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剧目展演《破壁者的越洋归航》:科艺交融 赤子之歌唱响京沪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18:50 1

摘要: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唯一获得者。1955年9月17日,他冲破重重阻碍,携家人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越洋归航,义无反顾投身新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唯一获得者。1955年9月17日,他冲破重重阻碍,携家人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越洋归航,义无反顾投身新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

作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生动载体,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自2024年起开始举办科学家精神剧目展演。以“致敬研途追光人”为主题的第二届展演活动迈入提质升级的新阶段。9月25日,正值全国第一个科普月期间,又恰逢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70周年重要节点,一场联结京沪两地的精神盛宴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拉开帷幕。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以及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科普专项基金联合主办的《破壁者的越洋归航》展演暨科学家精神主题剧目创演活动成功举办,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出席活动。

5岁的魏麟欢小朋友用稚嫩、真挚的声音讲述钱学森爷爷童年时期的趣事,饱含深情地朗诵《少年中国说》,字里行间满是对榜样的崇敬,立下“要成为钱学森爷爷一样的人”的远大志向。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的同学们以钱学森五次人生关键选择为主线,生动再现了他在北师大附中求学、五年归国路、科学报国等重要人生片段。临近剧终,“钱学森数字人”与现场观众进行跨越时空“对话”,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演出落幕后,活动围绕“艺术+思政”育人价值展开深度讨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冯亚认为,剧目最大亮点在于对鲜见细节的深度挖掘,无论是钱学森童年与小飞机的往事、离国时乔师兄所赠的黄河沙石,还是赴美前与导师冯・卡门“难道你要回中国种苹果树”的对话,这些此前少被提及的内容,让观众得以从更多维度理解这位科学巨匠。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课程教学部主任周冬妮认为,学生从“观演者”变为“体验者”,在角色塑造中沉浸式领悟家国情怀,相比传统说教,剧目以故事为纽带传递价值观,是“触及心灵的成长课”。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党委书记王玉萍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认为剧目创演的形式,让知识汲取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靠近,学习过程从机械记忆变为深度体验,同学们可以对标榜样进行自我提升,这些形式为思政教育注入新活力,让课堂焕发新时代光彩。

作为第二届科学家精神剧目展演的工作延伸,以“全国联动、自主创演”的模式开展纪念钱学森归国七十周年主题剧目创演活动的,不仅打破地域壁垒,将科学家精神展演从“北京主场”拓展为覆盖全国的“育人舞台”,更以话剧、音乐剧等多元形式激活青少年参与热情,让精神传递更接地气、更触人心,进一步践行“增内涵、广覆盖、深育人”的核心理念。从单一的“舞台呈现”到多元协同的“生态培育”,科学家精神剧目展演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校园、浸润心灵,为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与科学素养搭建起坚实桥梁,让科学家精神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持久生命力。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