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名山大人,做了同一件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21:26 2

摘要:“这段铁路,是抗战史,更是觉醒史、自强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胶济红途・青春之光”实践团沿胶济铁路一路东行,跨越济南、淄博、潍坊、青岛四城,开展“铁路+抗战记忆”主题实践。他们探访淄博黄家峪惨案展览馆,

跨经天纬地之广袤

纵万里河山之浩荡

今夏,山东大学2万余名师生

组成2170支实践队伍

走遍全国所有34个省级行政区

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并首次开启海外研学实践

远赴海外8个国家和地区

实现以最大规模贯通南北东西

以最广领域融汇文理医工

以最全辐射跨越山河国界的实践新格局

在这段知行合一的征程上

他们有人实现最炽热的传承

有人坚守最久的约定、完成最远的跋涉

还有人玩转最硬的科技

点亮最亮的星光、实现最“高”的相逢……

他们用N种方式

践行同一件事——

用奋斗,诠释最美青春!

以青春,回答时代之问!

最炽热的传承

“这段铁路,是抗战史,更是觉醒史、自强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胶济红途・青春之光”实践团沿胶济铁路一路东行,跨越济南、淄博、潍坊、青岛四城,开展“铁路+抗战记忆”主题实践。他们探访淄博黄家峪惨案展览馆,驻足潍坊坊茨小镇的老铁轨,参访青岛党史纪念馆。5天,4城,8处纪念场馆,200分钟的影响素材,3万余字的口述史资料……不忘来路,不负韶华,便是对胜利最好的纪念、对和平最深的守护!

最久的坚守

十三年能做什么?对于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梦之翼”团队来说,十三年的盛夏时光,在商河县写下一段关于爱与陪伴的漫长故事。

7月14日至25日,团队精心开设31门趣味课程和10场特色活动,从《智能的赛博小甲虫——IC芯片》,到《寻迹东方・文物里的国脉》,再到《运动中的奥秘》,打开孩子们看世界的目光,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最令人动容的是“成长档案”——从寥寥数语到写满收获,每一页都见证着孩子们与教员之间的心灵互动和共同成长。

十三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梦之翼”团队将继续用跨越山海的接力,诠释“用爱传递爱,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深刻内涵。

最远的跋涉

不是旅行,是征途!经济学院“智启云南”实践队20余名师生跨越文理工医多学科,深入云南12个州市,开启了一场18384里路的远征。“行走云之南”项目组奔赴11个地州,实地调研产业升级痛点;“滇中新区思政提升工程”开展教师培训,“滇中健康新都行动”组织义诊和医护培训,“智慧云岭”项目绘制产业图谱……46322字的调研报告,55个单位的深度对接,队员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专业知识为边疆地区注入青春力量。

最亮的星光

星星的孩子,需要最温柔的守护。这个夏天,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星语心途”正念游戏赋能团走进康复中心和社区,创新设计“呼吸泡泡”“正念葡萄干”“情绪小侦探”等趣味游戏,用乒乓球、贝壳等道具,帮助200余名孤独症儿童学习专注当下、识别情绪。

当孩子们从最初的抗拒退缩到主动举手参与,从沉默不语到用动作回应,队员们感动不已。团队还与家长和老师深入沟通,达成共建实践基地的意向。“孩子们回家后会主动模仿游戏”,积极的反馈让所有付出都有了意义。

这是一场专业与爱心编织的“星空”守护行动,山大学子用跨学科的力量,为“星星的孩子”点亮一盏灯,让爱的光芒照亮人生的每个角落。

最“高”的相逢

“你守护生命,我守护道路,你我并肩出,便是祖国最需要的远方。”最“高”的相遇,从来不是巧合,而是使命的同频。

齐鲁医行团队的脚步踏上西藏米林市的土地,进入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西藏大学附属阜康医院等地,开展义诊、健康宣教、村医培训,带来一份来自齐鲁大地的健康守护。“医者责任不分地域,患者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报。”

与此同时,齐鲁交通学院隧道地质与灾害防控课题组“弘扬老西藏精神·青春筑梦边疆”实践队的身影出现在海拔4000米的西藏谋铁路隧道深处。在氧气稀薄的环境中,他们测量岩体、分析地质灾害、评估结构安全。队长在总结中写道:“这条路不仅是工程的奇迹,更是民族团结的桥梁。我们必须守护好这条生命线。”

相逢,在海拔3700米。在山东大学通麦驻地,两支队伍相遇了。医学队员刚结束上午的义诊,交通学子正从隧道工地风尘仆仆归来。医学队员为交通学子检查血氧饱和度,交通学子则分享高原施工的安全常识。相视一笑间,疲惫瞬间消散。

“原来你们也在为我们守护的路线上前行。”

“原来你们也在为我们救治的人群中奔走。”

温柔守护遇见了硬核坚守。那一刻,没有学科界限、团队之分,只有同样被阳光晒红的脸颊,同样写着“山东大学”的队服,同样炽热跳动的青年之心。

最硬的科技

林海苍穹,巧手摘星。在红松林海中,面对东北林区采摘作业高危低效、人力老化的严峻现实,机械工程学院“绿松创客”产业技术调研团用创新作出回答——自主研发轻量化、低伤害的末端执行器,让无人机搭载柔性机械臂系统,化作“智能护林人”和“空中巧手”,替代人工高危采摘。此举突破林冠层精准采摘难题,提升作业安全性,减轻人工作业强度,也降低人虎相遇概率,守护虎豹栖息地。

漠南攻坚,化学治污。化学与化工学院“漠南先锋”调研团,向“绿”而行、向“实”攻坚——他们深入内蒙古5家龙头企业,聚焦煤矸石高值化利用、催化剂再生工艺和含盐废水零排放等技术瓶颈,完成180余组工艺参数与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形成10份技术建议书,提出8项优化方案,推动鄂尔多斯能源化工产业迈向更清洁、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未来。

从机械创新到化学治理,山大学子用技术踏实报国,把论文写在万亩林涛与现代化工园区之间,将智慧融入生态文明与强国建设之中!

最潮的创意

艺术能为特殊儿童照亮怎样的世界?艺术学院“艺绽微光”团队用一场温暖的创意实践作答。在济南市丽山美育谷、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实践基地,团队聚焦低视力儿童群体,以多模态、融合式艺术教育打开感知的窗,让美在另一片光中生根发芽:将音乐疗愈理念融入课堂,引导孩子用声音、触觉和残余视力感知节奏与色彩;举办教学成果汇报演出,为每一个孩子搭建自信展示的舞台;自主研发多模态艺术绘本、适配型融合教具与教学系统,让艺术资源“可触、可听、可感知”,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山大方案”……目前团队已完成4次系统教学、2场文体演出、3次社区推广,将艺术变成可拥抱、可表达、可共享的成长力量。

最美的远航

盛夏的英国牛津郡,阳光洒满古朴校园的砖石小径。外国语学院“索津文驿”实践队开启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化温度的跨洋实践——投入牛津大学暑期学校课程,聚焦数字时代文化传播,以小红书、哔哩哔哩两大平台为切口,通过访谈活跃用户,挖掘创作与变现的内在逻辑,在跨文化视角下探索中国互联网创新实践的全球表达。

多日走访调研的汗水,最终凝结成一份“数据扎实、案例生动”的特色汇报,获得“The Excellent Presentation”。展现了山大学子探索数字时代的文化交融的理性姿态,让世界看见中国青年的探索力量。

山大学子以最坚定的脚步走遍山河

以最滚烫的汗水浇灌理想

以最勇毅的担当回应时代

时代总是把历史的责任赋予青年

而山大青年

正以最昂扬的姿态扎根中国大地

步履不停,奋斗不息

来源:山东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