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新车的大定数据一出炉,却仿佛给粉丝兜头浇下了一盆冷水。官方数据显示,尚界H5上市一小时大定订单超过1万辆,对比其预售订单,转化率不足十分之一,仅6.25%左右。
谁也别试图教育市场。
9月23日,尚界H5终于来了,上市之前新车延续了鸿蒙智行五界的“惯例”,在不到一个月的预售时间里狂揽超16万辆的订单,被无数人认为“爆款无疑”。
然而,新车的大定数据一出炉,却仿佛给粉丝兜头浇下了一盆冷水。官方数据显示,尚界H5上市一小时大定订单超过1万辆,对比其预售订单,转化率不足十分之一,仅6.25%左右。
作为对比,同天上市的全新问界M7,预售19天订单突破23万辆,上市一小时大定突破3万台,转化率在13%左右。
这两台车的对比还需要关注一个维度——价位区间。尚界H5定价15.98万-19.98万元,问界M7定价27.98万-37.98万元,把这两个价位区间放到中国车市中,前者的规模显然远大于后者,因此如果两款车在各自所在细分市场达到同样“爆款程度”,前者的绝对数量也应该大幅超过后者才对。
但尚界M5显然没有全新问界M7卖得好,甚至它能否成为一台月销过万的主流市场最低门槛“爆款”,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那十几万小订用户为什么突然对尚界M5没热情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尚界H5跟目标群体核心需求产生了错位。
“满不满血”差价过大
尚界H5打出的旗号是“不到20万的满血华为”,这个标签本身的确是吸引人的,尚界H5也做到了,但跟消费者预期的“全系满血华为”还是有差距的。
尚界H5有增程版和纯电版两种动力形式,版本上分Pro版和Max版,而Pro版只有乾崑智驾ADS4增强版,虽然这个版本比ADS SE版本还是要强一点,拥有了一个“舱内极光视觉”,但同样仅支持高速领航。
想买乾崑智驾ADS4高阶版,也就是能够实现城市领航辅助的版本,需要上到Max版本,增程版17.98万元,纯电版18.58万元/19.98万元,比Pro版最少高出2万块,而且要开通这一功能还要再付1.2万元。
换句话说,在尚界H5上,所谓的满血版华为智驾,要比非满血版贵出最少3.2万元,对一台15-20万的车来说,这个差价可以说非常夸张了,想说服一个该级别消费者多花3.2万去买这套满血版华为智驾并不容易。
从该车上市后的网友反馈来看,有不少网友都对此表示了不理解。事实上,如果没有普通版作对比,消费者或许还无法如此明显的感知到满不满血的差距,可尚界H5不仅有普通版,还把普通版设置的除了智驾功能外,几乎与Max版配置毫无差距,有一种就是要让消费者一眼看出“满不满血”到底差多少的劲儿。
但凡官方让普通版在那么几项核心配置上比Max版本占优一点,比如续航、性能、座椅等,然后把差价拉小一点,都不会让“满不满血版”的对比这么“惨烈”,比如纯电最低配版本完全可以不要。
剔除华为,配置偏低
“满血版华为智驾”、“华为全家桶”贵,其实是消费者有共识的事,否则消费者也不会一开始为了“20万以内能买到华为全家桶”这么激动了,把昂贵的华为全家桶下放当然是提升产品性价比的操作,但剔除华为部分后,产品剩下的部分性价比也得够才行。
可这恰恰是尚界H5的一大短板,全系400V平台、没有热泵空调、入门纯电续航里程只有525km、增程版纯电续航只有235km、没有零重力座椅,至于后排座椅电动调节、车载冰箱等略高一级的舒适性配置就更没有了。
而同样搭载了华为全家桶,同样是中级SUV的岚图知音,其2025款的起售版,官方指导价为20.29万元,仅比尚界H5的最高配定价贵了3100元,但配置大幅领先,尺寸大了一圈、最大功率高了50kW、800V快充(最大功率440kW)、带CDC电磁减震、前排电吸门、AR-HUD、副驾零重力座椅、车载冰箱等等。
这还不考虑岚图的一些购车政策,这么对比下来,尚界H5在性价比上确实少了点竞争力。
需要强调的是,笔者只是选了尚界H5的一个对手,也只对比了满血版华为功能的版本,如果不买满血版华为的配置,只买基础款,那尚界H5的对手就更多了,而它的劣势会更加明显。
“高阶智驾”是刚需吗?
毫无疑问,尚界H5希望以华为全家桶,尤其是“满血版华为高阶智驾”撬动15-20万细分市场,但现实是,这可能是这一价位区间消费者最不“刚需”的功能。
不是说这一价位区间的消费者就不想要“高阶智驾”,而是如果只能让他们在诸如大空间、长续航、更快充电速度、更好性能、更舒适的座椅等配置和高阶智驾之间做选择的话,他们大概率更愿意选择前面那些。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配置是新能源车最核心最基础也最实用的配置,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也是消费者体感最强烈的配置,一旦有明显不足,用车过程中体感会非常明显。
直白一点说,这一价位区间的消费者或许宁可不要高阶智驾,但纯电续航多出100km,或者车身尺寸大一号,又或者是全真皮座椅。
当然,最好的选项就是上述刚需的、高阶的功能都有,都保持较高水准,但至少目前来说,这跟15-20万的售价是“不可能三角”。这一点,从比亚迪今年推的“全民智驾”没有带来预期中的新增量就能清晰看出来。
在这个前提下,尚界H5的问题就可以明确了——产品配置与目标用户核心需求错位。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尚界可以把“高阶智驾”的成本打下来,要么就向上走到一个可以承载“高阶智驾”的价位去,只是这两条路都非常难走。
第一条不用说了,如果能做到,尚界绝不会让自己的第一炮打成这样;第二条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尚界向上马上就会与智界、问界、享界中的一个或几个产生内耗,无论是鸿蒙智行出于内部平衡的考量,还是实际操作难度,大概率都不会让尚界这么做。
《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虽然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接受程度在上升,但对智能驾驶的支付意愿出现了下滑。在受访者中,愿意对智能驾驶支付的用户占比,从2022年的42%下降到了28%。
这组数据说明,不只是15-20万元价位消费者不愿意为高昂的智能驾驶付费,整个车市的消费者付费意愿都在下降。
写在最后
“高阶智驾”或许是买30万级车用户的刚需,但还远远不是买20万以下车型用户的刚需,甚至买20-30万车的用户也未必大多数都强需要“高阶智驾”,所以别试图教育市场,也别“逼”非刚需用户掏钱
来源:滴星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