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师范学院教授科研项目仪器设备库房遭强拆,七年维权未果背后:涉事村支书的“双面人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18:12 1

摘要:为展示实力,回忆录中不仅将机密文件公开印刷并刊登了出来,还涉嫌PS与领导合照——而他此举目的,不过是给举报他的村民展示一下“实力”。

干了十七年了村领导杨有伟,自己印刷和出版了了一本神奇的“回忆录”。

为展示实力,回忆录中不仅将机密文件公开印刷并刊登了出来,还涉嫌PS与领导合照——而他此举目的,不过是给举报他的村民展示一下“实力”。

更神奇的事,他在回忆录中公开说:现在村集体账上还欠我个人款项1500多万元。

2025年9月的济南,暑气未消,齐鲁师范学院教授杨志亮的办公室里却透着一股寒意。

他指尖划过一叠厚厚的证据材料,挖掘机的铁臂悬在废墟上空,曾承载着8项国家发明专利转化希望的非标聚合烘箱残骸埋在瓦砾中,真空加料机的核心部件散落一地,被雨水冲刷得锈迹斑斑。

“那不是普通设备,都是要特制的,更是我们研发团队12年的心血。”杨志亮教授的声音沙哑,这场因强拆引发的维权长跑,已耗尽他7年光阴,而事件背后,是一个兼具“省级模范村官”与“涉黑村霸”双重标签的人物——杨有伟,逐渐浮出水面。

突遭强拆:百万专利设备瞬间归零

时间回溯到2018年7月14日清晨,昊月公司的仓库管理员突然打来紧急电话,声音里满是恐慌:“杨教授,仓库被拆了!设备全毁了!”

正在齐鲁师范学院准备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杨志亮教授心头一紧,驱车狂奔40公里赶到章丘区埠村街道的仓库现场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几乎晕厥。

两处仓库已被夷为平地,2003年从原金星树脂厂购入的锅炉房、2006年向杨家巷村委租用的原线缆厂锅炉房,连同里面的核心设备一同消失在废墟中。

“那台恒温恒湿试验箱刚校准完,专门为国际标准研发定制,全国只有三台;那些高温胶布备品备件,是我们拿下欧洲订单的关键。”杨志亮教授蹲在废墟里翻找,手指被尖锐的金属划破,鲜血滴在设备残骸上,与机油混在一起。

这场突如其来的强拆,摧毁的不仅是物理空间里的设备。第三方评估机构——山东中兴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报告显示,仅被损毁的机器设备与物品价值就达52.7万元;而山东中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鉴定更是触目惊心:

租金损失、停工停产损失合计高达848万元。

作为新三板挂牌公司(证券代码837396.NQ),昊月公司当时正处于扩产关键期。按照杨志亮教授的说法,这些设备是衔接实验室成果与量产的核心枢纽,被毁后,与德国企业签订的技术合作协议被迫终止,已进入审批阶段的两项国际标准制定也陷入停滞。

更让杨志亮教授揪心的是专利泄密风险。“很多设备结构是独家专利,拆的时候连个遮挡都没有,随便谁都能拍照。”他后来在现场发现多枚陌生脚印,还有被翻动过的设备部件包装盒,这成为他日后报案时的重要线索。

多年立案与“程序空转”的荒诞

2018年7月16日,杨志亮教授带着公证过的资产证明、设备采购合同和现场照片,走进章丘区公安分局埠村镇派出所报案,案由为“埠村街道原金星树脂厂被毁坏财物、锅炉设备被盗”。

派出所当日出具《受案回执》,但他没想到,这竟是“维权迷宫”的入口。

按照公安部《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第三版)》规定,刑事案件立案审查期限最长不超过30日,但章丘公安分局用近4年时间打破了这个规矩。

2018年到2022年,杨志亮教授每月至少跑两次派出所,每次得到的答复不是“正在调查”就是“再等等”。

直到2022年6月24日,他才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理由是“经侦查没有犯罪事实”。

更荒诞的事情还在后面。

代理律师在阅取杨有平故意毁坏财务犯罪案件发现,早在2019年8月5日,时任埠村镇派出所所就已呈请“撤销案件报告书”——此时案件尚未立案,堪称“撤销不存在的案件”。

还有更离谱的。

报告中杨志亮教授的身份信息竟成了“民族:无,文化程度:无,政治面貌:无,户籍地:无”,“报案时民警明明逐项登记了信息,怎么我就成了‘四无人员’?”杨志亮教授表达了深深的疑惑。

在杨志亮教授的反复申诉下,2023年7月24日,章丘区公安分局终于立案,此时距离报案已过去5年。

侦材料揭开了强拆真相:杨有伟、弭广月指使杨有平雇佣挖掘机实施拆除,且杨有平明知房内有设备仍放任损毁,不过材料认定,原金星树脂厂锅炉房内5台烘箱的损失只有3.88万元。

尽管如此,这个数额也超过了故意毁坏财物罪立案标准。更关键的是,证据显示杨有伟二人伪造了2017年、2018年两份《两委决定》,试图将个人行为伪装成集体决策。

但正义并未如期而至。

2024年1月10日,章丘区公安分局移送审查起诉时,仅将执行者杨有平一人移送,主使杨有伟及伪造证据行为未被追责。

2025年1月10日,章丘区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书》,以“产权不清”“无犯罪故意”为由对杨有平不起诉……

杨志亮教授并未因此气馁,他把希望寄托于济南市人民检察院——但杨志亮教授表示,几个月后的7月8日,济南市人民检察院维持该决定,对多份产权证明、伪造证据视而不见。

前几天,杨志亮教授再一次把相关材料邮寄给了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对于省检察院的结果,杨志亮教授表示,他会等,无论如何他都要寻求一个公道:

“如果山东省人民检察院还袒护,我就去最高检,就去北京。”

企业之殇:从行业领军到生存危机

实际上,多年维权路,耗尽的不仅是杨志亮教授的精力,还有昊月公司的发展生机。

这家曾获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道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今厂区里不少车间处于半停产状态。

“原本2019年就能投产的新生产线,设备毁了,图纸要重新设计,光研发周期就多了两年。”公司生产总监无奈表示,期间竞争对手趁机抢占市场,原本占据30%份额的高端医用敷料市场,如今只剩不到10%。

更让员工痛心的是,两项国际标准制定资格被拱手让人,“那是杨教授带着团队熬了无数个通宵换来的,就这么没了。”

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杨志亮教授持股超60%,强拆带来的损失让他多次面临股权质押平仓风险。“银行催贷,供应商要款,员工要工资,最难的时候我把房子都抵押了。”他苦笑说,自己原本在齐鲁师范学院承担着《材料化学》的教学任务,强拆后多次因维权缺席课堂,“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团队”。

2024年3月,齐鲁师范学院与当地企业合作建设产学研实验室,杨志亮教授本应带着核心技术参与,却因设备损毁导致技术转化受阻,最终只能遗憾缺席。

“科研不是纸上谈兵,没有设备,再好的专利也只是图纸。”他的办公桌上,还摆着当年准备用于扩产的设备蓝图,边角已被翻得卷边。

双面人生:从模范村官到强权魅影

杨有伟被指是这次强拆的背后推手。

那么,杨有伟到底是谁?他为何有这样的能量?

在2012年的章丘市,杨有伟的名字曾与“实干”“奉献”紧密相连。

公开资料显示,他退伍后从镇建委合同制工人做起,凭借勤恳升任城管科科长,所管街道多次获评全市文明街区。

1999年4月,他当选杨家巷村村主任,2004年底又兼任村党支部书记。

担任村干部期间,杨有伟的“政绩”十分亮眼。据媒体报道,2004年底,他筹措100余万元收购濒临倒闭的环保煤矸石砖厂,两个月扭转亏损,当年赢利30多万元……

随后又接连盘活村办煤矿、电缆厂、树脂厂等多家企业。

彼时媒体报道说,在他的推动下,杨家巷村沿街建起100余处商住房,培育出120多家个体户,200多户村民通过第三产业增收。到2013年,全村已发展各类企业17家,其中规模股份制企业9家,年产值达1.9亿元,利税3300万元,人均纯收入1.5万元。

一切都很自然,这些成绩为他赢得诸多荣誉:“山东省乡村之星”……所在村庄也获评为“济南市经济建设先进村”等称号。

即便是近年,杨有伟的正面形象的有关视频还被广泛传播。

然而与光鲜履历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杨有伟被多方举报的“另一面”。

而强拆杨志亮仓库,只是其诸多争议事件的冰山一角。资料显示,被拆仓库位于金星恒大花园项目规划道路的核心位置,而杨有伟正是该项目引进的核心人物。

杨志亮教授说,杨有伟与弭广月明知仓库及设备归昊月公司所有,仍指使杨有平实施强拆,为掩盖行为,二人伪造了2017年3月10日、2018年7月6日两份《两委决定》。

杨志亮教授掌握的证据显示,2018年7月6日的《两委决定》,在杨家巷村委电脑中显示创建时间为2021年11月16日,纯属“事后补做”;2017年3月10日的文件,更是2024年7月按弭广月要求打印,落款时间刻意伪造。

这并非杨有伟首次使用强制手段。

据公开资料,2012年,他以开发粘土矿为名向村民集资近4000万元,村民杨志兵投入50万元仅获首年5万元分红。

2013年5月,矿场发生致死的重大事故,政府勒令停产后,杨有伟拒绝返还投资款,并被指对举报人实施恐吓殴打。

公开的举报信息显示,2016年8月,杨志兵在埠村派出所配合调查时,杨有伟率数十人用铲车拖走其奥迪车并损毁,当场威胁“花1000万买命”,而派出所以“警力不足”为由未予制止。

事后杨志兵起诉派出所行政不作为,法院以“存在经济纠纷”为由驳回诉求。

另外的指控发生在2011年章丘市官庄村旧村改造中。公开的举报材料显示,彼时杨有伟自以“受市委、市政府委派”的身份协调拆迁,用“2套门面房、4套住房加100万现金”的书面承诺诱骗村民李宪东签字。

房屋拆除后承诺全部落空,李宪东才发现所谓“绣源河改造”实为房地产开发,原址建起占地6000亩的“缇香温泉小镇”别墅区,项目手续却始终成谜。

随后李宪东先后向38位官员发送举报信,不过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申请信息公开均无回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杨有伟与当地执法司法系统的“微妙关系”。杨志亮报案后,山东省公安厅督导组三次将线索反馈至济南市公安局,均被“搪塞应付”;两级检察院对伪造证据的关键事实视而不见,反而以伪造文件为依据认定强拆是“村委会决定”。

这种“程序空转”的背后,正如村民所言:

“没有无缘无故的强拆,都是利益在作祟。”

实际上,关于杨有伟的另一面,在社交媒体上信息广泛,包括杨有伟被指利用权利盗采购买了一辆劳斯莱斯轿车,佩戴名贵手表等……

新浪微博智搜通过综合社交媒体的信息,自动生成的相关信息这样介绍杨有伟:

杨家巷村支书身份:杨有伟曾任山东济南章丘区(原章丘市)埠村镇杨家巷村村支书。

早期正面报道:2012年曾被媒体宣传为“心系国防、带头创业致富”的典型村干部。

二、争议事件及举报指控

1. 非法集资与矿难事故

集资纠纷:2012年,杨有伟以投资粘土矿为名向村民集资近4000万元,村民杨志兵投入50万元,首年仅获5万元分红。2013年5月其矿场发生重大事故致9人死亡,政府勒令停产,村民要求返还投资款遭拒。

暴力威胁:举报者称多次向杨有伟索款时遭恐吓殴打,并向派出所及上级部门举报未果。

2. 打击报复举报人

派出所围堵事件:2016年8月,举报人杨志兵被埠村镇派出所传唤做笔录期间,杨有伟率数十人用铲车拖走其奥迪车并损毁,当场威胁“花1000万买命”。杨志兵质疑派出所通风报信,但警方回应“不方便说”。

后续影响:举报人因人身安全担忧长期隐匿,网络持续出现控诉帖文(如2018年转载的《山东章丘恶霸村支书打击报复举报人》)。

一本神奇的“回忆录”

值得一提的是,杨有伟自己曾印刷和“出版”过一本回忆录,该书的名字叫《杨有伟回忆录——暨杨家巷村十七年》。

权威资料显示,《国内动态清样》是新华社最高级别的内参,是专门提供给中央领导参阅,一般反映极为重大和紧急的事态。

而《杨有伟回忆录——暨杨家巷村十七年》这本书中展示的《国内动态清样》上,明确标注“机密”字样,此外还附有多位领导的批示。

作为大学教授,杨志亮清楚这样的文件是不能公开的,甚至以杨有伟的级别连看都看不到。

“居然还把机密文件私自公开印刷并四处散发。”杨志亮认为,杨有伟已经泄密了。

作为村领导,杨有伟为何刊发这份机密文件呢?

杨志亮教授说,杨有伟的出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颂扬自己的“丰功伟绩”,而他印刷在书上的这份《国内动态清样》,所刊登的显示“新华社济南讯”的文章,是一篇表扬他“功绩”的内容。

“他的目的就是让村民,特别是对他日常不满的村民看他是受到很多领导特别是大领导肯定的。”杨志亮教授说。

一位新华社的资深记者表示,《国内动态清样》确实属于秘密级文件,不仅设定了保密级,还设定了保密期限。过了保密期限后至于可不可以公开,没有查到有关规定,但如果把保密文件公开的话,应该要报请保密部门的同意。

另外在回忆录的第11页,刊登着两张杨有伟与时任省委书记与济南军区领导的合影图。

杨志亮教授说,这两张照片明显就是P出来的,而且村民也都知道是他故意P上去的。“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威慑对他不满的村民。”

特别是左上图片中,身着白色衬衫的杨有伟(右五)站在领导中间,PS痕迹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秀肌肉,杨有伟这本《回忆录》里更像一份专门针对上访和举报的回应。

如佩戴名贵手表的质疑。杨有伟这样说:8年前我买了三块手表是30余万元左右,我儿子一块、大建、杨志兵各一块。

“5年前我又在香港买了三块手表,我小儿子一块,杨士伟的儿子杨超一块、再就是我现在戴的这一块,大建送与不送是我们之间的事……”

关于劳斯莱斯车,杨有伟书中这么说:我借钱也好、盗抢也罢,是我自己买的,问大建当时衬不衬这个车钱?问大建当时见过这么多钱吗?我买飞机、买轮船,只要我有钱,我想买啥我说了算,我还得请示黑熊、北极熊、狗熊吗?扯淡。

关于为什么把原地基归公的地方又给了另外一些人的举报,杨有伟在回忆录里说:

这些人过去是兄弟们多,有都是最老的宅子是合并而来,但都有主,旧村改造工程的费用是我个人出资,拆迁协议也是我与户主签字,我愿意、村民同意即可。我修的路、我建的房,愿给谁就给谁,合情、合理,举报此事的人真无耻。

值得一提的是,杨有伟在回忆录中透露:现在村集体账上还欠我个人款项1500多万元。

双面人生的土壤与法治的考验

杨有伟的“双面人生”能持续多年,绝非偶然。

在杨志亮教授看来,杨有伟早年积累的“模范村官”光环,成为他介入经济事务、获取权力信任的“通行证”;而基层权力监督的薄弱环节,又为其强权操作提供了空间。

对于杨志亮教授而言,这场7年未决的维权之战,早已超越个人与企业的得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刑事保护力度,可现实是,我们的合法财产被损毁,维权却处处碰壁。”杨志亮教授的办公桌上,摆着向中央巡视组提交材料的快递单存根,“我不仅要为昊月公司讨说法,还要为所有相信法治的民营企业讨说法。”

如今,昊月公司的厂区里,新采购的设备正在安装,但杨志亮知道,有些东西永远回不来了——错失的发展机遇、研发团队的心血、对法治的信任。

2025年9月的一个下午,杨志亮站在被拆仓库的原址旁,如今这里已建起一条宽阔的马路,金星恒大花园的楼盘拔地而起。

他拿出手机,翻出7年前设备调试成功时的照片,照片里的仪器闪着银光,研发团队成员笑容灿烂。“我还在等一个结果,”他说,“不是为了报复谁,而是想证明,科研成果不该被野蛮摧毁,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该被依法保护。”

这场持续7年的维权长跑仍在继续。

它不仅关乎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生死存亡,更关乎法治能否穿透权力与利益的迷雾,让“模范村官”回归为民本质,让“强权魅影”无处遁形。

正如杨志亮在申诉材料中写下的:“法治的阳光,不该缺席任何一个角落。”

综合新浪财经等媒体报道以及公开资料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