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点茶”之美是斗出来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21:35 1

摘要:中国茶文化从西晋时期奠基到唐朝开始逐渐走向辉煌,唐朝的陆羽先生撰写了茶经,被1000多年后的人们奉为茶界的"经书"。唐朝茶的品饮方式为煮、煎茶式,到了宋朝茶的煎茶品饮方式渐渐被新兴起的点茶法取代。宋徽宗赵佶甚至御笔亲书《大观茶论》,此书成为关于宋代点茶最权威、

宋代点茶,意想不到的古人审美是斗出来的。

顶爷煮茶。

顶爷追溯中国茶文化,这次来到福建福鼎市的太姥山参观绿雪芽白茶庄园,探究中国白茶是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茶文化。福鼎白茶的绿雪芽成为了中国白茶的地标产品。

中国茶文化从西晋时期奠基到唐朝开始逐渐走向辉煌,唐朝的陆羽先生撰写了茶经,被1000多年后的人们奉为茶界的"经书"。唐朝茶的品饮方式为煮、煎茶式,到了宋朝茶的煎茶品饮方式渐渐被新兴起的点茶法取代。宋徽宗赵佶甚至御笔亲书《大观茶论》,此书成为关于宋代点茶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点茶有七汤:汤瓶注水,茶显积福,茶汤逐渐形成舒心皎月诸积累落,素文谢饮,青云渐生,浚霭凝雪,乳点勃然。最后瞩目汹涌,一展而起,形成美丽的墨波,尽显茶汤之美,自然而然却又美轮美奂,后人称之为七汤点茶法。

从这一件件的古代茶器及生产工具来看,古人的审美和最求极致令后人折服。现在就跟着顶爷的镜头到绿雪芽白茶庄园茶文化传播大厅观看的茶艺师重演宋代点茶之美。

茶盏加入大概3克左右的茶粉,碾好的茶叶确保点茶时用的粉末足够细,这样才能保证茶叶"入汤轻"。注入少量的温水,将茶粉调成膏状,环圈注水,这是第二汤茶水快速的击拂。此时茶与水充分交融,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茶沫越洁白越好,水痕出现得越晚越好。经过多次击拂后,出现"轻云渐生"、"浚霭凝雪"、"乳点勃然"的胜景。

其实在宋朝时期点茶是一件既繁琐又享受的品茶方式,但在当时无论是高官达人还是平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宋代的点茶其实非常强调水沸的程度,谓之"候汤"。候汤最难,未熟则莫服,过熟则茶沉。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冲点出茶的色、香、味。闻香点茶,画画插花,最后乳雾汹涌,一展而起,形成美丽的墨波,尽显茶汤之美。

顶爷再追溯宋代点茶的成因,点茶传承了陆羽《茶经》五之煮,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大的成因是因"斗茶"而起。

顶爷煮茶,请继续关注。请继续关注顶爷开讲中国茶文化。

来源:哎呀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