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来自东北,征服韩国,硬刚高句丽新罗三百年,终被大唐消灭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9:52 1

摘要:韩人分三种,自西向东依次是马韩、弁韩、辰韩,合称三韩,三韩分别包含许多部落。东汉末期,马韩有五十多个部落,辰韩和弁韩各有十二个部落,史书也称这些部落为“国”,比如狗卢国、狗素国、狗奚国。马韩诸国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户,辰韩和弁韩诸国,大者四五千户,小者六七百户

百济,是韩国与朝鲜两国的主要祖先。

初时,朝鲜半岛有两种人,南部是韩人,北部是貉人,古朝鲜人、高句丽人、沃沮人、濊人以及东北的扶余人,都是貉人。而百济是少量貉人与大量韩人的混血后裔。

韩人在汉朝时已发展出原始部落联盟,这个联盟被称为辰国。

韩人分三种,自西向东依次是马韩、弁韩、辰韩,合称三韩,三韩分别包含许多部落。东汉末期,马韩有五十多个部落,辰韩和弁韩各有十二个部落,史书也称这些部落为“国”,比如狗卢国、狗素国、狗奚国。马韩诸国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户,辰韩和弁韩诸国,大者四五千户,小者六七百户。马韩的实力最强,共有十余万户,而辰韩和弁韩加起来也只有四五万户。马韩在部落联盟中发挥关键作用,联盟首领辰王驻马韩月支国,也写作目支国。

东汉初期,三韩开始向中国朝贡。三国魏明帝时,三韩叛乱,攻打位于朝鲜半岛的带方郡。带方太守弓遵和乐浪太守刘茂反击,彻底摧毁了辰国部落联盟,三韩遭遇严重挫折,联盟解体。西晋初期,马韩、辰韩恢复向西晋朝贡。

那么多部落中,脱颖而出统一马韩的是伯济国。

伯济,就是百济。早在西汉末年,百济就已出现。东晋末期,也就是公元4世纪初,百济兼并诸部,统一马韩,在韩国西部形成国家。百济统治者来自东北的扶余,以扶余为国姓,因此,百济是以貉人征服者后裔为统治者、韩人为主体的混血国家。

东汉末年的朝鲜半岛

4世纪,朝鲜半岛发生巨变。北方的高句丽,渡过鸭绿江南下,吞并了中原王朝的乐浪郡、玄菟郡等以汉人和进步貉人为主体的郡县,深刻改变了朝鲜半岛的秩序。百济与高句丽很快发生冲突,爆发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一回合是在4世纪后期。高句丽王钊入侵,百济太子扶余须率军抵御,钊战败惨死。当时是公元371年,战后,百济占领平壤,地盘扩张到最大。

4世纪的朝鲜半岛(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是在5世纪中期到6世纪初。此时的高句丽已实现跨越式发展,吞并辽东,又接收大量辽西难民,实力大增。而百济却财殚力竭,逐渐不敌,包括平壤在内的大片北方领土沦丧。5世纪70年代、百济王扶余庆,恳求北魏发兵解救,但北魏献文帝却爱莫能助。475年,高句丽攻陷百济首都慰礼城,在现在首尔附近,扶余庆被杀,百济向南迁都至山区的熊津。二十多年后,百济王扶余牟太,又被高句丽击破。直至6世纪初,百济王扶余隆终于逆风翻盘,击退高句丽。此后两国阶段性休战。

第三回合是在6世纪前期。高句丽再次入侵,百济王扶余明联合东部新兴的新罗反击。至50年代,百济-新罗联军大获全胜,但是汉江流域、洛东江流域等精华地区最后都落入新罗手里。打了二百年,百济与高句丽打了个寂寞,为新罗做了嫁衣。

5世纪的朝鲜半岛(第二回合)

6 世纪后半程,世界格局发生变化,隋朝统一中国,突厥崛起于蒙古高原,高句丽先后陷入与突厥和隋朝的大型战争,国力日衰,无力再谋求朝鲜半岛霸权。百济与高句丽的关系也因此逐渐好转。

7世纪初,隋炀帝时期,百济与高句丽实现了历史性和解。虽然百济王扶余璋在隋炀帝东征高句丽的战争中首鼠两端,作壁上观,但没有趁火打劫,双方的友谊经受住了考验。

隋末唐初,百济与高句丽发展为同盟,而同盟的敌人是新罗。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第三回合的战争中,百济与新罗本是盟友,但新罗最后反水,又与高句丽合作,大破百济,百济与新罗从此结仇。554年,为争夺汉江流域,百济进攻新罗,却以失败告终,百济王扶余明惨死。隋末,扶余璋时期,百济与新罗的战全面升级。而新罗同时又得罪了高句丽,因为在隋炀帝东征高句丽的战争中,新罗趁火打劫,攻占了高句丽南部五百里土地。于是,高句丽与百济结盟,对付新罗。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与百济王扶余义慈联合攻打新罗,百济打下四十多座城,高句丽打下至少两座城,新罗危在旦夕。

新罗女王金善德赶紧抱唐太宗的大腿,向唐朝求救。新罗使臣哭着哀求说:“惟陛下哀怜。”

唐太宗提出三个方案,方案一是派契丹、靺鞨骚扰高句丽,方案二是赐给新罗一批唐军现役装备,方案三是派海军袭扰百济,同时唐太宗提议派一名唐朝御弟迎娶新罗女王,并做新罗国王。显然,唐太宗无意出兵解救新罗。

6世纪的朝鲜半岛(第三回合)

唐太宗之所以这样对待新罗,是因为时机未到。但他还是派大臣相里玄奖前往朝鲜半岛斡旋。而渊盖苏文和扶余义慈都拒不听命。这给了唐太宗出兵朝鲜半岛的借口。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攻打高句丽,新罗得救了。

百济仍认不清形势,又趁乱攻占新罗二十座城。几年后,新继位的唐高宗严厉警告扶余义慈说,“新罗高城重镇皆为王并,归穷于朕,王所兼城宜还之,不如诏者,王可思之,无后悔。”没有挨过打的扶余义慈,不知好歹,竟然又攻占新罗三十座城!

是可忍熟不可忍!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攻打百济!

名将苏定方率军从山东威海横渡黄海,直插百济。唐军先后赢得熊津江口登陆战和首都固麻城攻坚战的辉煌胜利,百济惨败,唐军攻陷固麻城。扶余义慈逃跑,但很快被生擒。百济灭亡。

扶余义慈被押到长安,不久死去,太子扶余隆被封为司稼卿。百济故地,共二百座城池,七十六万户人,被整编成五个都督府。

唐高宗灭亡高句丽和百济后的版图

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由于苏定方纵军掳掠,百济人十分恐慌。黑齿常之、沙吒相如等,纷纷啸聚山林,起兵反唐。龙朔元年,百济王室的扶余福信,也叫鬼室福信,与和尚道琛在周留城起兵,并从日本迎回王子扶余丰,拥立为王,百济全境响应。

双方几轮交手,互有胜负,可唐军与百济都面临极大困难。百济的困难是,乌合之众,各山头利益冲突很大,但百济有日本援军,气焰很嚣张。唐军的困难是,主力部队正与高句丽激战,无法从陆路提供支援,而新罗方向的粮道也被切断。唐高宗甚至下令,让驻百济的唐将刘仁愿、刘仁轨放弃百济,退守新罗。

但是,刘仁轨根据形势研判,拒绝退兵,强烈要求增加援军,彻底消灭百济复国主义。于是,唐高宗派孙仁师率七千山东大兵浮海而至,一同到来的还有百济正统太子扶余隆。同时,刘仁轨攻克战略要地真岘城,打通了新罗道路,新罗王金法敏也率军到位。唐军士气大振。

而百济内部矛盾却急剧恶化,鬼室福信杀了道琛,扶余丰又杀了鬼室福信。

于是,唐军果断出击,水陆并进,直捣百济巢穴周留城。刘仁愿、孙仁师、金法敏率陆军进击,刘仁轨、杜爽、扶余隆率海军进击。在白江口,刘仁轨遭遇了日本人,唐军四战全胜,击沉日军战舰四百余艘,数万日寇战死,海水都被倭血染红,日军大败。唐军乘胜攻克周留城,除扶余丰下落不明,其余百济人和日本人全部投降。

另外,刘仁轨恩威并施,招降了黑齿常之和沙吒相如,并将最后仍在负隅顽抗的任存城,交由黑齿常之和沙吒相如刷功劳,二人不负所望,攻克任存城。百济全境第二次解放,这是龙朔三年。

刘仁轨在百济停留一段时间,各项事业百废俱兴。原太子扶余隆被任命为熊津都督,作为代理人为唐朝治理百济。

后来,因局势变化,唐朝逐渐退出朝鲜半岛,新罗开始在半岛扩张,扶余隆祖孙逃回唐朝。朝鲜半岛最终被南方的新罗和北方靺鞨人建立的渤海国瓜分。

渤海与新罗

来源:龙豹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