HDD缺货挤兑、云服务商紧急转单、大厂调涨报价……这场由供需错配掀起的波澜,不仅搅动了全球存储市场,也给A股相关产业链吹来了一阵暖风。
故事要从需求端的“意外转折”说起。今年消费电子市场有个怪象:上半年需求被提前透支,下半年本该冲刺的旺季却“哑火”了。按常理,存储芯片这类To B的电子元器件,下半年行情该跟着终端需求降温,但这次偏不——HDD(机械硬盘)的供给短缺成了关键变量。
全球HDD产能吃紧不是新鲜事,数据中心、监控存储等场景对大容量存储的需求却只增不减。云服务商(CSP)们急得跳脚:原本依赖HDD的冷存储需求,突然找不到足够的货,只能转向另一种方案——QLC Enterprise SSD(四层单元企业级固态硬盘)。这种SSD性价比高、性能稳定,成了HDD的“平替”。于是乎,短时间内大量急单砸向SSD厂商,供需天平瞬间倾斜。
供应端的反应更直接。闪迪(SanDisk)率先打响涨价第一枪,宣布调涨10%;美光(Micron)紧随其后,以“价格与产能配置”为由暂停报价。两大巨头的动作像一根火柴,点燃了整个市场的情绪。业内预计,四季度NAND Flash各类产品合约价将全面上涨,平均涨幅5%-10%。这波涨价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从颗粒厂到模组厂的“链式反应”。
存储芯片涨价,最开心的莫过于产业链上的“卖水人”。对A股投资者来说,哪些公司能在这轮行情中分到一杯羹?
国内存储芯片设计的“尖子生”中,兆易创新值得关注。公司虽以NOR Flash为主业,但NAND Flash布局多年,车规级、工业级产品已进入主流供应链。行业涨价周期中,其NAND产品议价能力有望提升,库存价值也将重估。另一家东芯股份专注中小容量NAND Flash设计,主打消费电子和工业控制场景,下游需求回暖叠加涨价,公司毛利率修复预期强烈。
存储芯片从“晶圆”到“成品”,离不开封装测试和模组组装。深科技是国内存储封测龙头,不仅为希捷、西部数据等HDD巨头提供服务,近年也在加码SSD模组代工。HDD缺货后,部分客户转向SSD,公司相关产线利用率或提升;同时,NAND颗粒涨价会传导至模组环节,公司加工费也有上调空间。
存储需求不止消费电子,汽车、工业领域的需求韧性更强。北京君正通过收购ISSI(芯成半导体),在车规级DRAM、Flash领域占据优势。这类存储产品认证门槛高、客户粘性强,行业涨价时,公司既能享受产品提价,又能凭借技术壁垒抵御竞争。普冉股份虽以NOR Flash为主,但部分产品应用于工业控制,行业景气度回升将带动其工业级存储订单增长。
这轮涨价更多是短期供需错配的结果,而非行业全面反转。HDD缺货终会缓解,云服务商的转单需求也可能随SSD产能释放趋于平稳。但对A股来说,更重要的是信号意义——存储芯片作为“电子工业的粮食”,其价格回暖往往预示着行业周期触底。
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追涨杀跌,不如关注具备核心技术、绑定优质客户的存储企业。毕竟,在半导体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能穿越周期的,永远是那些“手里有粮(技术)、心里不慌(订单)”的公司。
来源:顺7Z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