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志丨让“夜经济”更有烟火气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18:52 1

摘要:吃美食、看演出、逛夜市……美妙的夜生活,总是在汗水和畅快之间充满了色彩。暑气相伴的日子让夜晚成为消费的高峰期,各地纷纷做好夜经济发展文章,不断拓宽共富路。如何避免夜市同质化,不断延伸文旅体产业链,持续激发夜间消费潜力,让多种新“夜”态在夜经济中绽放光彩?本期邀

吃美食、看演出、逛夜市……美妙的夜生活,总是在汗水和畅快之间充满了色彩。暑气相伴的日子让夜晚成为消费的高峰期,各地纷纷做好夜经济发展文章,不断拓宽共富路。如何避免夜市同质化,不断延伸文旅体产业链,持续激发夜间消费潜力,让多种新“夜”态在夜经济中绽放光彩?本期邀请各地组工干部,聊一聊如何让夜经济既有人气又有烟火气。

宁波市海曙区江厦街道党工委委员

董郑

宁波市海曙区江厦街道有着浙东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府城隍庙,近年来,街道党工委立足独特的历史人文优势,打造“庙市共生”创新模式,让花样新“夜”态有效撬动人气“流量盘”。今年以来,城隍庙街区创下最高日客流15万人次、月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的亮眼成绩。

干部挑“大梁”,业态有“上新”。在业态布局上,街道积极打造“小二有约”营商优商矩阵,党员干部奔赴招商助企一线,提供政策落地对接、市场供需调配等8大类33项服企内容。截至目前,已引入“首店+特色店”近40个,推出国风巡游、AI科技派对等系列活动,形成可触摸、可体验、可传播的“传统庙市+年轻态消费”的生态圈,客流量同比增长超20%。

工坊助“共富”,空间有“焕新”。在资源统筹上,街道盘活闲置资源、整合公共区域、优化社群阵地,搭建“共富小铺”“共富直播间”等低成本、高人气的共享空间,成立“城隍夜市”等3个共富工坊,已吸纳40余名初创者及低收入人群,开展“线上带货”“非遗探店”等拓销增收活动,帮助其实现人均月增收1000余元。

生态重“自治”,机制有“创新”。在机制探索上,街道持续深化“党组织+社会组织+商户”共建自治模式,推出“甬·安街坊”党建品牌,聚焦秩序维护、环境监督、纠纷调解和安全巡查四大方面,启动“街区主理人”招募计划,依托“红色服务驿站”这一载体,及时回应商户、游客们诉求、提供多样化服务。

金华义乌市稠城街道组织委员

李臻

近年来,义乌市稠城街道以“让夜经济既有人气,也有烟火气”为目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夜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打造出一张闪亮的城市夜市“金名片”,为义乌建设“世界窗口”注入红色动力。

筑牢组织体系,激活夜市“红色引擎”。三挺路夜市现有 763 个摊位,总经营面积超 1 万平方米。面对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难题,街道党工委构建“街区党委+商户党小组+流动党员驿站”三级组织体系,动态排摸党员信息,目前已设党员示范摊位32个。推行“双报到双服务”机制,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通过“三张清单”精准对接商户需求。

创新治理模式,实现“潮汐智慧”管理。针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和占道经营等问题,建立由社区党支部牵头,商户、居民、物业共同参与的“四方联席会”,定期议事协商。实施“红色领航·品质提升”工程,多部门协同强化市容、市监和治安管理。通过增设垃圾桶、新建公厕、加装照明等举措,实现“白天道畅通、夜晚市热闹”的智慧管理。今年暑期,夜市日均客流量达5.5万人次,较上半年增长25.78%。

赋能业态升级,打造国际化“夜市名片”。依托义乌涉外经济优势,街道重点推进以三挺路夜市为核心的宾王商圈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并举办文旅活动,构建24小时全链条消费场景。宾王商圈汇聚日用品、万国餐饮、高端服饰、潮流娱乐等多层次业态,满足多元需求,成为中外客商必到的“打卡地”。目前,三挺路夜市带动就业超3000人,年营业额突破5亿元。

衢州市柯城区府山街道组织委员

近年来,府山街道依托“1314”商圈党建联建,以特色美食、网红打卡和多元活动为载体,持续激发夜间消费活力,坊门街入选首批省级夜经济坐标。

突出特色美食与商圈提质,打造辨识度夜品牌。深挖商圈党建联建资源,依托辖区800余家餐饮店铺及马站底、裱褙巷等美食街巷,发布“衢味美食地图”,整合古铺良食、老裴鸭头等传统老店,推出“鲜辣衢州·食在府山”主题消费路线。同步完善马站底、坊门街等网红商圈基础设施,推动建立商圈自治公约,发挥党员示范商户带头作用,实现商圈能级和品牌影响力双提升。

创新自治运营与多方联动,提升夜市可持续性。成立“府上礼享”强社公司,以8个社区房产经营权入股,探索社企融合、强社惠民路径。依托强社公司,整合南街沿线商圈、商会、商家资源,建设“国金—时代—坊门街”南街夜市,开设摊位120余个,日均人流量超1万人次。并以“棋杆红”党建品牌为引领,聘请“红管家”“妈妈团”“三衢义警”在夜市进行平安巡逻,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注重就业带动与社区受益,拓宽共富惠民路径。聚焦重点人群,开设公益摊位,鼓励低收入居民、残疾人、创业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创业兴业,提供租金减免政策,2024年以来累计减租5万元。在实现夜市摊位租金收益的同时,将部分收益用于反哺社区楼道灯维修、公共空间微更新等民生实事,形成“夜市活跃—就业增加—社区改善”的良性循环,真正让人气变效益、烟火气暖心气。

丽水市云和县赤石乡党委委员

近年来,丽水市云和县赤石乡大力推进公园乡村建设,匠心打造“嗨周末”夜间消费地标,凭借“乡村烟火气”火爆“出圈”,为破败的老村赋予新生。

以“风貌提升”搭建“共富场景”。聚焦乡村风貌迭代升级,通过立面改造、装饰点缀、夜间亮化等方式,陆续推出七彩玻璃连廊、复古背街、传统民族服饰店、脱口秀小剧场、屋顶咖啡等特色夜间项目,形成吃喝玩乐一站式夜玩“爆款”。自2023年8月运营以来,凭着“烧烤+玫瑰+音乐”三件套迅速出圈,该街区成为本地及周边最时尚的夜间摄影打卡点,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近30余万元。

以“人才引力”赋能“创业创新”。积极开发文旅融合的乡村集市,搭建“强村公司+村集体+企业+农户”经营模式,由强村公司统一回收并出租闲置农房,吸引“三乡人”、青年创客、致富带头人等10余名“共富合伙人”返乡创业,先后引育美食烧烤、茶饮咖啡、手作文创、民族服务妆造、脱口秀等新业态,举办“村K”“国庆七天乐”等各类主题文化活动30余场,累计带动餐饮、民宿消费近50万元。

以“精治善为”夯实“民之所向”。创新推行“全员轮值”共建共管模式,以构建“村+民”利益共同体为核心,由党员干部分片区牵头,在街区各节点设置保洁、秩序维护、交通引导等岗位,通过科学排班、动态循环,推动岗位资源高效流转,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实现街区治理效能进阶提升,村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截至目前,已助力低收入群体每月稳定增收近千元。

来源:浙江党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