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育新苗 英雄城绽放“向阳花”——我市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16:38 1

摘要:豫章大地上,“新时代好少年”的榜样之光照亮成长之路,引领向上向善风尚;红色场馆中,革命基因如春雨润物无声,悄然筑牢青少年信仰根基;协同网络间,校家社力量如众志成城汇聚,守护成长成才之路……

豫章大地上,“新时代好少年”的榜样之光照亮成长之路,引领向上向善风尚;红色场馆中,革命基因如春雨润物无声,悄然筑牢青少年信仰根基;协同网络间,校家社力量如众志成城汇聚,守护成长成才之路……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兴则中国兴。近年来,我市始终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魂育人为核心、实践育人为路径、协同育人为支撑,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走深走实,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如今,广大青少年如朵朵“向阳花”,在英雄城的沃土上茁壮成长,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厚植育人沃土

每月1日清晨,八一广场上总能看见令人动容的红色图景——“弘扬爱国志,奋进新征程”升旗仪式庄严肃穆,来自南师附小教育集团叠山路校区、南大附小红谷滩分校等学校的少先队员们齐声高唱国歌,嘹亮的童声与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同频共振,让爱国情怀在孩子们的心中根植。

我市精心培育“八一红色百人团少年团”,孩子们身着红色马甲,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地红色场馆,用稚嫩却饱含深情的声音讲述红色故事。“我们的八一·我们的长征”红色研学活动中,来自南昌的师生代表们通过“重走长征路”的方式,深刻感悟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

线上线下联动的红色教育网络更让红色基因浸润孩子们心田。我市构建起覆盖全市292个实践基地的素质教育网络,共有95.67万名学生参与。独具特色的“红领巾巴士”移动研学平台上,红领巾讲解员化身“小导游”,在行驶的巴士上精神饱满地介绍南昌的红色故事与城市新貌,让红色文化“流动”起来。

今年9月开学季,全市多所学校将“思政大课”搬进红色场馆;在省奥体中心,南昌二中的足球小将们代表南昌参加“赣超”第二阶段的首场比赛,场上亮相的情景舞蹈《第一声枪响》,万人合唱的《团结就是力量》让小将们热泪盈眶;站前路学校华侨城校区的师生代表前往方志敏烈士纪念馆,在《可爱的中国》手稿前驻足凝视,感受这位革命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在“清明”“七一”“九三”等重要时间节点,我市组织学生开展“玉兰清明祭”“勿忘历史吾辈自强”等主题活动;各红色场馆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发《八一军旗红》《春泥计划》等思政课,深入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宣讲;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奔赴,将红色场馆打造为激活青少年历史记忆、启迪爱国情怀、塑造价值观念的“实践基地”与“移动课堂”。

强化道德实践

我市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搭建实践平台,引导青少年在身体力行中明德守礼、修身立德。

111所遍布城乡的孺子书房里,“少年馆长”们的身影成为亮丽风景。新建区孺子书房马兰圩分馆的程芷墨总是早早到岗,整理书籍、引导读者:“在这里既能学习知识,又能在帮助他人中收获快乐。”从“少年馆长”实践到亲子绘本共读,从趣味手工制作到文化讲座,书房里的系列活动让青少年在书香中实现学与行的融合。

榜样的力量为成长注入动力。我市每年定期举办新时代好少年发布仪式,通过事迹短片、互动交流等形式展现优秀青少年风采,在全市青少年中形成从“追逐榜样”到“成为榜样”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我市共评选出市级“新时代好少年”190人(组),其中28人(组)获评省级“新时代好少年”,付哲豪、“光明行”跳绳队、黄聆哲、吴文欣等4人(组)荣获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我要把红色故事、江西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这份荣誉是肯定更是责任。”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的黄聆哲说道。

文明素养在实践中落地生根。我市积极推动青少年参与全市“爱我英雄城·见我文明行”主题活动,强化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将文明素养培育系统融入各学段课程体系与主题活动中,文明素养课成为“开学第一课”的必修内容。

全市中小学通过组建志愿服务队、编制文明研学手册等方式,让文明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在家庭开花、在社会结果,涌现了“28发光体”志愿者服务队、东湖区新时代好少年志愿服务队等一批乐于奉献的青少年群体。

构建协同体系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育人合力。我市积极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以全方位关爱守护青少年成长之路。

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云飞路校区与国贸阳光社区共建“幸福家驿站”,35组家庭通过《南京照相馆》观影活动,在光影中厚植家国情怀;南师附小青云谱校区特邀青云谱区交警大队走进学校,开展文明交通安全宣讲活动,组织学生担任“文明小卫士”“交通劝导员”……

这样的场景,是南昌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日常缩影——100所文明校园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结对共建,推出政策理论、家庭教育、社会实践三类课堂,实现资源互通、教育联动。

城市温度体现在细节之中。我省首个“儿童友好车站”——南昌地铁3号线墩子塘站,以友好闸机、童趣装饰等六大场景,将“儿童视角”融入城市规划;文明校园创建持续深化,“美雅豫章”“五红阵地”等品牌各具特色,2025年又有4所学校新认定为全国文明校园;72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基本实现乡镇中心小学全覆盖,乡村学校少年宫生米中心小学获评教育部“第四批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

在精准关爱服务方面,我市持续打造“千愿牵手”关爱活动品牌,每年帮助约1000名偏远地区学生、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实现新年心愿。全市初步构建起“市、县、校、家”四级联动心理服务体系,连续9年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通过心理情景剧展演、公益直播辅导等形式,帮助青少年润泽心灵、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安全防线为成长保驾护航。公安、教育部门推出“交通安全大篷车进校园”“警校联盟”项目,用情景模拟普及安全知识;利用“两滩七湾”天然泳场开展防溺水实景教育,提升自护能力;公安、城管、市场等部门持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网信部门深化“清朗”行动,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立足新起点,深耕育人沃土。南昌将持续巩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果,探索创新路径、拓宽实践维度,以红色铸魂强根基、以文明润心育新人,全力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让英雄城的“向阳花”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