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南苏州府下辖的吴县,有个叫苏墨的书生。苏墨出身寒门,父亲早逝,全靠母亲林氏一针一线缝补浆洗拉扯长大。他自幼聪慧,三岁识千字,五岁能背诗,邻里都称他是 “神童”,林氏也盼着儿子将来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让苏家摆脱贫困。
江南苏州府下辖的吴县,有个叫苏墨的书生。苏墨出身寒门,父亲早逝,全靠母亲林氏一针一线缝补浆洗拉扯长大。他自幼聪慧,三岁识千字,五岁能背诗,邻里都称他是 “神童”,林氏也盼着儿子将来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让苏家摆脱贫困。
可命运似乎总爱和这对苦命的母子开玩笑,苏墨十六岁初次参加科举,县试时便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风寒,头晕目眩地晕在考场上,连考卷都没答完,自然名落孙山。三年后,他重振精神再次赴考,这次县试、府试都顺顺利利通过,可到了院试那天,刚进考场就被同考的富家子弟诬陷偷了考题,虽然后来查明是冤枉,但考试时间已过,他又一次错过了机会。
接连的打击让苏墨心灰意冷,加上家中本就拮据,为了供他读书,林氏常常熬夜做活,眼睛都熬花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苏墨看着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容,心里像针扎一样疼,他甚至想过放弃科举,去镇上的商铺当学徒,赚钱补贴家用。可林氏知道后,第一次对他发了火:“儿啊,娘这辈子没别的指望,就盼着你能出人头地!
这点苦算什么?你要是现在放弃,娘这么多年的心血不就白费了吗?” 看着母亲眼中的期盼与坚定,苏墨含着泪点了点头,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辜负母亲的期望。这年秋天,苏墨为了躲避家中的嘈杂,能安心读书,便带着书本,去了城外的寒山寺附近的一座破庙里暂住。寒山寺旁有条小河,河水清澈,岸边绿树成荫,环境十分清幽。苏墨每天除了读书,就会去河边散步,放松心情。
一天傍晚,苏墨像往常一样在河边散步,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 “咚咚” 的声音,像是有人在敲打什么东西。他顺着声音走过去,只见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汉子,正拿着一把铁锤,对着一只老龟敲打。那老龟的壳上布满了裂纹,脑袋和四肢缩在壳里,似乎已经奄奄一息,旁边还放着一个竹篓,里面空荡荡的,看样子这汉子是刚把老龟从河里捞上来。
苏墨连忙上前拦住汉子,急切地说:“大哥,你这是干什么?这老龟看着都活不了多久了,你怎么还打它啊?” 那汉子见有人阻拦,不耐烦地说:“你这书生,少管闲事!这老龟是我从河里捞上来的,我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反正也是要杀了吃肉的,现在敲晕了,待会儿处理起来也方便。”
苏墨看着老龟可怜的模样,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连忙说:“大哥,这老龟能长这么大,肯定活了很多年,也算是有灵性的生灵了,杀了实在可惜。要不这样,我给你一些钱,你把这老龟卖给我,我放它回河里,好不好?” 那汉子上下打量了苏墨一番,见他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一看就是个穷书生,不屑地说:“你能有多少钱?这老龟肉质鲜美,我要是拿到镇上卖,至少能卖五十文钱,你拿得出来吗?”
苏墨摸了摸身上的口袋,里面只有母亲临走时塞给他的二十文钱,这是他这个月的生活费。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坚定地说:“大哥,我现在只有二十文钱,你先把老龟给我,剩下的三十文钱,我明天一定给你送来,你看行不行?” 那汉子见苏墨态度诚恳,又想着二十文钱也不算少,便点了点头:“行吧,看你是个书生,也不像说瞎话的人,我就信你一次,明天这个时候,我还在这里等你,你可别让我白跑一趟。” 说完,便把老龟递给苏墨,拿着二十文钱,背着竹篓走了。
苏墨接过老龟,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老龟似乎感受到了他的善意,慢慢伸出脑袋,眨了眨小眼睛,看着苏墨。苏墨轻声说:“老龟啊老龟,你别怕,我这就放你回河里,以后你可要小心点,别再被人抓住了。” 他捧着老龟走到河边,轻轻将它放入水中。老龟在水里游了一圈,又游回岸边,伸出脑袋看了苏墨一会儿,才缓缓游向河中心,消失在水中。
第二天一早,苏墨就赶回了家,向母亲说明了情况。林氏听了,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欣慰地说:“儿啊,你做得对,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是救一只活了多年的老龟。钱的事你别担心,娘这里还有一些积蓄,你拿去吧。” 说着,便从床底下的木箱里,拿出一个布包,里面是林氏省吃俭用攒下的三十文钱。苏墨接过钱,眼眶湿润,他知道,这三十文钱,是母亲多少个夜晚熬出来的。
他拿着钱,匆匆赶回河边,那汉子已经在那里等着了。苏墨把三十文钱递给汉子,汉子接过钱,满意地笑了笑,转身离开了。苏墨看着汉子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平静的河面,心里踏实了许多。
从那以后,苏墨依旧在破庙里苦读,只是每天傍晚,他都会去河边看看,希望能再见到那只老龟,可老龟却再也没有出现过。苏墨虽然有些失落,但也没太在意,他觉得,只要老龟能好好活着,就足够了。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又到了科举考试的日子。这次,苏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母亲也特意给他做了新的长衫,还煮了鸡蛋,让他带着路上吃。苏墨背着行囊,告别母亲,踏上了赴考的路。
或许是前两次的失败让他积累了经验,或许是他这些年的苦读终于有了回报,这次科举,苏墨一路顺顺利利,最后竟然考上了举人!消息传回吴县,整个县城都轰动了,要知道,吴县已经很多年没有出过举人了,更何况苏墨还是个寒门书生。
林氏得知消息后,激动得热泪盈眶,她拉着邻里的手,不停地说:“我儿出息了!我儿出息了!” 苏墨回到家,看着母亲开心的样子,心里也充满了喜悦,他知道,自己终于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
考上举人后,苏墨并没有骄傲自满,他依旧保持着谦逊的态度,每天坚持读书,准备参加来年的会试。第二年春天,苏墨辞别母亲,前往京城参加会试。会试的竞争更加激烈,来自全国各地的举子汇聚京城,个个都是饱学之士。苏墨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稳定的发挥,再次脱颖而出,考上了进士!
虽然只是二甲进士,但对于一个寒门书生来说,已经是天大的荣耀了。按照明朝的制度,二甲进士可以直接授官,苏墨被任命为江南扬州府的一个县令。扬州府是江南的富庶之地,苏墨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他上任后,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积极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减轻百姓的赋税,很快就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和上司的赏识。
几年后,苏墨因政绩突出,被提拔为扬州府知府。这年秋天,他因为处理公务,回到了家乡吴县。刚回到家,就听说镇上来了一位老道,据说这位老道精通相术,能看透人的过去未来,很多人都去找他看相,都说看得很准。
苏墨本来对相术这些东西并不相信,但架不住母亲的劝说,母亲说:“儿啊,你这些年虽然顺顺利利,但也经历了不少磨难,不如让老道给你看看,也好让娘放心。” 苏墨拗不过母亲,便带着母亲,来到了镇上的茶馆,老道正在那里给人看相。
等了大概一个时辰,终于轮到苏墨了。老道抬起头,看了苏墨一眼,然后示意他伸出手。苏墨依言伸出右手,老道握住他的手,仔细端详着他的手相,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他看了好一会儿,又闭上眼睛,像是在推算什么,过了片刻,才睁开眼睛,惊讶地看着苏墨,嘴里喃喃自语:“不对啊,不对啊……”
苏墨和母亲都被老道的反应弄得莫名其妙,林氏连忙问道:“道长,怎么了?我儿的手相有什么问题吗?” 老道摇了摇头,又看了苏墨一眼,问道:“施主,你是不是在多年前,做过一件大善事,救过一只生灵的性命?”
苏墨心里一动,想起了当年在寒山寺河边放生老龟的事情,他点了点头,说:“道长,多年前我确实在城外的河边,救过一只老龟,把它放回了河里,不知道这件事和我的手相有什么关系?”
老道听了,恍然大悟,感叹道:“原来如此!施主,你可知你原本的手相并非如此啊!我刚才看你的手相,本该是一生坎坷,穷困潦倒,难有出头之日!这一定是你当年放生老龟,积下了大功德,才改变了你的气运,让你有了今天的成就!”
苏墨和母亲听了,都十分惊讶。苏墨没想到,当年一个小小的善举,竟然会对自己的一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他想起自己前两次科举的失败,想起母亲的辛苦,又想起自己现在的成就,心里感慨万千。
老道接着说:“施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你当年心存善念,救了老龟一命,这善念便化作了福报,伴你左右,让你在后来的人生中顺风顺水。你要记住,无论将来地位多高,权力多大,都不能忘记初心,要多做善事,多为百姓谋福利,这样你的福报才会源源不断,你的家族也会因此兴旺发达。”
苏墨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长的教诲,我记住了。我一定会坚守本心,多做善事,不辜负这份福报。” 说完,便拿出一些银两,递给老道,作为感谢。老道却推辞了,说:“施主,我看相并非为了钱财,只是想点化世人,让大家知道善恶有报的道理。这些银两,你还是留着,多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吧。” 说完,便收拾好东西,起身离开了。
苏墨看着老道远去的背影,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老道的话不仅点醒了他,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行善积德的决心。回到扬州后,苏墨更加勤政爱民,他不仅在任上做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的事情,还经常拿出自己的俸禄,帮助那些贫困的百姓,修建学堂,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读书识字。
后来,苏墨因为政绩卓著,又被提拔为省级官员,官至巡抚。他的母亲林氏也被接到了任上,安享晚年。苏墨的儿子长大后,也继承了他的优良品德,不仅考取了功名,还像他一样,为官清廉,造福一方百姓。
小编想告诉大家的是:“一个小小的善举,或许在当时看来微不足道,但却可能在不经意间,改变你的一生。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心存善念,多做善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善举会给你带来怎样的福报。”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只要心存善念,多做善事,终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来源:小橘子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