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联合打造的《热案大家谈》开播一周年了!《热案大家谈》以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以小案例展现福建法院司法为民大作为。在过去的一年里,《现场》记者深入八闽大地,配合各地法官,挖掘典型案例,深入解读法律条文,传递法
由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联合打造的《热案大家谈》开播一周年了!《热案大家谈》以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以小案例展现福建法院司法为民大作为。在过去的一年里,《现场》记者深入八闽大地,配合各地法官,挖掘典型案例,深入解读法律条文,传递法治力量,并携手法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各界人士,以案释法,传播法治精神,敲响法治警钟。一年以来,一个个案例不仅让老百姓看到了法律的威严,也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
在开播一周年之际,《热案大家谈》制作了一期特别节目,邀请来了参与案例新闻拍摄的记者、法院的法官,还有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分享典型案例背后的故事。
问
一年以来,《现场》栏目派出多路记者,奔赴全省各地,与地方法院密切配合,梳理典型案例脉络,展现案例法治内涵。对于《现场》记者来说,这既是采访工作,也是一次学法普法的历程。请孟妤分享一个印象最深刻的案例。
《三明泰宁非法采伐案》令我印象深刻。法院判决前,先予执行,抢抓季节,让被告人补种树苗,并追偿碳汇损失,体现“生态有价”。在这个案例的报道中,我将树木拟人化,也提升了传播的感染力。这个案件既有法律刚性,亦具司法温度。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现场》记者 卓孟妤
问
《现场》记者,做过很多民生类的新闻,而参与到《热案大家谈》的案例拍摄,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请孟妤谈谈拍这种案例新闻跟平常做的民生新闻,有什么不同,有哪些不一样的体验呢?
民生新闻重在发现痛点、推动具体问题解决,如停水、路陷等。而《热案大家谈》则实现两点跃升:一是从“现象记录”到“法理溯源”,通过个案提炼法律规则,让群众理解法律不仅是惩处,更是预防的深层价值;二是从“解决一事”到“治理一类”,以案普法,如“口水油”案警示行业,实现“办理一案、规范一行”。节目由此成为法治意识的“播种机”,引导观众从“看热闹”转向“看门道”。
接下来,孟妤还会拍摄更多的《热案大家谈》案例,将来在案例的拍摄中会有哪些新元素的注入?也谈谈你对《热案大家谈》这个节目的想法和期待。
由于部分案件的素材有限,未来拍摄将运用情景演绎、动画等手法,生动还原案件,降低观看门槛。核心仍是深入浅出地讲好每个案子,将法律点转化为易懂的“大白话”,让判决书“活”起来。普法节目不是法典的“复读机”,而是生活的“翻译器”,旨在让规则走进烟火生活,展现“法的温度”,告诉观众法律是守护生活的盾牌。
《热案大家谈》收录的都是法院遴选的典型案例,比如,电梯安装、混同用工、网红账号归属等,通过节目中案件回顾、专家访谈等形式,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读,达到了以案释法目的。那么,这些案例都具有哪些特点?向社会传递了怎样的价值导向?
《热案大家谈》节目通过精选“小案例”来生动诠释“大法治”,一是案例贴近生活,引发广泛共鸣。节目聚焦消费维权、邻里矛盾等群众高频遇到的纠纷,如“老旧楼房加装电梯”等案例,让观众感觉法律就在身边,拉近了与普通百姓的距离。二是案件虽小,却承载着重大的社会意义。许多案例触及法律模糊地带或观念冲突,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例如,“胚胎移植之争”在缺乏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法院依据法理情理作出判决,体现了规则背后的价值导向。三是案例故事性强,易于传播理解。节目选取矛盾集中、人物关系明确的案件,如“网红账号之争”,将虚拟财产保护等法律知识融入生动故事,使每一期节目都成为一堂法治公开课。
这些案例有效提升了公民的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和风险意识,引导公众从“沉默受害者”转变为“积极维权者”,共同推动诚信、法治的社会建设。《热案大家谈》栏目可以说是法院延伸审判职能、参与社会治理的成功创新实践。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 范宁宇
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而法治宣传是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手段,每年全国各相关单位,都会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很多场次的普法活动,普法的形式丰富多彩。除了《热案大家谈》这样的宣传平台外,全省法院还有哪些普法方式和渠道?
今年“八五”普法收官之年。八五普法期间,全省法院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打造更加鲜活、立体、多元的普法宣传格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省法院的普法方式和渠道如下:一是通过聚焦执法办案开展普法宣传;二是突出关键节点开展普法宣传;三是面向重点群体开展普法宣传;四是打造更接地气的普法宣传;五是融入八闽文化开展普法宣传。通过以上这些活动,扎实落实普法工作责任制和重点普法任务,全方位展现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
《热案大家谈》是通过案例说法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为观众讲案例、讲法律,这种普法方式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案例普法将司法实践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第一,凝聚社会共识。通过讲述群众身边的鲜活案例,将抽象的法律规则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指引,让人们明白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以及权利受损时如何寻求保护,从而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第二,增强司法公信。案例普法将裁判理由和过程公之于众,通过充分的释法说理展现法官如何权衡情理法,打破了司法的神秘感,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实现,有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第三,培育社会理性。这些源于审判实践的“活”案例,精准反映了社会新动态与司法新挑战。它们不仅为理论研究提供宝贵样本,更能反哺司法实践、推动法律完善,最终通过产出高质量的司法产品,引导社会迈向法治化治理。
法院在案例普法方面还进行了哪些创新实践?
为统一裁判标准、回应公众司法需求,最高人民法院主导建设了“人民法院案例库”。目前入库高质量案例已超5000件,均经严格筛选,旨在为公众提供明确行为指引。案例库实行动态更新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案例,促进共建共享,是服务审判、普法学法的权威平台。
典型案例再加上一线法官,以及各界专业人士的解读,这是《热案大家谈》节目的一大特色,节目不仅阐释了案件背后的法理依据,增强了司法工作的透明度,更是提升了公众的法治意识。在法治宣传中,您觉得《热案大家谈》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案例普法通过鲜活案件将抽象法律转化为生动教材,具有多重意义。一是以案释法,提升公众法律意识。节目选取“胚胎移植”、“充电桩安装”等社会关注度高、贴近生活的案例,将法律原理融入百姓日常认知,让观众直观感知法律如何解决现实纠纷,理解权利边界与行为规范,有效促进法律思维形成。二是通过裁判彰显公正,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司法案例如“电梯加装”、“环境保护”等,具体诠释了如何平衡多方权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案例的判决比一打文件更能明确是非对错,引领社会明确法律保护什么、惩戒什么,发挥“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三是创新形式增强参与感,促进司法公正。节目邀请专业人士与各界代表共同点评,让专业观点与大众视角碰撞。这既增进了公众对司法过程的理解与尊重,也通过多元声音的审视倒逼裁判标准统一与法官责任提升,使司法结果更经得起考验。案例普法让法律从文本走向生活,是推动法治精神入脑人心的重要途径。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律师协会会长 于宁杰
问
普法宣传,除了形式要创新,内容更要精准,作为福建省律师协会会长,可以说是直接与市民和企业打交道的法律工作者,您认为群众最需要的是哪些方面的法律知识?
要实现普法的真正“精准”,关键在于从人民群众的实际法律需求出发,采取分类施策的方法,而非追求对庞大法律体系的全面掌握。当前,我国法律法规数量庞大,普法工作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培养对法律的尊崇和自觉守法的主动性,而非要求每位公民都成为法律专家。因此,有效的普法宣传需要精准区分对象。对于企业经营者,应侧重讲解《公司法》《合同法》等商事规则;面向普通民众,则需聚焦《民法典》中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婚姻家庭、财产继承、邻里关系等内容,以及新型就业形态下的权益保障和常见违法行为警示。这种基于受众需求的“分类普法”和“按需供给”,通过针对性的案例解读,使普法宣传更加有的放矢,从而有效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
《热案大家谈》节目的普法内容与群众的实际需求之间,有哪些需要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我们应在节目中更聚焦保障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重点关注与人民群众日常联系紧密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应涵盖民事权利保护、行政管理及刑法等领域,核心是让普法内容更贴近民生、更接地气。
普法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传播,更是法治精神的培育,所以青少年是普法的重要群体。从《热案大家谈》播出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司法部门对青少年群体普法的重视。那么,对于青少年群体的普法,应该有哪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举措?另外,在全社会如何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有什么好的建议?
普法工作的核心在于培育法律意识与法治精神,使尊崇法律成为社会共识。提升个体“法商”(即法治商数)——对法律的认知、遵守及运用能力,需从青少年基础教育抓起,强化中小学法治课程,并将法律素养纳入社会评价体系,比如招聘考核。同时,法治环境本身至关重要。“良法善治”是基础,立法须契合善良公众的合理预期,执法司法应公正透明,通过典型案例树立行为导向,让守法成为自觉选择。普法不仅是知识传播,更是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各环节的示范,推动全社会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与文明风尚。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律师协会会长 于宁杰
《热案大家谈》的制作和播出,最希望的是通过以案说法,让法治的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接下来,一起跟随记者镜头去听听各行各业的观众朋友们对《热案大家谈》的看法和期待。
法治征程,步履铿锵;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回望这一年,《热案大家谈》以案例为笔,以法理为墨,书写了司法为民的生动篇章。每一个案件的深度剖析,每一次法理的透彻解读,都是法治精神的传递,都是公平正义的抵达。我们见证了法律的威严,更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我们记录了社会的变迁,更参与了法治的进步。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深知,法治建设的道路永无止境。未来,《热案大家谈》将继续秉持专业与温度并重、案例与法理交融的理念,深耕司法实践,倾听群众呼声,架起法律与公众的桥梁。以更鲜活的案例、更深刻的解读、更创新的表达,继续奏响普法宣传最强音,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注入更多力量。
来源:海博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