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在中国痤疮周期间,《人民名医》走进北京大学,为学子们带来一场关于皮肤健康与痤疮防治的科普讲座。在活动现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主任蔡宏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魏爱华教授,就痤疮的科学治疗与养护展开深入讲解,帮助大
9月25日,在中国痤疮周期间,《人民名医》走进北京大学,为学子们带来一场关于皮肤健康与痤疮防治的科普讲座。在活动现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主任蔡宏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魏爱华教授,就痤疮的科学治疗与养护展开深入讲解,帮助大学生群体科学应对青春期的皮肤困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魏爱华教授在活动现场进行分享。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魏爱华教授指出,大学生群体痤疮发病率高达50%以上,不仅影响外观,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心理压力甚至遗留永久性瘢痕。她强调,痤疮并非单一形态,临床上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三度四级:轻度(Ⅰ级)表现为粉刺(闭口、黑头),中度(Ⅱ级和Ⅲ级)出现炎性丘疹或脓疱,重度(Ⅳ级)则可见囊肿、结节。不同等级的痤疮需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主任蔡宏教授(左)在活动现场进行分享。
蔡宏教授则通过皮肤结构模型进一步解释了痤疮的成因:皮脂分泌旺盛、毛囊口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及炎症反应是四大关键环节。她提醒,痤疮治疗需“分级而治”,不可盲目使用偏方或自行挤压,否则易导致感染加重或瘢痕形成。
在治疗方面,两位专家系统介绍了目前临床常用的痤疮管理手段。对于轻中度痤疮,外用药是基础。魏爱华教授指出,维A酸类药物(如阿达帕林)能有效溶解粉刺、调节角化,而抗菌抗炎药物则针对红肿、脓疱型痤疮。
“在抗菌抗炎类药物中,常用的过氧化苯甲酰是国内外痤疮指南推荐的一线选择。”魏爱华教授表示,“像夫西地酸乳膏这类药物,其乳膏安全高效,便捷清爽,就比较适合学生日常使用。”
而对于重度或顽固性痤疮,则需采取综合治疗。蔡宏教授介绍,口服药物(如抗生素、异维A酸)、物理治疗(红蓝光、光动力)、化学剥脱(刷酸)乃至生物制剂等都是可选方案。“痤疮治疗是‘持久战’,需坚持用药并定期复诊,不可‘见好就收’。”
在活动尾声,两位教授也表示,除了药物治疗,科学的日常养护同样关键。蔡宏教授提出“护肤金字塔”模型,底层基石为清洁、保湿、防晒三大步骤,并建议油性皮肤每天洗脸一般两次,使用温水及温和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脂分泌增加。魏爱华教授也指出:“控油并非吸油,而是调节皮脂分泌,应选择质地清爽、含神经酰胺、维生素B族、锌剂或水杨酸等成分的控油保湿产品,实现‘既控油又保湿’的养护目标。”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