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度超强台风“桦加沙”强势过境我国华南沿海及南海区域,电气风电在广东汕头、揭阳、湛江及海南儋州的7个海上风电项目、覆盖电气风电6.25MW-16MW多系列大兆瓦机型,均平稳通过考验,设备安全稳定,再次以实战验证了电气风电机组在极端台风工况下的可靠性能与
2025年度超强台风“桦加沙”强势过境我国华南沿海及南海区域,电气风电在广东汕头、揭阳、湛江及海南儋州的7个海上风电项目、覆盖电气风电6.25MW-16MW多系列大兆瓦机型,均平稳通过考验,设备安全稳定,再次以实战验证了电气风电机组在极端台风工况下的可靠性能与技术实力。
技术硬核
全维度抗台设计构建安全护城河
电气风电各机型针对台风工况的定制化技术设计在此次考验中展现出强大韧性。
01
高精度多体动力学仿真模拟
·Nonlinear SIMBEAM柔性叶片建模,充分考虑长叶片弯扭耦合大变形的非线性特性
·进一步完善各子系统精细化建模方法,实现与权威仿真软件标准控制器的完全兼容
·准确模拟每个阶段中风机载荷与动力学响应,提高结构安全性与抗台风能力
02
台风区域风机部件定制化设计
·机组叶片的主梁和腹板经特殊增强,大幅度提升叶片抗扭剪破坏的能力
·叶片叶根位置使用特殊纤维布材料并增大铺层厚度,增强叶片抗折断能力
·针对性开发的电动变桨锁定系统,保障桨叶在17级台风下不被吹动,并可确保在包括电网故障等异常条件下实现远程落锁、解锁
03
智能化台风控制策略保驾护航
·揭阳神泉一项目的SWT-7.0-154机型在最大风速39.3m/s、平均风速36.6m/s的极端环境下,29台机组平稳通过考验,该机型可通过手动与自动双模式切换台风状态,实现变桨落锁精准控制;大唐南澳勒门Ⅰ扩建项目的EW13.0-252与EW16.0-252机型,以17级台风抗台设计标准,通过自动背风偏航及动态风向调整技术,在29.66m/s的最大风速下保持稳定
·结合数千台海上机组多年来的抗台经验,电气风电逐步优化完善机组的智能抗台模式。此次“桦加沙”过境期间,所有受影响机组均按计划切入抗台风模式,自动适时偏航跟踪风向降载的同时,在台风过境后结合风速情况智能决策恢复运行,为业主获取更多发电收益
04
风电机组状态全感知实时监测
·全面监控风机叶片、轮毂、机舱、塔轮、螺栓、基础、环境,提前感知异常趋势
·场端一体化监测平台,多维度可视化展示数据和预警结果
·通过全面监控,及时预警,降低故障及次生故障风险
全周期管理保障机组稳定运行
从台风预警到过境监控,电气风电的智能化运维体系实现了风险的精准防控。
01
前置化应急准备
各项目提前3天完成应急物资储备与设备调试,在台风抵达前36小时组建联合应急小组,提前24小时完成台风模式测试与偏航解缆操作为机组安全切换预留充足时间。台风预警启动后,各项目通过SCADA系统与视频监控构建“数据+视觉”双重监测网络,值班人员每2小时开展一次视频巡检并同步通报状态。
02
实战数据印证可靠
大唐南澳勒门Ⅰ项目34台机组、扩建项目26台机组均维持稳定状态;华能汕头勒门(二)项目EW11.0-208机型实现“全场运行零波动”;海南儋州申能CZ2项目的67台EW9.0-230机组作为当地首个全容量并网的大型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核心装备,也顺利通过考验,充分体现设备与运维体系的协同效能。
此次7大海上项目的全线抗台成功,是电气风电十余年海上技术积累的实战检验,更凸显了其全谱系机型在台风高发区的适配能力。
此次抗台实战的成功,不仅是电气风电“技术+运维”双轮驱动的成果,更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在台风工况下的装备可靠性与管理成熟度迈上新台阶。未来,电气风电将持续优化抗台技术与运维方案,筑牢“安全防线”,助力“双碳”目标下海上风电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