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卖家具” 到 “开酒店”:家居业的场景革命,体验经济下的新战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21:43 1

摘要:上海虹桥的一家酒店里,商旅客人通过智能床的瑜伽、观影、深睡、打鼾干预等加持,获得全身松弛和一夜好眠,顺手用小程序下单同款床垫;

关于旅居购物,我们畅想以下场景:

上海虹桥的一家酒店里,商旅客人通过智能床的瑜伽、观影、深睡、打鼾干预等加持,获得全身松弛和一夜好眠,顺手用小程序下单同款床垫;

而深圳龙岗的一家酒店中,夫妻二人享用闽南风味餐厅后,在附近步道散步,感受城市烟火气之余,便可到展厅选购房间里的人体工学沙发。

这些看似寻常的旅居场景,正悄然改写着家居业与酒店业的边界。

从慕思的健康睡眠酒店到雅兰的品牌主题酒店、从深圳左右幸福酒店到梦百合全客房智能床酒店……越来越多的家居企业投身酒店赛道。

这并非一时的商业模式试水,而是体验经济时代下,两大行业围绕 “居住体验” 重构价值的深度实践。

1

家居企业能在酒店领域站稳脚跟,首先在于其产品属性与酒店行业需求的精准契合。

床垫、沙发等软体家居,本就是酒店居住体验的关键,这种“产品即服务”的天然适配性,让跨界无缝衔接。

梦百合将自主研发的0压智能床搬进每间客房,“助力起床、瑜伽、观影、阅读、深睡、打鼾干预、0压力”七大功能直击睡眠差、腰酸背痛的痛点,其非温感0压绵技术还经哈佛医学院验证可提升深度睡眠;

左右家居则把通过 “绿色优品” 认证的家具融入酒店空间,用原木质感与智能系统延续“幸福文化”,正如左右董事长黄华坤所说,这是“39年家居主业的自然延伸”。

不仅如此,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更成了家居企业的底气,梦百合依托中国、美国、塞尔维亚、西班牙、泰国全球六大生产基地实现从智能床到全屋定制的自主供应;而左右则凭借近四十年积淀控制酒店产品成本,这些都是传统酒店集团难以复制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家居企业擅长把空间变成品牌的“活载体”:梦百合在酒店里设曼联球迷酒吧、共享办公区,用多元场景诠释“0 压生活”;左右则通过特色餐饮、无柱式宴会厅,让 “幸福不远,就在左右” 的理念变得可感可知,这种场景化表达远比传统门店更有感染力。

2

从行业大环境看,跨界酒店,也是企业应对自身困境与顺应酒店业需求的双向选择。

对家居业而言,传统零售的流量瓶颈早已显现,卖场客流量持续下滑,单纯靠门店展示产品的模式越来越低效。而酒店作为高频接触消费者的场景,恰好成了产品体验的 “新入口”。

梦百合早年前与锦江、首旅如家合作打造130万间“0 压房”,让数百万旅客成为产品“种草者”;左右则直接把酒店与展厅相连,住客从体验到购买的闭环瞬间打通。

对酒店业来说,当下消费者对住宿的需求早已从“有地方住”升级“住得好”,但传统酒店或陷入服务的同质化,或在价格战中消耗精力,始终缺乏体验升级的核心抓手。

家居企业的介入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近来,酒店翻牌成为常态,2024年,华住酒店旗下的全季酒店翻牌率为3.13%;另一品牌维也纳和维也纳国际酒店整体翻牌率则达到14.68%。

特色体验成为破局关键,而家居企业带来的“产品级体验”,正是酒店业渴求的差异化竞争力。

若拉长时间线观察,家居与酒店的关系早已不是简单的“供货-采购”。最初,家居企业只是酒店的家具供应商,像早期雅兰为星级酒店提供床垫,合作仅停留在成本导向的浅层阶段;

后来,随着消费升级,双方开始联名共创,喜临门与中国饭店协会推出联名睡眠品牌,我在家家居与亚朵打造主题房间,家居品牌从“供货商”升级为“体验合伙人”;

如今,家居企业已然成为酒店场景的主导者,梦百合0压酒店的全客房智能床配置、左右幸福酒店的全屋定制,都标志着家居企业从“参与者”变成了“规则制定者”。

这种转变的底层逻辑,在于两大行业的本质共鸣:家居聚焦“居家产品”,酒店聚焦“旅居服务”,二者都以“人的居住体验”为核心,天然具备互补共生的基础。

3

家居企业跨界酒店,靠什么盈利?

《2024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内地酒店RevPAR(每间可销售客房收入)、ADR(日均房价)、OCC(客房出租率)三大核心指标全面下滑。

而与此相对照,截至2024年底,全国酒店总数已逼近34.9万家,客房总量达到1764万间,分别同比增长5.7%与7.1%。

存量竞争早已白热化,靠酒店运营赚钱并非易事。其真正的战略价值,在于构建 “场景体验-品牌认知-产品销售”的闭环生态。

亚朵集团2025年第二季度零售收入同增79.8%、毛利率达53.3%的数据,就印证了“酒店+零售” 的潜力。

零售业务已成为亚朵增长最快的板块,在业内看来,亚朵“卖枕头”比“卖房间”更赚钱。

梦百合在酒店里设“0 压家居馆”,所有产品支持即时下单;左右则通过酒店与展厅联动,让旅居体验直接转化为消费行为,这种模式解决了家居产品“决策周期长、体验成本高”的痛点。

更关键的是,酒店成了用户洞察的“数据宝库”,梦百合通过住客反馈优化智能床的“打鼾干预”功能,左右根据旅居人群需求调整沙发设计,这种“体验-数据-迭代”的闭环,让家居企业从“产品制造商”慢慢转向“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

4

不过,跨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酒店运营涉及服务标准、人员管理等复杂体系,与家居制造业的逻辑截然不同,此前某连锁酒店因扩张过快导致管理脱节、半年关闭34家门店的案例,就是深刻教训;

酒店行业重资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也可能占用家居主业资金,影响研发与供应链投入;

更需警惕的是,若过度投入酒店业务,可能分散家居研发、渠道拓展的核心资源。

为此,家居企业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先通过自营旗舰店打造标准,再以加盟模式快速扩张,降低资金压力,或是一个可行路径。

不追求“全服务酒店”的全能,而聚焦核心优势,如梦百合深耕“智能睡眠”、如左右强化“幸福家居”,用差异化形成记忆点;更助力实现“家居-酒店”的双向赋能,用酒店场景带动产品销售,用住客数据反哺研发,共享供应链降低成本。

5

长远来看,这场跨界浪潮本质上是场景革命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重构。

家居企业不再只满足于制造产品,而是通过酒店这一高频场景,直接与消费者对话,让产品体验变成品牌认同;酒店业则借助家居企业的能力,突破同质化困局。

随着体验经济的深入,两大行业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畅想行业生态:未来或许会出现家居品牌与酒店集团的股权合作,或是基于用户数据的“一人一策”定制家居,甚至是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旅居+消费” 生态。

对家居企业而言,酒店业务不应是应对当下流量困境的权宜之计,更是布局“生活方式服务”的长远一步。

在这个体验为王的时代,谁能更好地连接产品与场景,谁就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

来源:家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