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内酒店行业迎来存量市场扩容与更新需求升级双重机遇的同时,城市更新政策红利与消费需求升级也给酒店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酒店作为“好房子”概念的另外一种存在,内装是其满足消费多元化需求的新抓手。传统装修模式面临的工期长、成本高、环保性不足等痛点正在被酒店业远离,
在国内酒店行业迎来存量市场扩容与更新需求升级双重机遇的同时,城市更新政策红利与消费需求升级也给酒店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酒店作为“好房子”概念的另外一种存在,内装是其满足消费多元化需求的新抓手。传统装修模式面临的工期长、成本高、环保性不足等痛点正在被酒店业远离,而工业化内装凭借标准化、高效化的核心优势,正在不断加速与酒店行业的深度融合,开启了酒店内装改革的全新发展阶段。
《2025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酒店业设施34.87万家,客房总数1764.32万间,酒店业设施和客房数分别占我国住宿业的61.17%和91.52%。庞大的市场规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装修需求。据了解,酒店行业普遍每5—8年需进行一次翻新改造。
在深蓝智库年度论坛系列活动“城市更新及好房子建设”工业化内装发展系列沙龙第三期“工业化内装如何重构酒店空间装修逻辑与实施路径”直播现场,华耐家居首席战略官文军表示,当下国家出台诸多城市更新政策,不仅利好泛家居产业和内装修产业,也为酒店行业的改造升级带来新契机。
首旅如家酒店集团产品研发中心研发设计总监段堃在沙龙上表示,在酒店装修中,材料采购、人工成本、后期维护是三大核心开支。集团在中端和舒适型品牌酒店中多采用工业化内装方式,通过工厂预制构件减少现场损耗、标准化施工降低人工成本。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华耐智装作为华耐家居旗下提供工业化内装整体解决方案的业务板块,通过对工业化内装制造体系、整体设计和安装交付的深入研究,构建起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一体化设计、供应链系统管理、工业化部品系统、施工管理技术、施工交付维保服务等全新的工业化“智装”交付体系。
多维度解决痛点
纵观酒店业装修环节存在成本高、工期长、环保安全隐患多等痛点,一直困扰着酒店投资者与经营者。随着市场对装修品质、效率及可持续性要求的不断提升,工业化内装凭借其在降本、提效、环保、易维护等方面的突出优势,逐渐从众多装修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酒店装修领域的优选方向,为行业痛点提供了多维度的解决方案。
段堃表示,如家在中端和舒适型品牌酒店中采用工业化装修方式,单房综合造价能降低10%—15%。在中高端酒店的尝试中,通过工业化产品替代部分传统材料,甚至有望将成本降低20%以上,且效果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这对控制酒店投资成本至关重要。
此外,工期缩短是工业化内装的另一大亮点,同时也是酒店行业关注的核心需求。万华普罗米(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在沙龙上表示,工业化内装现在已实现10个人工完成一间酒店客房的全套装修,包括隐蔽工程和智能化设备安装,且能在酒店正常运营状态下施工,避免停业带来的收益损失。照此效率,20天完成一家酒店装修并非不可能,这在传统装修模式下很难实现。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如家从去年开始已将整个标准品牌的工期从120天压缩到100天以内,舒适型品牌甚至要求60—90天完成装修。酒店能更快投入运营,为投资人创造更多收益。而工业化内装,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
段堃分析称,工业化内装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升效率,这对追求投资回报率的酒店投资人来说,意味着能更早获得市场收益,缩短投资回报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环保与安全性也是消费者和酒店关注的重点。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与工业化内装相比,传统装修现场工序多,容易出现防火不到位、甲醛超标等问题,不仅影响酒店开业进度,还可能引发消费者投诉。工业化内装的构件在工厂预制,检测标准更高,能有效避免这些隐患,让酒店装修更安全、更环保。
向场景化应用发力
随着技术创新、行业协同及政策完善,工业化内装在酒店行业的应用正逐渐成为酒店装修的主流模式。从技术发展来看,模块化、集成化成为工业化内装在酒店场景应用的重要方向。王强表示,将酒店房间内的水电、智能化、家具等功能集成到模块中,在工厂完成预制,现场只需简单组装,无需复杂的现场施工。这种模式不仅能进一步提高效率,还能实现95%以上酒店客房的适配,满足不同品牌、不同定位酒店的需求。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产业分会专家、华耐智装科技装配事业部总经理张开飞进一步分析称,工业化内装不应局限于板材等基础材料,未来要向场景化应用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装修的美学价值,满足中高端酒店对品质与设计感的需求,打破“工业化内装只能用于舒适型酒店”的认知误区。
事实上,尽管工业化内装在酒店行业已取得一定成果,成为不少酒店品牌的装修选择,但行业发展仍面临标准缺失、服务能力不足等挑战。王强表示,当前建筑建材产业存在“单打独斗”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技术体系和产业逻辑,导致不同企业的装配式产品兼容性不足,影响酒店装修效率。未来需要出现平台型、节点型企业,串联设计、建造、建材、服务等环节,形成产业合力,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
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消费群体年轻化,个性化、特色化酒店逐渐成为趋势,这也对工业化内装提出新要求。文军表示,“00后”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有设计感、有特色的民宿或精品酒店,传统标准化装修已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要求工业化内装在满足标准化、高效率的同时,也要具备个性化定制能力,实现“标准化生产”“个性化呈现”。
对于未来3—5年的发展,段堃表示,工业化内装在酒店行业的应用比例将不断提升,不仅限于经济型酒店,中高端酒店也会逐步加大应用力度,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但同时,也需要提升服务商在三四线城市及偏远地区的服务能力,确保这些地区的酒店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工业化内装服务,避免区域发展不均衡。
在工业化的未来价值方面,张开飞表示,工业化不仅能提升效率,还可赋予产品美学价值。行业发展需持续创新,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需依托工业化手段,不断优化产品性能,释放产品价值。同时,行业需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推动装配式内装与工业化建造行业持续进步,更好地适配未来生活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行业标准的逐步完善以及酒店行业需求的持续释放,工业化内装与酒店行业的融合将不断深化。这一融合不仅将推动酒店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也将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更安全、更舒适的居住体验,开启酒店工业化建造的新征程。
北京商报记者 翟枫瑞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